手机版
1 1 1

契合渔区作业特点 培育乡土实用人才

浙江嵊泗县黄龙乡党委 佚名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嵊泗县黄龙乡下辖5个行政村,全乡有党组织19个,党员341人。近年来,乡党委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紧紧围绕“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渔民群众长期得实惠”这一中心,紧密结合渔区作业特点,大力培训乡土实用人才,建立起了具有浓厚渔乡特色的远程教育模式。

一、主要做法

1、创建培训新模式,把远程教育站点建成“党员教育点”。将定期播放和随机播放相结合,利用宣传栏、841喇叭、网格化短信平台及时更新预告各类节目信息,使党员群众能更有效地开展网上自学。积极推广进村讲学、结对帮学、上门送学等形式,采用“分类分时学、示范带动学、激励推动学”等有效的教学组织方法,探索尝试“站点+企业”、“站点+渔船”等教学实践模式。深化黄龙鱼品有限公司学用实践基地建设,为企业党员素质教育、职工技能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提供新的渠道和平台,为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提供新模式。搭建渔民海上“学习家园”,结合海陆双网格管理服务、“红帆工程”,根据渔船作业类型、党员分布、船只大小等特点,成立“红帆临时支部”11个,开展“红帆引航”项目,设立“红帆远教播放点”13个。

2、培育乡土新人才,把远程教育站点建成“文化活动点”。充分发挥各站点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广泛开展文化文艺人才培训和文体活动,进一步弘扬渔村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渔村精神文化生活。建立乡文化文艺人才协会,下设南、北港2个分会,每个分会设5个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文艺小组。各小组结合自身优势和实际,组建了渔字头的舞龙队、舞狮队、锣鼓队、腰鼓队、龙舟队、马灯队等20余支文体活动队伍,拥有文体活动骨干300余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组织收看相关远教课件和文化信息共享资源等方式,努力探索“协会+基地”的教培模式,着力提升现有文化文艺人才、乡土人才能力,为黄龙渔民开捕节等大型活动培养和输送了更多的优秀文艺实用人才。

3、传递致富新资讯,把远程教育站点建成“科技传授点”。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优势,搜集、下载适用于当地群众学习的信息资源,使站点在三个文明建设方面的功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通过信息交流反馈、问卷调查资源需求等形式,及时掌握党员干部群众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方向。鼓励党员干部群众随时上网点播,掌握致富信息技术,提高产业项目风险分析的能力,了解掌握市场发展前景,拓宽发家致富思路。引导企业利用高新技术,增大技改投入,做好精深加工文章,使产品树品牌、上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举办计算机、编织、家政服务等各类实用技能培训,帮助渔区妇女、富余劳力等掌握一门实用技术。

4、塑造渔村新渔民,把远程教育站点建成“道德培育点”。定期组织收看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为内容,以“诚、爱、孝、贤”为核心的节目内容,加大对未成年人服务力度,引导未成年人文明上网。利用电子阅览室组织开展“网上读书,我喜爱的一本书”、知识竞赛、学习成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使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电子阅览室长年对外开放,平均每周开放时间不低于40小时,年服务人次达1800人次以上。

二、取得成效

1、成为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主战场”。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党员干部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典型学习等活动,增强了党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本领,改进了工作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所想、所需、所急、所盼的问题。“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全乡利用终端站点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45场次,参训党员达1700多人次;各站点为群众开放站点120场次,参加群众人员达1400多人次。组织电影下乡22场次,观看群众达1800多人次。

2、成为培养渔村新型渔民的“主阵地”。全乡利用远程教育开办技能培训班14期,培训1078人次,有效提高了广大渔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增收致富本领,由编织能手周雪儿创立的“英姿”编织服务社被评为市级巾帼示范基地、舟山市“海岛妇女创业大行动”创业基地。利用各站点对“创业创新”带头人、妇女创业带头人等先进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党员群众逐步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不断将各项主题教育活动成果引向深入,切实解决了海岛乡镇开展主题教育人员难覆盖、效果难提高的问题。

3、成为丰富渔村文化的“主渠道”。远程教育平台丰富的文化资源,极大地促进渔村各种文化文艺活动的开展,活跃了渔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如峙岙村妇女通过远教学习,自行筹办了新春文艺晚会。充分发挥乡土文化文艺人才的作用,在全乡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氛围,尤其是他们在黄龙渔民开捕节上的精彩演出,还曾被《舟山日报》头版显著位置作为“海岛乡镇该如何种文化”的“黄龙样本”进行报道。以“渔绳结”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友久老人依托远教站点,组织黄龙妇女、小学生开设专题培训,传授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使黄龙特有的文化遗产得以广泛流传。

4、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主动脉”。通过发挥远程教育平台对产业发展的信息支撑功能,开拓了黄龙乡远洋捕捞的新格局。同时,教育引导渔民积极从网上搜集各种有用信息,现在渔民“一船多用、一劳多能”的作业方式已经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科技的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全乡渔业生产连续4年获得超历史的大丰收,工业和三产也有了不同程度增长,渔工农业总产值实现增长33.9%,劳均收入增长66.9%,渔村人均纯收入增长60.9%。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3日 11:25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