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加强农村党员教育 打造党建富民强村
宁化县推进“党建富民强村”工程调研报告

福建省宁化县委组织部 张尾龙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建富民强村,富的是农民,强的是农村,关键在于基层党组织,取决于基层党员作用的发挥。宁化县为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八精神,按照省、市要求,深入推进“党建富民强村”工程,近日,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宁化县辖5镇11乡1个华侨农场,226个村(居),共有农村党员8871名,其中外出务工党员4142名。优势特色产业主要有烟草、河龙贡米、獭兔、油茶、薏米等。在农村党员中,文化水平在大学专科以上440人,中专、高中、中技2283人,初中以下5548人;年龄46岁以下3888人,46至54岁1419人,55至59岁821人,60岁以上2743人;2012年226个村(居)财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居)142个。

近年来,宁化县紧贴县委工作大局“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提高党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延伸拓展“168”党建工作机制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健全了党的组织生活、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流动党员管理等村“两委”班子内部制度,深入推进机关干部下基层、“联帮带”和党员干部驻村任职等工作,不断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有效办法,增强了村党组织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加快推进了富民强村和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党建富民强村“先锋队”。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宁化县狠抓党员队伍建设,为“党建富民强村”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党员队伍。一是发展好党员。把好党员“出入关”,重点从致富能人、复退军人、返乡大学生和村干部中选择年轻能干、政治觉悟高、服务能力强的发展为党员,做到发现一个,培养一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2012年全县共发展党员186名,从源头上保障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同时,针对个别长期不参加党组织活动,经过党组织反复教育仍不悔改的党员,严格进行组织处理,2012年共处理不合格党员18名,畅通了党员“出口”。二是选配好班子。换届中,把选好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作为加强班子建设的重要任务,开展了竞职承诺和退职承诺“双承诺”活动,把党性观念强、乐于泰献、办事公道、有事业心、善经营、会管理、群众威信高的人充实进村“两委”班子,在去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全县共选出村“两委”干部1210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经济能人164人,比上届增加10.2%,村委会主任经济能人168人,比上届增加14.3%,通过这些经济能人带动群众致富,进一步增强了村级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三是管理好队伍。对在职党员实行了“亮牌式”管理,发出“共产党员”胸牌4000余枚,亮明党员身份,增强党员意识和服务意识。对无职党员实行了“承诺式”管理,根据无职党员年龄、特长,以及从事的行业,与支部签订服务承诺书,并将承诺内容在支部党员大会上承诺,目前已与3000余名无职党员签订了承诺书,通过签订承诺书激发了他们服务群众的热情。

(二)创新教育方式,激发党建富民强村“源动力”。结合实际,通过创新教育培训,拓宽了农村党员的发展思路,提高了农村党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一是多样化教育。发挥好远程教育,利用“空中课堂”网络优势,开辟了党员远程教育“点播台”,党员群众全天候选择性收看。实行了专家教育,聘请有关专家、农技人员到乡镇、村( 社区)开展“流动党校”活动送学上门。选派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异地挂职锻炼,共选派了7名村书记到泉州挂职锻炼,6名村书记分别到永安、沙县、将乐等6个县挂职锻炼,11名村书记到本县跨乡锻炼,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异地挂职锻炼学技术、学经验、学管理,开拓了见识,提高了能力,为富民强村注入了新动力。二是分层式培训。采取了县、乡、村三级联动方式加强党员培训,县党员服务中心突出抓统筹培训,负责开展党务工作者、基层党组织书记主题班次。乡镇党员服务中心主要抓重点培训,负责开展基层干部、新党员主题班次。村级党员站点重点抓普及培训,通过党课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经常性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据统计,2013年县级举办培训班14次,乡级举办培训班64次,村级举办培训班254次,通过分层培训,突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对干部的党性修养、能力提升取到了很好的效果。三是针对性引导。针对不同行业党员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在农村重点开展了“双培双强”、“农业155”、“村会协作”等活动,在企业中开展了“爱岗、敬业、做贡献”活动,在社区开展了“我为社区建设做贡献”等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引导党员爱岗敬业、奋发向上,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开展教育活动,搭建党建富民强村“平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搭建富民强村平台,让村民早日过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生活。一是充分发挥“宁化县‘168’农村党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作用。为了更直接、高效联系服务群众,县委组织自主研发了“宁化县‘168’农村党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通过发挥该平台网络信息共享、传输迅速快捷、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开设“惠农政策”等专栏及时帮助农民上网发布或获取相关涉农、创业就业、致富等信息,为群众创业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开通了“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党员干部共筹集帮扶资金360多万元,创办领办经济实体60余个,培养了刘华荣等一批带头外出经营小吃党员群众和种养大户1600多名。二是开展选派优秀机关工作人员到村任职活动。广大驻村干部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等目标,在立足资源优势,变“输血”为“造血”,引进或实施了一些适合当地实际的生产性项目。两年多来全县共选派78名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引进了金银花、油茶、养鱼、养鸡、獭兔等种植养殖项目153个,带动农民增收960多万元,人均增收340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650多万元。三是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坚持“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的一线工作法,鼓励机关干部进村进组送温暖、送技术、送服务,帮助基层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计划,引进发展产业,拓宽群众致富渠道,2012年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落实帮扶资金753.7万元,解决了群众饮水、交通、环境卫生等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1300多个。

(四)完善各项制度,构筑党建富民强村“堡垒”。制度管根本、管长远,宁化县坚持用制度来规范党员的行为,提供了党员教育培训保障,为“党建富民强村”筑牢了坚实的“堡垒”。一是完善学习制度。建立了“四个一”的学习机制,即“一周一学”、“一月一讲”、“一季一查”、“一年一评”的学习机制,学习的内容不仅包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央、省、市、县党代会精神等理论,还将学习“远程教育”提供的农业技术、致富经验等,通过学习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党性意识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二是完善培训制度。整合优化了多种教育资源,通过专题辅导、集中轮训、实行“学分制”分散学习等方式,邀请有实践经验的农技人员、科技致富带头人、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传授实践经验,为广大党员提供了多元化的知识培训,提高了党员致富能力和带头创业能力。三是完善监督评价机制。每季度末,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农办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明察与暗访、电话与现场督查相结合方式对各乡镇的“党建富民强村”工程进行督查,通报工作落实和进展动态,对成效显著的给予表彰,对成效不明显的给予通报,并挂牌限期整改。

三、存在问题

虽然通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使实施“党建富民强村”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是队伍结构不合理、党员流动量较大,消弱了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据统计,队伍年龄偏老、文化偏低“二偏”现象比较明显,60周岁以上农村党员占总农村党员的30.9%,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占到了62.5%,使得农民党员队伍缺乏生机和活力。同时,党员外出流动量较大,外出务工农村党员占到总农村党员的46.69%,而这些流动党员大部分都是年轻的、素质较高的农村“能人”,外出期间无法参加组织活动和党性实践活动,对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影响较大。

二是党员教育不够重视、创新不足,消弱了带动群众致富的能力。受发展经济思想的影晌,部分农村党组织存在“嘴上说要管,安排上少管,忙起来不管”的思想,不愿把精力放在党员教育工作上,抓而不实,教育管理、督促检查流于形式。同时部分偏远乡村党组织把教育管理等同于读书、念报、学文件,创新不足,缺乏吸引力,不能满足党员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党员素质、致富能力的提高。

三是村财薄弱、村民收入较低,影响了各项事业发展前进的步伐。宁化县属山区县,企业少,人口多,群众需求大,村财薄弱,村民收入低,村(居)财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占到62.8%,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等对经济的依赖性较强,阻碍了村级事业的发展。

四、对策与建议

(一)抓队伍,实施班子队伍强村工程。针对农村党员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水平偏低、流动较大等问题,应从建设队伍、完善管理、规范制度等方面入手,实施班子队伍强村工程。一是抓发展保活力。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抓好发展党员工作,并充分发挥好县、乡两级党校功能,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对新入党的党员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文化水平与党性修养。二是抓管理促作为。按照“两述两评三公示”要求,开展年度和任期考核,跟踪落实村(居)干部竞职和退职“双承诺”制度,增强干部履职责任意识。同时,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建立流动党员台账式信息档案,实行在家党员与流动党员“一对一”或“一对N”的联系制度,定期将家乡的发展变化告诉他们,鼓励他们回乡创业。三是抓制度促规范。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通过健全班子内部制度、落实“168”农村党建工作机制、完善“433”村务民主决策机制等制度,规范村务决策和管理,提高队伍村务科学化决策能力;

(二)抓教育,实施结对共建帮村工程。本着“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创新党员教育方式,实施结对共建帮村工程。一是单位挂钩联系村。采取“党建部门挂弱村、经济部门挂穷村、政法部门挂乱村,计生部门挂薄村”的方法, 安排县直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领导挂钩联系村(居),共同帮扶推进“党建富民强村”工程,将挂村工作完成情况列入挂钩单位年度综合考评内容,挂钩村未通过验收的,挂钩单位及领导不脱钩。二是干部驻村帮扶村。结合第四批选派干部驻村任职安排,按照“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维护稳定,锻炼干部,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目标要求,从县党政群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以及垂直管理部门设在本县的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拔年纪轻、学历高、素质好、干劲足的中层干部驻重点村(社区)任职,确保每个重点村(社区)都有干部驻村。三是基地锻炼提升村。延伸对接全省的村书记异地挂职锻炼活动,根据社会发展和工作的需要,在全县打造一批农业局、水利局、发改局等机关单位组成的挂职基地,挑选一批优秀村主干到挂职基地锻炼,开拓他们的视野,回村后,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村发展中,促进村经济发展能力、服务事业能力提升。

(三)抓实效,实施产业项目富村工程。从“党建富民强村”的目标出发,注重实效,实施产业项目富村工程。一是制定一套发展规划。结合各村实际,在全面调查研究和深入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富民强村的思路,通过“四议”科学确定村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民生事业发展规划,如发挥淮土乡、石壁镇、安远乡、曹坊镇等油茶优势的基础上,争取水保政策、资金支持,制定油茶发展计划,并将细化为年度计划,力争年内完成年产2000吨食用茶油生产线及配套厂房投产,使油茶产值达1亿元以上。二是选准一个主导产业。综合考虑本村资源条件、经济状况、特点和产业的市场潜力,按照“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思路,确定一个主导产业,如石壁镇小吴村獭兔生态养殖观光园建设,城南乡鱼龙村五家坊300亩大棚蔬菜示范园建设,河龙乡下伊村河龙贡米种植示范园建设等,将主导产业培育做大成一个能带动村民和村财增收的主导产业。三是选育一个带动龙头。结合主导产业培育,通过引进培育企业、与村外企业结对合作、扶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将主导产业拧成一股绳,形成一个能够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龙头,真正的实现富民强村。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4日 10:10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樊响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