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创办“农字号”大学
——农村党员干部学历教育新探

甘肃镇原县委组织部 常东成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镇原县以培养新型农民、打造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目的,开展院校联姻,创办“农字号”大学,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学历层次,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

一、案例背景

镇原县地处甘肃东部,庆阳西南部,是国扶贫困县。县辖19个乡镇,215个村,199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99万人。有党员16578人,其中农村党员11135人。由于地域偏僻,条件艰苦,基础设施落后,本土大学生返乡率不高,农业专业人才引进难度较大。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受教育层次普遍较低,专业结构不够合理。全县涉农干部3187人,农业专业毕业134人,仅占6.2%,本科以上学历489人,占15.3%。村干部学历层次更低,全县705名村干部,大专及以上学历28人,占3.9%。农村实用人才17045人,本科以上学历207人,占1.2%,专科以上学历593人,占3.5%。专业不对口,学历层次偏低,成为制约县域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主要瓶颈。

镇原县委历来重视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把党员干部继续教育作为全县人才工作的重心,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建立财政投资、干部深造、返乡惠农的长效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相比,人才缺口依然很大。县委经过深入论证,决定以学历教育作为突破口,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经多方协调、积极争取,2012年和甘肃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采取“院校联姻”的方式,在县委党校设立甘肃农业大学函授辅导站,创办本地“农字号”大学,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学历教育,培养新型农民,推动农村发展。

二、主要做法

1、严格对象选拔,增强教育针对性。甘肃农业大学在镇原函授站实施大专班、本科班两级教育。村干部函授重点培养立志农村、服务基层的在职村干部,年龄45周岁以下,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农村党员干部本科班重点培养乡镇农村干部,年龄40岁以下,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培养对象经本人申请、乡镇党委推荐、组织部门审核等环节严格选拔,保证思想表现良好,工作业绩突出,方可入学。

2、合理专业设置,增强教育实用性。“农字号”大学专业围绕提升整体素质、增强“三农”驾驭能力的目的设置。结合县情实际,村干部函授大专班开设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党员干部本科函授班设置农村经济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两类专业,学制三年。每年各招生学员100名,分设4个教学班。开展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实用技术等教学,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促进乡村干部由“经验型”向“智能型”、“科学性”转变,体现教育政治性、时代性和需求性。

3、创新培养形式,增强教育实效性。函授教育学员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每学期集中开展面授辅导和考试。学员自学主要通过书本学习现代农业技术,促进思想观念转变;集中面授着力解决日常学习中疑难问题,开展现代农业案例分析,加强创业致富能力培训;期末考试对学员学习进行集中测评。教育除了课堂面授,着重采用研讨交流、观摩学习、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力争教学形式多样化,教育成果显著化。

4、强化保障措施,增强教育积极性。县委把“农字号”大学创办作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明确工作责任,强化保障措施,全力推动工作开展。县委组织部统筹协调,全面负责;县委党校开展教学服务,保证教学质量;乡镇党委宣传动员,遴选学员;县财政部门筹措村干部函授学习教育经费,建立责任明确、分工有序、推进有力的工作机制。

三、取得成效

1、提升党员干部素质。通过三至五年的学历教育培养,全县农村党员干部学历结构明显改善,能力素质全面提升。村干部大专以上学历比例可以达到65%以上,农村实用人才大专以上学历比例提高到10%以上,农村党员干部在“三农”发展中的先锋引领作用更加突出。

2、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学历教育使涉农干部从田间地头走进了大学课堂,学到了系统的现代农业科技知识,转变了传统农业发展观念,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领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去年以来,培训学员先后创办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8个,推动鸡养殖、猪养殖、牛养殖及设施蔬菜、苹果产业、地膜粮食等多项现代农业发展。

3、浓厚社会学习氛围。通过参加学历教育学员的学习引导和创业带动,乡镇、村组自觉学习农村实用技术、开展现代农业种植的农村党员干部积极性明显提高,自愿接受学历教育的人数明显增加,2013年村干部函授教育报名人数较去年增加一倍以上,全社会学习氛围越来越浓。

四、实践启示

1、学历教育是手段,能力提升是关键。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抓手较多,但高层次、系统化培训手段有限。开展学历教育可以促进党员干部静心学习、提高能力。但也要防止学员以取得学历为终极标准,参加学习培训,应付教育测试。检验党员干部教育抓手是否有效、教育培训是否成功的标准始终是素质能力提升情况。

2、搭建平台是措施,促进发展是目的。各地党员干部素质差异较大、发展需求不同,在选择推进措施和平台方面也会因地制宜,百花齐放,但是实现共同发展、践行中国美的终极目标都是相同。创办“农字号”大学,开展学历教育,只是挖掘农村党员干部潜力、促进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措施。通过这种固定平台实施有效措施,可为推动综合发展、科学发展提供能力源泉,达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正能量的最终目的。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7日 10:18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袁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