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党员教育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刍议

安徽池州市委组织部 王阳明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重要保障。因此,扎实做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党员教育培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培训效果不好;三是考核机制不全。

(一)领导重视不够。主要原因是:第一,认为可抓可不抓。个别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停留在一般性号召上,没有把党员的教育培训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党委政府的重点项目重点工作进行有机衔接、统筹考虑,认为抓与不抓没有多大的影响,在领导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往往当作临时任务对待。第二,顾忌抓不出效果。个别领导大局意识不强,喜欢“短、平、快”项目,忽视“打基础、管长远”工作,认为党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抓起来一时难见成效,有意无意地忽视。第三,缺乏硬性考核机制。目前,涉及领导干部自身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展较好,设计转岗、重用、提拔,均进行岗前和适时开展教育培训;但是对领导干部抓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没有硬性考核指标,使得“抓”与 “不抓”一个样,不影响干部考核使用。

(二)培训效果不好。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受训党员方面原因,主要表现为:1、不会学。部分老党员受年龄、文化、入党时代以及观念的影响,接受新生事物较慢,随着年龄的增长行动较为不便,在教育培训时接受能力不强。2、不想学。文化水平较低的党员,文化科学知识学习不够,思想认识水平不高,缺乏创新的精神和动力,学习、接受新知识动力不够。当前,还存在这样的现象,在城市社区中,由于近年来大量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党员、下岗失业人群中的党员、流动党员等从不同渠道把组织关系转移到社区。目前,社区党组织直接管理的党员主要有两类,(1)离退休党员,(2)改制企业中的下岗职工党员。从现实情况来看,第一类已进入社区的离退休党员,人虽然进了社区,但却难以接受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的现实,对社区党组织心怀顾虑,不甘融入。第二类党员中的不少人由于个人因素,思想上有一些抵触情绪,难于组织与管理,从而也影响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效果。3、不便学。不便学主要是流动党员,他们的培训工作主要存在“两难”:一是去向难掌握。一些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哪里赚钱就流动到哪里。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二是培训难开展。一方面,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大一部分外出流动的农村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过节返乡,也是来去匆匆;另一方面,一些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多数党员在流入地无“家”可归,由此造成流动党员的组织生活、教育培训等难以正常开展。

 第二,教育培训方面原因。培训的形式、内容、措施与需求有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化”。一是培训方式简单化。目前党员教育培训的方式大多以集中培训为主,系统培训的不多,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个别基层党组织往往习惯于上级下达培训教育任务,一级照一级“画葫芦”,不管要求是否符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培训教育工作缺乏主体意识和创造性。一搞学习培训,就把党员集中起来,进行政治理论、党的知识等灌输教育。这种单调、封闭的教育培训,使党员感到乏味,激发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培训内容枯燥化。从培训的内容来看,有些培训从理论到理论,教学内容没有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一般内容培训的多,特色内容培训的少,党员缺乏兴趣。同时,培训内容强调灌输,缺乏互动和交流,实践操作环节、实地参观考察不多高。最近一份党员教育培训调查结果显示,在各类培训中,有80%以上的培训内容是政治理论,技术培训和能力建设培训所占的比重仅占10多个百分点。三是培训措施单一化。面对新时期党员教育培训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不少基层党组织仍然没有摆脱已经形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单一,没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缺乏吸引力,使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流于形式,没有起到教育培训的目的,弱化了教育培训效果。

(三)考核机制不全。一方面,如前述,对领导干部抓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没有硬性考核指标,领导干部是否抓好普通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不影响提拔使用;另一方面,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考核,考核内容较为固定,考核结果又难以量化,不利于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加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对策

(一)强化工作考核,催生“一个引擎”。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认识不到位,是近年来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不重视的主要原因,甚至极个别基层党组织还存在着长期不进行党员集中教育、不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等现象。要进一步强化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特别是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通过建立健全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完善党建工作考核办法,把各级党组织负责人抓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作为考核内容,促进各级党组织负责人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实抓好。

(二)创新培训方式,力求“两个转变”。一是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基层党组织习惯于把党员集中起来,进行政治理论、党的知识等灌输性教育。这种单调、封闭的教育培训,容易使党员感到乏味,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党员对教育培训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改进教育培训方式,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异地教学等模式,实行开放式教育培训。比如,充分发挥各类示范培训基地作用,把课堂搬到基地里,传授致富经验和技术,增加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实用性;组织党员到其他发达地区的培训基地进行异地学习等,开阔眼界、转变思维,切实促进教育培训效果的转化。二是要实现由传统式向现代化的转变。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用于党员教育的形式和手段日益丰富,特别是党员电教手段日趋成熟,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基本实现了覆盖。要充分利用、发挥站点快捷、方便、灵活、实用的优势,通过视频点播政教、科教、文教等类节目,把各类专家“请”到农村党员的家门口,“面对面”的教授知识和培训,实现“零距离”接触,有效促进党员教育培训效果的转化。

(三)做到有的放矢,突出“三个特性”。一是教育培训方式要体现时代性。首先,更新党员教育培训的理念。党员教育培训理念要从知识的传授向能力的培养转变。着重培养党员的战略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创新的能力等。其次,改变教育培训的方式。党员教育培训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教师授课层面,开辟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内在要求。授课方式要从传统的以教员讲授为主转向教员学员双向互动交流为主,从课堂讲授转向学员自主性学习,从以教员为中心转向以学员为中心,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员与学员、学员之间的信息共享,经验互补,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最后,创新教育培训方法。要运用“相互交流”、 “现场教学”、“思维训练”等教学方法,做到“考察、实践、调查报告”相结合,让学员在轻松愉快的培训环境中总结经验,发现知识,开发潜能,提高素质。二是教育培训内容要体现针对性。首先,在组班方式上要体现针对性。针对工作实际,采取按人员结构和知识需求两种分类方法组织班次开展培训。对不同层次的党员要分类别地组织在一起进行集中培训。同时,根据党员所需要的同一类知识组成一个班次进行集中培训,如组成“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等不同知识类别的培训班进行培训。其次,培训内容上体现针对性。要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的特点,因人而宜,因岗而宜,合理设计培训内容。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应体现不同群体党员的特点,比如,党员领导干部以各级党校为主阵地,有严密的教学计划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队伍稳定教学能力较强,培训可以系统一点,要求可以适当高一点;从事生产加工可以掌握实用技术为主;务工创业的以学习法律法规和市场经济知识为重点;年龄大文化基础差的同志重点于把握形势了解政策。根据不同党员的特点,在时间安排上,不能搞“齐步走”,在学习内容上,不能搞“一刀切”,在学习方式上,不能搞“一个样”。把握好层次性,突出针对性,保证培训实效。三是教育培训渠道要体现多样性。首先,加强主阵地建设。切实整合培训资源,加大投入,加强党员教育培训主阵地建设,从而从源头上避免多头培训,节约经费。其次,借助项目培训党员。以党委政府重大项目、重点工作为载体,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为顾问,让他们在项目和工作的建设中边干边培训一批年轻党员,从而使实施项目成为培训党员的又一个重要渠道。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7日 10:20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