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建设流动党员服务中心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

大连市沙河口区白山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丛日煜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外来务工人员是城市建设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流动党员作为他们中的先进分子,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党组织有责任和义务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和组织的关爱。为此,我们着眼辖区拥有全市最大的劳务市场,是外来务工人员集散地的实际,于2012年7月建设大连市首家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并努力将中心建成“党员之家”和“温馨驿站”。

一、围绕八项功能建好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着力解决流动党员实际困难

切实解决流动党员在就业、就医、就学及学习、娱乐、维权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既是建设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的目的,更是建好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的标志。因此,我们着眼流动党员的现实需要,立足于方便人、关怀人、提高人,在流动党员服务中心设立党员接待服务室、党代会代表工作室、图书阅览室、爱心服务超市、教育培训室、会议活动室、党员组团招聘展区等功能区,强化中心组织管理、学习培训、文化娱乐、就业荐岗、生活帮扶、法律维权、心灵抚慰、奉献爱心八个方面的功能,并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完善各项管理服务制度,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为不同口音、不同工种的流动党员提供方方面面的服务,努力将中心建成名符其实的“党员之家”和“温馨驿站”。

二、坚持三个贴近用好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着力做实流动党员管理服务

找准基层党建工作与社会管理工作的结合点,对流动党员实施“基地式”管理服务,切实解决流动党员组织难设置、管理难落实、活动难开展等问题,是建设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的根本出发点。因此,我们坚持“三个贴近”,利用流动党员服务中心这个平台,着力做实流动党员管理服务。

一是贴近流动党员职业特点建组织,着力解决组织难设置的问题。针对流动党员工作变动快、住址变更频,仅仅依靠社区和企业党组织难以对流动党员实行有效管理服务的实际,我们在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工种聚合性和职业特长,在支部下设瓦工服务队、木工服务队、家政服务队等多工种党小组,让流动党员的工种特点与党组织的功能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确保了流动党员做到“党员离家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二是贴近流动党员思想实际搞教育,着力解决管理难落实的问题。针对流动党员对流入地缺少归属感和“家”的感觉,普遍存在着“做临时工、先干着看”的想法,我们把为流动党员建“家”作为工作重点,着力完善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的设施和功能,充分发挥党员接待服务室、党代会代表工作室、图书阅览室、教育培训室、会议活动室等功能区的作用,建立完善流动党员党支部工作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和流动党员党员关爱帮扶制度等制度规定,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经常性学习教育,让流动党员找到了“守家待地”的归属感。

三是贴近流动党员实际需求设载体,着力解决活动难开展的问题。针对流动党员离家在外难处多、难事多的实际,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热情服务,团结凝聚、共建和谐”的工作理念,提出“党员有诉求,我们来受理;党员有困难,我们来帮忙”的服务承诺,通过实行党员登记、接转关系、管理档案、党务咨询及介绍工作、组团应聘等党务工作一条龙服务;建立党代会代表工作室、设立党代表信箱,定期安排党代表接待流动党员的来信、来访,听取流动党员的意见建议,消除党员的思想困惑;设立技能培训加油站,开设求职需知、工作礼仪、劳动合同、就业技能等实用知识培训课程,提升党员创业、就业的能力素质等符合流动党员需求的服务活动,有效解决了流动党员在求职、求知、求技、就学、求乐等方面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凝聚了流动党员在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地区和谐稳定中当先锋、做骨干。

三、突出四项功能用活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着力加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

着力提高流动党员的就业创业能力和社会融入能力,是增强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吸引了和流动党员党支部凝聚力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坚持以提升流动党员就业、创业的能力素质为重点,扎实有效地抓好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一是用信息化手段增强教育培训的便利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实施教育培训中的便利性,将“情满白山路”网站、“聚焦白山路”微博、白山路街道党员干部QQ群等网络媒介向流动党员公开,作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的网络阵地,开辟流动党员学习专栏,定期发布教育培训公告,定期上传教育培训内容、定期更新教育培训资料,供流动党员自主学习,让流动党员通过互联网浏览相关信息,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和开展网上在线学习交流活动。流动党员党支部每月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发送《教育培训提示单》,将教育培训信息、教育培训资料更新等情况及每月的教育培训重点及时告知流动党员。同时,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情况,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对流动党员进行进行分组,不定期组织流动党员开展教育培训交流,不断强化教育培训的效果。通过积极推行信息化教育培训,为流动党员参加教育培训提供了便利,提高了流动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覆盖面。

二是用实用化内容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着眼流动党员求职、创业、维权等实际需要,重点对流动党员开展技术技能、企业管理、法律法规等实用性教育培训。一方面,根据流动党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就业愿望、个人技能和市场用工需求等情况,先后组织流动党员参加了母婴护理、手工编织、保健按摩、营业员、公共营养师、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西式面点师及电工、车工、钳工、焊工、维修电工、汽车修理等实用性技能培训,受到流动党员的喜爱,并先后有6人拿到了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了流动党员的求职能力,先后为29名流动党员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对有创业意愿的流动党员,主要采取派送到区创业培训中心参加创业指导、邀请创业能手办班讲授致富经、指派就业经理人讲解创业政策并全程帮助办理相关手续、每个月以邮寄的方式向发送时政信息及根据有关政策办理小额贷款等形式,力所能及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服务,尽心尽力为流动党员创业创造条件。再就是,针对流动党员普遍掌握法律法规知识不多,依法维权的能力弱等实际,聘请区“两院”和辖区律师事务所的法官、律师走进社区,走进企业,为流动党员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和现场进行法律咨询,并印制《维权必读》读本发给流动党员,方便流动党员学习民法、合同法等法律的相关内容和运用程序,着力增强流动党员的法制观念,自觉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依靠法律维护和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积极推行实用化教育培训,提升了流动党员就业创业的能力和信心,激发了流动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在辖区就业创业的流动党员不仅自己主动要求参加有关教育培训,还积极带动身边的外来务工人员到街道报名,要求参加相关教育培训。

三是用灵活化方式增强教育培训的时效性。深入开展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句慰问、一次座谈的“四个一”活动,在了解掌握流动党员需求和困难的基础上,采取三种易于操作、能见成效的方式为流动党员进行教育培训,着力提高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的参训率。首先是开展送学式教育培训。抽调授课人员,送学到流动党员集中的建筑工地、中大型饭店等场所,专题为流动党员和外来务工人员举办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讲座或法律法规宣讲。其次是开展约时式教育培训。根据流动党员的需求,提前拟定内容、约定时间,利用元旦、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等节日假期较长,流动党员大都放假但又不回家探亲等时机,组织流动党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或进行培训补课。再就是开展代培式教育培训。与大连市的有关职业培训学校、职业介绍机构和区就业创业培训中心签订委托教育培训合作协议书,建立互培机制,对带头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区建设和有关公益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好,有特殊教育培训需求,但街道又无法实施的,由街道协调选送到委托合作单位代为进行教育培训,竭尽所能满足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愿望。通过积极推行灵活化教育培训,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愿望基本上都能得到满足,提高了流动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时效性。

四是用社会化资源增强教育培训的互补性。针对街道师资力量有限、培训经费缺口大等实际困难,按照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整合各类社会教育资源,采取委托办学、合作办学等形式,为流动党员提供教育培训服务。为此,我们先后同区委党校、区就业创业培训中心、大连市知音职业介绍有限公司、大连市白山好管家(家政)服务中心、大连市新华律师事务所等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经验丰富的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利用他们的师资力量举办求职需知、工作礼仪、劳动合同、务工维权及有关专业就业技能等实用性专题教育培训班9期,参加教育培训的流动党员和外来务工人员达到650人次,代培流动党员和外来务工人员23人次,拓展了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的渠道,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通过积极推行社会化教育培训,较好地发挥了社会资源在流动党员教育培训中的互补作用,拓宽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的渠道,提高了流动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能力。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7日 10:50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樊响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