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平凡的人生 光辉的事业

贵州遵义湄潭县 王智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他的事迹象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那样平凡,他的品格如璀灿的明珠闪烁耀眼光芒,他就是原湄潭县洗马乡综治办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申学友。

提起申学友,洗马乡的干部群众无人不知。他在乡里有着良好的人缘和群众基础,多年来从事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让申学友和群众建立了真挚的感情,当地的干部群众亲切的形容他是“婆婆嘴”、“飞毛腿”、“大象肚”、“不倒翁”。

“婆婆嘴”-不厌其烦做群众工作

在洗马乡,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会出现申学友的身影。多年来,他缝合了家庭成员之间的隔阂,化解了邻里之间的纠纷,调处了村民之间的矛盾,促进了乡村的和谐。

洗马乡70多岁的汪某因为拆迁问题多次上访,老申多次上门做其思想工作,开始效果不大,于是老申每天一下班就去找汪某,陪其散步、聊天、讲政策,有时候晚上也找汪某谈心,在汪某家,平时不能喝酒的老申举起了酒杯。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老申的执着感动了他,汪某终于接受了老申的劝解不再去上访。      

老申不幸患上了喉癌,经过放化疗后平时不能感冒,他离开医院前,医生千叮万嘱他要注意,可是一接到群众的矛盾纠纷,他就把医生的话全然抛到了脑后。前年冬天,该乡10多户人家因林权产生纠纷,老申得到消息后,拿起一条毛巾就去了。途中下起了小雨,一起前往的乡政法委书记袁进担心他的病情劝其回去:“感冒了怎么办?”但是老申显然没听进去,他把群众喊上山,蹲在地上绘制简易图,详细了解情况,耐心调解双方的矛盾纠纷……。

老申的“婆婆嘴”,来自于他为群众不厌其烦的讲解、语重心长的劝导,干起工作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劲。

2011年,黄泥坎村民组发生一起蓄水纠纷,群众就到乡政府来上访,当时老申刚从医院治疗喉癌回来,声带只能发出一点微弱的沙哑声音,洗马乡政府在处理这起上访事件时,没有把他纳入工作组成员。老申知道后,立马找到乡政法委书记袁进说:“那里我熟悉,放心,我来调解绝对没有问题。”看着满怀信心的老申如此坚持,袁进被感动了,同意老申参与处理此事。随后,老申就带着这副沙哑嗓子,走进黄泥坎挨家挨户问情况、做记录,了解群众诉求,3天时间走完了涉及此事的4个村民组127户人家,扎实详尽的调查研究为乡政府妥善处理群众的蓄水纠纷提供了依据,这起信访事件在乡里得到了消化,不过乡干部和群众都清楚,经过3天紧锣密鼓的调查走访,老申的嗓子几乎不能说话了!

“大象肚”-政策法规熟记在心

工作之余的申学友不善言谈,总是带着一张乐呵呵的笑脸,但是一旦遇到矛盾纠纷,哪部法律的哪条哪款是怎么规定的,他了如指掌,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法规库。他的“大象肚”来源于平时的认真学习和钻研,申学友常说:“学习可以使人明智,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才能在工作中多为群众作贡献。”他说到了,也做到了,多年来他勤学不倦,特别是近年来,为了适应自动化办公的要求,提高工作效率,他利用一切休息时间,缠着乡里会懂电脑操作的干部,虚心向他们讨教操作技能和方法,认真练习电脑打字、文档表格制作等操作技能。通过一年多的勤奋学习,他掌握了电脑办公的基本操作要领,并独自完成了近3年全乡信访政法(综治)工作档案27卷115册、120份表卡200多万字的资料打印和归档整理工作,做到了各类资料规范整齐、管理有序、查询便捷。 

由于熟悉掌握了有关法律法规,老申说的话自然有法律出处,遇到怀疑老申乱说的群众,他就掏出随身携带的法律小读本,随手翻给群众看,因此在群众心中,老申的威性日渐看涨,也深得群众信赖,这份信赖给老申开展工作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2011年3月,团结村的群众来到洗马乡政府反映,茅草坪林场的承包人姚昭华与11个村民组共600余户2300余人发生承包合同纠纷,姚某租用的1300多亩土地已有七八年,但一直未付承包费。当时洗马乡政府接到群众反映后,认为此事涉及2300多名村民的利益,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埋下矛盾纠纷隐患,于是决定成立工作组处理此事。考虑到老申身体尚未康复,就没让他参加。这时老申站出来说了一句话:“我人熟、地熟、情况熟,你们相信我,我会去处理好的!”随后,他不顾放化疗的副作用,带着病体到湄潭县林业局、档案局查资料、找档案,并亲自主持召开了7个村民组的群众会,调查走访了78 户103人,完成了11份资料,整理卷宗共133页5万多字。面对确凿的证据,姚某承认了群众反映的事实,在乡政府的调解下,姚某承诺全部兑现群众的承包费。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了,群众竖起了大拇指:老申真是好样的!

“飞毛腿”-第一时间赶到纠纷现场

在洗马乡,哪里有矛盾纠纷、扯皮打架的事,申学友都会及时赶到现场,一准让双方握手言和,化干戈为玉帛。

洗马乡梅子坝村村民秦某与黄泥堡村民组村民为公路占地问题引发纠纷,秦某堵住了去往该村民组的公路,并且将砌路基的石头撬来作为建房的基础石,等秦某家的房子建到2米多高的时候,黄泥堡村民组的村民才向秦讨要说法,当时100多人拿着钢钎、锄头等工具要撬掉秦某新建的住房,搬回砌路基的石头,一场械斗即将发生。申学友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制止了双方的鲁莽行为,并组织双方座谈,指出双方行为的违法性和危害性。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耐心细致的劝导,并给双方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后,秦某当场向该组100多名村民道歉,拆除堵断公路的障碍,并砌好了路基。事后,黄泥堡的村民对自己的行为也作了反省:“要是向综治办报告,申学友会及时给我们调解的,根本用不着这样蛮干!”面对这种认可,他报以淡然一笑。

在申学友的工作理念中,“第一时间” 意味着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意味着加大了矛盾纠纷成功调解的可能性!他总是努力做到小纠纷不出组、一般纠纷不出村、疑难纠纷不出乡。

“不倒翁”- 坦然面对厄运 与病魔顽强抗争  

申学友于2009年9月中旬被查出患有喉癌中晚期,同事们得知他的病情后,劝其赶紧去治疗,他却说要先排查完国庆节前的安全隐患再去。

他相继在贵阳、遵义两地接受治疗,出院时医生说,效果好的话他可以多活七八年,不好的话,就是一年左右的时间。回到家后县里有关领导和同事们去探望他,都劝其好好休息,安心养病:“你不来了,我们拿得下来!”。但是老申并不领情,他反驳道:“正是因为时间不多了,才要多去做工作,不工作,生命就没意义了,有些工作搞不好,不熟悉法律政策,容易引起上访,那就砸锅了,请领导批准我回到岗位上。我有两个愿望,一是生存的时间可能不长了,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多做点事;二是与同事们一起工作,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生活上有规律或许能延长生命。”于是,刚刚离开医院的老申又回到了他的岗位上。

从医院出来的申学友人更忙了,他对自己的老本行更加投入。由于喉咙做了切除手术,老申发不出声音来,于是去调解矛盾纠纷的时候,说不出话的老申常常急得只能靠打手势传递自己的意思。过了一段时间后,老申可以发出一点沙哑的声音,每次调解完后,他就努力地将记录读给当事双方听,然后还要讲解双方不清楚的地方。久而久之,他的喉咙里居然长出了一部分声带,声音也逐渐洪亮起来,这个转变直让医院专家惊呼:奇迹!奇迹! 老申说,这个奇迹得益于工作;他的同事们说,是乐观、豁达、责任感创造了这个奇迹。

老申活着的时候,不知道情况的人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位中晚期的癌症患者,平时的他在工作中充满了激情,生活里坦然面对厄运。他默默无闻的工作得到了湄潭县委、政府的认可,连续8年的“优秀公务员”、“ 省、市、县三级道德模范”、“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等等荣誉可以为证。这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面对荣誉,他淡定,牢记自己虽身处最基层,从事的工作却光荣而重大;面对绝症,他还是淡定,他坚信生命是可以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得到延续。2013年,一部以申学友为原型的电视剧《茶乡犟人》在湄潭开机拍摄,通过此片将在社会上进一步掀起学习、崇尚、争当道德模范、构筑精神高地的热潮。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7日 15:0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郭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