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吉文镇将远程教育“送到”社区群众心间

内蒙古吉文镇党委组宣部部长 李玉娟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吉文镇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西北部,是典型的林区小镇,党员468名,社区党员占49%。多年来,吉文镇党委在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将远程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和载体,作为惠民服务的重要平台,得到了社区党员和群众的认可。

一、“1+2+3”措施转化远程教育教学成果

“一个重视”,即镇党委高度重视,每年定期召开远教工作专题会议,领导班子成员定期走访学用示范基地,促使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发挥“二个作用”,即发挥好镇党委对远教的督导作用,发挥好终端接收站点管理员的作用,做好群众信息收集和反馈,开展针对性较强,务实高效,通俗易懂的实用技术培训和现场帮扶指导。落实“三个狠抓”,即狠抓学用工作开展,狠抓基础设施运行维护工作,狠抓督查指导,确保站点学用工作扎实开展。

二、依托远教平台服务社区党员教育

各社区远教站点依托远程教育平台,紧贴党员群众需求,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内容丰富、节目适用、寓教于乐的优势,精心组织,扎实开展惠民服务,不断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党员干部居民需求。注重资源整合,把远程教育与人口学校、图书室、技能培训、便民利民服务等相结合,将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建设成为“一站多用”的综合服务站,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员教育的服务功能。同时,远程教育与广播电视数字网络相对接将《北疆先锋》频道的科技致富、市场信息、典型经验等学习内容传播到每家每户,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学用作用。

三、“三心”搭建党员群众致富新桥梁

一是热“心”服务,在社区站点播放室明确提出了两条服务标准,即“喝一杯顺心茶、说一句贴心话”。二是耐“心”教学,社区远教站点以辅导人员与群众结成对子的方式,传授政策、文化、科技等知识,满足党员群众的生产生活所需。三是诚“心”帮扶,将远程教育平台丰富的科教知识、教学资源与产业发展、居民创业结合起来,帮助本社区的群众发展产业,创业致富。我镇因地区特点以发展庭院经济为主,“三心”服务使居民在发展庭院特色经济上取得了成效,党员王艳岺通过远教的帮扶指导,从最初的试种一个蔬菜大棚,发展到13个绿色蔬菜大棚,并且安排了部分残疾人就业,成为全镇闻名的蔬菜大棚种植户。居民李玉梅下岗后一直以种植杆木耳为生,在限制采伐木耳杆后,一度陷入困惑中,经社区远教辅导员与其结对帮扶,成果转型种植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0余亩,收入可观。

四、将远程教育送到百姓的“热炕头”

我镇社区60岁以上党员占社区党员的54%,为解决社区部分党员年龄大,到社区学习极不方便问题,社区党支部按照网格区域,由网格管理员为党员定期送去报纸、光盘、党刊、宣传资料等等,方便党员学习。为扩大远程教育覆盖面,社区党支部根据定期收集的居民需求情况,带上EVD和相关光碟,入户到居民家中为其播放,使党员和居民在家中就可以享受到快捷便利的教育培训服务。同时,镇党委制作了便民联系卡,有远程教育的学习点播内容和联系电话,以便社区干部按居民和党员的需求第一时间“送学”到家。便民联系卡上还标注了共产党员网、北疆先锋网、呼伦贝尔先锋网及党员在线学习的具体网址,使党员利用业余时间通过上网满足学习需求。今年,我镇开展党的十八大精神“送学”50余次,受到了社区群众的欢迎。

五、构建党建信息平台拓展党员教育新途径

镇党委结合实际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建立了更贴近基层的工作模式,利用手机短信互动平台,实现了党组织与党员间及时、快捷、双向、安全的联系沟通。镇党委以手机短信的方式,随时向党员发送方针政策类、通知类、培训类、征询类以及关爱类信息,同时,党员可以利用互动平台,向党组织反映基层的情况和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该平台的建立,丰富了党员教育的内容,实现全镇信息资源优化整合。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7日 16:5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