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落实责任 完善机制 加大投入 推行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市场化运作

浙江宁波鄞州区委组织部 朱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鄞州区作为全国第二批扩大试点单位,于2005年8月全面启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按照“高标准建网络,严要求抓管理,重创新求实效”的要求,“建、管、学、用”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近几年在创新乡土课件开发机制方面,创新思路,结合实际,走出了一条“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新路。

一、背景

一直以来,我区始终将乡土课件开发作为党员电教和远教工作的重点,凭借依托区内较为丰富的工作资源,先后制作了如《回家——外来流动党员管理侧记》、《新型农民培训工程》、《让春天永远留住》等一批集中反映区内党建创新工作、农业特色技术、新农村建设案例的优秀乡土课件,受到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欢迎。但是近年来,我们在工作中深切体会到,随着远程教育工作不断深入,乡土课件开发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给区远程办全面提升乡土课件开发水平提出了新的课题。这种要求和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远程教育工作进入新阶段后,课件资源日益成为影响基层学用效果的关键要素。几年来,随着对基础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区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远教平台网络,队伍业务能力的提升,设备运维保障体系的健全,终端站点的故障率明显下降,正常使用率显著提升。同时,工作宣传力度不断加大,远程教育在广大农村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基层党组织自觉依托远教平台开展党员教育的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可以说,远程教育工作已经从基础建设阶段进入了学用深化阶段。在这种形势下,能否为基层提供数量充足、质量上乘的优秀课件,使党员群众通过收看课件真正有所得、有所悟,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用是否真正能够取得实效,决定远程教育工作能否形成长期的良性循环。

2、目前远教课件的结构和质量还无法满足基层党员群众的学用需求。综合基层调研反馈情况,党员群众对远教课件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三多三少”上:一是“理论讲课类多,专题电视片少”,可看性不强。理论讲课类课件普遍存在形式呆板、内容单调、时间较长的问题,对文化水平不高、平均年龄较大的农村党员而言,往往出现坐不住、听不进、理解不了的情况。二是“外地题材多,本土题材少”,针对性不强。党员教育类课件中,题材多为区外、市外甚至省外的工作经验和先进人物,由于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基层党建水平整体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很难起到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的作用,党员干部也感觉到与不贴肉,不易引起共鸣;而实用技术类课件中,许多农业科技和致富经验由于地区差异,无法在我区推广实施。三是“个例教学多,系列课件少”,指导性不强。工作经验和实用技术课件中,大部分是零敲碎打、蜻蜓点水的个例介绍,只讲解了某一个操作环节,缺乏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党员群众反映看了之后“一知半解学不会”,影响学以致用的效果。

3、传统的区级乡土课件开发机制在实践中遇到了诸多要素制约。现实中,以远程办独立制作课件为形式的工作机制正面临“人员、资金、技术”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一是精力不足,无“心”制作。县(市、区)远教部门工作人员普遍较少(一般为1—2人),除课件制作外,不但要承担站点管理、学用指导、队伍培训、创新试点等大量日常业务工作,还要经常参与组织部其他中心工作,使得投入到课件制作中的工作精力无法得到保证。二是财力不足,无“力”制作。由于制作一部质量较好的课件费用较高(10分钟的课件市场价格约2万元),区远教办在年度工作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无法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课件制作,使得年制作量始终无法得到明显提升。三是能力不足,无“法”制作。课件制作的策划、拍摄、制作等环节技术性强,对绝大多数没有电视新闻专业背景的远教工作人员而言难度较大,即使不承担具体的拍摄制作,但在与拍摄单位协调和交流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外行指挥内行”的局面,从而影响课件的整体质量。

二、主要做法

基于上述对乡土课件开发现实情况的分析,以及对今后发展方向的判断,从2008年起,我区及时转变乡土课件开发的工作思路:将区远教办的工作重心由原先的“亲自抓具体拍摄制作”,转向“牵头发动,整合资源,巧借外力”,通过充分发挥区远教办的牵头协调作用,有效整合机关、基层、市场等各方资源。在市远程办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初步构建起了以“三化一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新型乡土课件制作模式,形成了各单位各司其职、各有侧重,多层次开发、规范化运作的乡土课件制作工作流水线,使我区乡土课件制作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整合部门资源,实行精品课件“项目化”开发。为切实提高乡土课件的系列化程度和策划的专业性,区委组织部、区远程办协调团区委、区教育局、区农林局、区文广局以及区广播电视台等5家单位,建立了区级课件制作基地,由各部门为主,结合各自业务工作,分别策划制作农村青年创业典型、职业技能培训、新农技推广、民间传统文化以及基层党建创新案例等五大精品系列课件。各部门的年度课件制作实行项目化管理,在每年年初的全区课件资源建设协调会上,根据年度全区乡土课件开发制作计划,由区远程办与5家单位签订课件制作备忘录,明确年度课件制作的集数、时长、主题、完成时间以及责任领导,并将课件制作的完成情况与各部门年度党建工作考核相挂钩,确保责任单位有压力,课件制作有始有终。

2、整合基层资源,探索课件征集“大众化”参与。2010年,我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了“村官新视野”远教DV短片大赛,以此为载体,发动基层党员干部用手中的DV摄像机,以一个普通基层党员干部的视角,记录下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将基层最鲜活的素材转化为视频课件。DV短片大赛的作品上报以镇乡(街道)为单位,由大学生村官为主要制作力量,采取“年初发活动通知,年底上报短片作品,不限主题,不限形式”的形式进行,并在展品中采取专家评审和大众评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观摩评比。“村官新视野”远教DV短片大赛共收到各镇乡(街道)上报的DV短片24部,内容涵盖新农村建设、基层创业典型、村级工作创新、大学生村官成长经历等各类主题,总时长超过了200多分钟,共评出14部优秀作品,其中不乏集“教育性、导向性、观赏性”强的佳作。

3、整合市场资源,推行拍摄制作“市场化”运作。根据课件内容和制作要求的不同,我们建立了三种服务外包模式。第一种是“区远程办+区广播电视台”模式,主要承担综合性党建电教片的制作。第二种是“成员单位+多媒体广告公司”模式,主要承担专业性较强的部门专题性课件制作。第三种是“区远程办+多媒体广告公司”模式,主要承担常规性讲座培训课件制作。同时,课件制作外包服务实行合同化项目管理,合作双方签订拍摄制作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费用结算要根据课件的质量以及获奖情况等因素进行,从而避免了课件制作单位滥竽充数、以次充好的消极态度。

4、发挥专项资金的拉动效应,加强乡土课件制作的要素保障。为了进一步用足用好有限的课件开发专项资金,区远程办采取“奖补结合”与“以奖代补”两种资金补助办法,切实加强对乡土课件子合作的要素保障。对于承担精品系列课件的5家区级课件制作基地,主要采取“奖补结合”的办法,根据年度课件开发制作备忘录中确定的制作数量,区远程办补助一定的资金,不足部分由各单位自行解决;如制作的课件在各级课件评比中获奖,区远程办则根据获奖的数量和等次进行奖励。对于DV短片作品及其他部门的选送作品,则根据在DV作品展映和各级课件评比中的获奖情况进行“以奖代补”,制作的前期投入,由制作方自行解决。

三、初步成效

这项创新工作开展以来,不但使我区课件开发工作从原先的远程办“单兵作战”转变为现在的“集团作战”,切实减轻了区远程办的工作压力,更是达到了以较小投入实现较大产出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范了部门参与。“项目化”管理成为了区级部门参与课件开发工作的制度规范,明确了年度工作目标,落实了工作责任,也是区远程办与部门之间的沟通更为顺畅;同时,由于课件开发的题材与部门的自身职能紧密结合,在主观上实现了“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激发了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优化了课件结构。目前,我区的年度课件乡土课件中,既有5家课件制作基地开发的精品系列课件,又有基层拍摄的DV短品作品,也有其他部门报送的专题电视片或理论讲座,大大优化了乡土课件的内部结构,使课件的形式更加多样,题材更加丰富,内容更加贴近基层群众的工作生活实际。三是提升了制作水平。近几年我区每年制作的课件数量都远远超过了市远程办的工作要求,同时,课件的精品率明显提高,近两年我区先后有20余部课件在全市远程教育课件观摩评比中获奖,数量位列全市首位。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8日 10:0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