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仁怀市“送、解、连、增、讲”服务党员群众

贵州遵义仁怀市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 彭登甲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近年来,仁怀市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采取“五项措施”强化服务党员群众,扎实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

特派员进村“送科技”。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着力解决各村科技人才缺乏的问题。市科技局牵头,组织市科协、农业局、畜牧局等单位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支持、鼓励、协调、引导行政事业单位的农业科技人员、农村乡土人才和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投身农村生产第一线。同时在农村推荐科技特派员“二传手”,吸纳更多的乡土人才和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截至目前,已有196余名科技特派员分赴149个村,向党员群众提供技术、提供信息、协助管理等技术支持,采取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培训、咨询,使农民掌握了可操作的农业新技术,有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民情笔记本“解难事”。构建民情日记干群交流平台,干部随身携带“民情笔记本”深入田间地头及老百姓家里,访民情、解民忧、暧民心,时刻记录党员群众反映问题和建议,全面查找影响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好问计、问需、问政于民,及时解决了农民群众之所需、所盼、所急。“民情笔记本”已成为干部职工的“贴身本”,群众的“贴心本”,事务的“档案本”,党群的“连心本”。目前,近万名干部进村入户走访征集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茅危房改造,村干部待遇,农村低保等方面意见和建议3万余条,通过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归纳后,转交市、乡有关部门及时解决问题1250个,需要创造条件逐步帮助解决问题2100个。

合作社发展“心连心”。 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领办、引办、扶持农民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各村(居)紧扣“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目标,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吸收种养大户、经营大户、农民经纪人及其它涉农组织入股的方式,围绕当地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品等优势资源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架起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连心桥”。目前,全市已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余家,发展商品蔬菜4万亩,有机高梁25万亩,有机小麦20万亩,刺梨、黄花等特色产业,带动120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

农技学校培训“增技能”。依托乡镇和村居农民文化学校,深入开展种植、养殖农业适用技术的普及,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加速推进了农民增收进程。依托农村各级中小学,把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到广大农民家门口,18个乡镇和171个村办起乡镇、村农民文化学校。由农技畜牧技术人员和种植养殖技术示范户、中小学教师组建成一支稳定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教师队伍,有计划开展农村扫盲和农业种植、养殖等适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大坝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学员赵群礼开办的外二元母猪养殖场,每年出售仔猪200多头,年纯利润近6万元。今年以来,全市已举办农民群众农技培训120多期,轮训人员15万人次。

田间地头开展“大讲堂”。组建宣讲队到各村组讲解农村技术知识,把“讲堂”搬进田间地头。从各部门各社区抽调干部职工、农业适用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党员等100余人,组建7个培训宣讲队,围绕十八大精神、中央1号文件精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农村适用技术、法律法规等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话题,利用每周六为农民群众开展咨询指导服务。同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培训活动,让干部职工从办公室到农家院坝,让农民群众从培训室到田间地头,带动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使农民依靠科技增产增收。今年以来,560名干部到田间地头开展“大讲堂”2350人次,培训农民21800余人次,发放到农民手中的宣传资料达3万余份。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8日 10:27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樊响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