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因地制宜积极创新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员教育工作

海南打安镇朝安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符其勇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新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少数民族地区党员整体素质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创新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少数民族党员素质,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为例,深入总结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创新与实践,并提出一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党员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白沙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省中部,是一个主要以黎族和苗族聚集的贫困县。打安镇位于白沙县北部的珠碧江上游地区,土地面积114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14376人,其中黎族人口为12363.36人,占全镇总人口的86%。全镇设镇党委一个,基层党支部14个,共有党员895名,其中女党员167名,占党员总数的18.7%;少数民族党员788名,占党员总数的88.0%;农村党员687名,占76.8%。

一、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创新与实践

近几年,打安镇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主线,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加强党建的重要抓手,坚持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平台,丰富载体,努力提高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水平,有力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党员队伍建设。

(一)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搭好党员“听讲”教育平台

要有好的教育成果,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教育阵地。少数民族地区往往经济水平较低,必须依靠多方资金的支持才能建设好、巩固好农村党员教育阵地。一是巩固党员教育阵地。2012年打安镇不断完善镇党委、各个村(居)党员活动室的党务、政务公开栏等设施,通过党务村务公开栏加大农村党务村务公开力度,建立《村务党务信息公开制度》,要求每季度必须按时进行信息公开,及时公布党员评议、民主监督等工作的情况,将其建设成集公开工作信息、宣传新风新貌、丰富文化生活为一体的活动平台。二是完善教育配套设施支持。通过加大对党员活动场所资金投入,不断加强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活动场所建设,增添设备等方式,充分挖掘资源潜力,为党员更新知识结构、理论实践和创新活动形式提供场地支持。2012年打安镇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着力提升村级活动场所配套措施,总共投入党建工作经费20多万元,硬件设施全面升级,面貌焕然一新,切实做到创先争优谋发展,扎实推进了农村党员学习教育平台建设。

以加大党员教育阵地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和延伸党员活动场所的功能,提升了教育阵地形象,优化了农村党员的学习环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二)创新教育模式,整合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搭好农村党员“手把手”教育平台

党员教育的模式要在结合实际的情况下,通过不断地创新来达到教育的目的。打安镇以服务基层党员的理念,整合多方资源,积极搭桥连线,灵活创新党员教育模式。

一是采用“课堂+基地”模式,把老师“请进来”。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往往交通条件较差,农村党员外出学习不太方便,我们一方面通过集中学习方式,联系有关农业技术部门来到基层,定期向农村党员培训有关农产品种养技术、农产品经营、财务理财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农村党员整体素质和双带能力。去年打安镇举办各种类型农业技术课程达50多场次,实现全镇党员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全覆盖。另一方面结合白沙县“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培育多个由乡镇党员干部挂钩服务的农业特色示范点。农村党员在接受培训学习后,授课老师带领学员到示范基地进行现场讲解,增加了课程活跃度,提高了学习兴趣,巩固了学习效果。

二是采取“外地取经,本地实践”方式,把农村党员“送出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少数民族地区要通过学习其他优秀地区先进做法,扩大视野,发现差距和问题,改进方式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安镇多次组织全镇村两委干部,有针对性到不同优秀地区,学习他们好经验好做法,并结合本地实际,加以实践创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教育模式的创新取决于工作实际要求。以“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模式既能够突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以最少的成本让更多数的农村党员受益,也能够突破交通瓶颈的限制,不做井底之蛙,以点带面,相互借鉴,相互补充,达到与先进地区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丰富教育手段,学教结合,农村党员教育也能现代化

在传统观念中,利用现代化工具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培训学习被认为只有在城市中才能实现。相反,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农村党员自身素质不高,在进行农村党员教育实践,往往忽略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打安镇努力打破传统的农村党员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是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三创两争”活动。利用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教学,加强教学活动管理,加快教学成果转化,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了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打安镇通过专项资金、财政补贴、党费支持立了9个智能卫星接收模式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结对共建单位援助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党员远程教育平台,为交通不便的边远农村地区党员提供了足不出户的学习便利,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节省了资源,提高了农民党员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利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党员学习使用电脑。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比传统手段能更加让农村党员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特别是对文化素质不高的农村党员。打安镇在每次党员培训中要求必须使用PPT图文并茂的形式授课,并鼓励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利用电脑、电视等现代化工具进行学习。去年顺利组织了全镇农村党员600多名通过网络答题的方式学习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章。每年举办多期电脑培训班,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系统轮训,与乡镇干部进行“一对一”帮学带,确保每个村党支部至少有一名党员干部会使用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化工具,这样提高了农村党员使用电脑办公和查阅网上资料的能力,拓宽了学习渠道。

三是创新思路,独创党员大课堂学习平台。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干部政治素养、业务能力、理论水平等综合素质,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学习型党组织,建立了党员大课堂学习平台,出台《打安镇“党员干部大课堂”实施方案》。每周组织有关部门讲师为农村党员讲授党的理论培训、农村技术技能培训、农经财务知识讲座等理论知识。采用设定固定的学习时间进行周期性教学的办法,让农村党员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党员大课堂学习平台,去年共开展培训学习活动达20次,参与人数达750人次。在召开党的十八大会议期间,采取下基层讲课这种贴近农村基层的学习方式,有效组织农村党员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让十八大精神洒遍农村大地。

二、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员教育的对策建议

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员教育,必须要顺应时代要求,贴近工作实际,着眼于党员素质提升工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科学化建设水平,构建务实、长效的党员教育培训新格局。

一是在责任意识上,要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抓好少数民族地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是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重视党员教育培训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党员教育培训是最具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生产性投入,要坚持把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作为一项事关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大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认识,牢固树立教育培训是基础性建设的观念。

二是在培训观念上,要实现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由于互联网和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普及,传统面对面的教学形式,已经难以适应党员求快、求活、求新的学习需求。在采用集中培训为主的同时,积极探索网络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新模式,使教育培训模式向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网络教育等现代教学手段拓展,实现教育培训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扩大党员培训的覆盖面和辐射力。

三是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党员教育平台的建设,不断丰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促进党员教育培训。在党员教育平台的建设上,要加大对党员活动场所的美化和绿化,建立各种党员教育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员教育活动,还可以通过创建各种示范基地,把课堂搬到田间地里,传授致富经验和技术,推进少数民族党员学科技、用科技,增强带领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要充分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整合各部门的教育培训资金、师质,利用少数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开展教育培训。同时充分发动和组织有专业特长的少数民族党员骨干,通过技能型乡镇党员干部“一对一”或“一对几”的方式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少数民族党员的生产技能,促进增收致富。

四是在管理机制上,采取“统一登记、分级管理”办法,按照党员管理权限进行党员教育培训管理。建立党员教育培训电子信息库,把参加集中轮训的党员录入信息库,并颁发培训证书,进行学分、学时登记。各级党组织对党员培训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并依托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电子档案,把党员参加脱产培训、政治理论学习、网络学习、学历教育等纳入登记管理。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8日 14:33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