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利用远教平台助新市民素质提升的探索

浙江宁波江北区 徐挺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江北区位于宁波市西北侧,东临甬江,南濒姚江,西与余姚市接壤,面积208.4平方公里,辖1个镇、7个街道,既属于宁波的中心城区,也拥有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近年来,江北区经济发展迅猛,外来人员大量涌入,目前已达到23万名,这种外来人口比例居高,甚至超过“本地人”的现象,给农村新社区建设带来了新的课题。一是建设资金更显捉襟见肘。规划建设项目的规模需要与人口规模相适应,考虑到外来人口的增量,各种设施和服务的规模和承载能力也需相应提高,建设资金短缺的情况就愈发突出。二是社会治安难度加大。外来人口的流动性和因贫富差距引起的相对剥夺感都增加了农村社区中的不安定因素,部分外来人口聚居地的治安状况不容乐观,发案率居高不下。三是外来人口融入当地比较困难。因为语言、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的差异,以及自我封闭的心态,使得外来流动人口很难融入当地的主流文化,甚至形成自己的“帮派”组织,成为挑战主流意识的亚文化群体。面对这些给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的压力,也为了进一步发挥外来人员在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避免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发生,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针对外来务工人员面广量大,流动分散、不易组织的特点,江北区通过建设外来人员集居场所,不断创造一个个外来人口之家。例如甬江街道的梅堰社区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外来人口、服务于辖区企业和职工而投资兴建的。

近年来我区在这些外来人员聚集地开展了一系列的远程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开展“远教传温情”活动。春节前夕,组织开展“远教传温情”活动,在全区各远教站点利用远教平台为无法回家滞留在江北的外来务工人员送上了祝福和温情。在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区,开展了赠送远程教育年历、“与亲人视频对话”、播放最新的大片以及各类戏曲节目等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凝聚人心。活动被浙江日报、宁波日报报道,受到一致好评。

二是利用远教平台及时发布抗震救灾最新消息。国内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为在江北务工的灾区党员群众及时播报抗震救灾情况,区各级远教站点第一时间全天候开放,播放抗震救灾现场直播,同时做好灾区党员群众安抚工作。

三是组织开展了“远教奥运专场”活动。奥运期间各远教站点每天开放直播奥运赛事,有条件的村还开设了夜场,为那些没有收看条件的外来人员提供观看奥运会的场所,并开辟奥运宣传栏,宣传奥运知识、及时公布每天的赛事预告和比赛结果,提高大家对奥运赛事的关注度,个别外来人员社区还积极利用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组织开展如乒乓球、篮球等各种体育活动比赛,提高了群众全民健身的积极性。

四是依托远教平台实施新市民素质提升工程。根据“新市民素质提升工程”的有关要求,我区以外来人员聚集地梅堰社区为试点,开设了会计中专学历教育班,并同时提供时事政治、专业技能、生活保健、文化娱乐等系列辅助课程供广大新市民进行自主选修,促进新宁波人素质和适应城市生活能力的提升。

这些工作的开展目的都是为了给在江北的外来人员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在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给他们带去了温暖,并致力于不断提高人员素质。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现阶段工作存在的不足:

1、远程教育覆盖面存在不足。

外来务工人员文化偏低,素质亟待提高。据调查,我区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程度平均情况为:大专以上的1%、高中(中专)的4.5%、初中的65.27%、小学的26.5%、文盲半文盲的2.73%。因此远程教育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为外来人员提供了一个素质提升的平台。但是外来人员也存在面广量大、流动分散、不易组织的特点,除了一些外来人员聚居小区已建立专门的远程教育点,并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外,大量的外来人员无法得到远程教育站点的教育覆盖。而且从行业来看,有36.75%的人处于打短工、自谋职业等状态,流动性大,宣传教育活动的成效难以顾及到这些人。

2、远程教育广度和深度存在不足。

外来务工人员自上世纪90年代初大量涌入开始,从称他们为“外地人”、“农民工”、“外路人”、“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到现在称为“外来务工人员”、“新市民”的过程可以看出,这一群体的权益保障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已经有所好转,但是,要想真正做到“同享共建”还是存在较大差距,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当地社会是一个现实的难题,相当多的村及社区的远程教育站点没有积极的向外来人员开放,也缺乏对外来人员的远教宣传工作,以至于远程教育工作在外来人员身上存在缺失。

3、远程教育与其他部门配合存在不足。

目前,基层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思想教育以宣传部门和文明办系统为主,同时,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劳动、教育、总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都有一块相关的教育职能。在教育内容计划上,宣传部门和文明办制定的大而全,落实较难,而各职能部门开展的教育内容又各有重复,从而导致宣传教育资源浪费。而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生的教育手段,在外来人员的教育工作中还无法和这些部门形成密切的配合。但是远程教育有着传统教育手段所没有的优势,应积极和相关部门协作配合,整合资源,形成一个完整的宣传阵地。

下阶段,我区将着重提升远程教育对外来人员的教育覆盖面,并以外来人员聚居地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新市民”素质提升工程中的作用,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途径。主要思路如下:

1、提升远程教育覆盖面及包容性。

由于风俗习惯、教育程度、文化底蕴的不同,一般情况下要让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当地社会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这既需要本地人以“包容”的心态来接纳他们,更要让他们感受到“被融入”之后的幸福感。目前我区已实现远程教育站点的全覆盖,今后在外来人员的教育工作中应加大远教站点的开放力度,并针对外来人员白天多数上班的实际情况,每星期都能定期开展远教夜场,将教育对象锁定为本地的“新市民”,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完善教育手段,让外来务工人员由衷地感受到“第一故乡,第二故乡都是我的家”,使 “包容、开放、多元”的和谐精神在远教站点不断凝聚。

2、提升远程教育宣传力度。

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覆盖面广、设施齐全等优势,加大远程教育宣传力度,将外来人员吸引到远教站点来。一是利用远程教育网站、广播和报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载体,大力宣传远程教育知识;二是在传统民族节日和远程教育宣传日期间,远教部门专门成立了远程教育宣传队,利用远教展板、传单等手段在外来人员聚居地对远程教育知识进行巡回宣传;三是规范各远教站点宣传栏,要求宣传栏要有明确的本周远教播放计划,日期、地点明确,有条件的站点能够制作远教影片海报,增强远教宣传力度。

3、提升远程教育吸引力。

在向“新市民”开展政策法规、道德文明、安全教育等知识培训的同时,依托远程教育已日益完善的远教影院工程,每天播放适合群众口味的戏曲、影视、健康养身类节目,在丰富外来人员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促进了农村(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更增强了远程教育的亲和力及多样性,将人们吸引到远程教育站点中来。同时还应定期发放远程教育调查表,及时了解外来人员对远教播放时间及播放内容的需求,使远程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具吸引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寓教于“乐”。

4、加强远程教育和其他部门的配合力度。

针对现阶段外来人员素质提升工程是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远程教育应发挥它的平台优势,将资源充分地整合起来,配合各部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例如在远程教育工作开展的同时,结合现场咨询,展板宣传,发放文明读本、卫生资料等形式,向外来务工人员传授文明礼仪、公民道德建设、安全教育、防火防盗、卫生习惯、文明交通、劳动就业等知识,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第二故乡”的生活,如此多方协作,必能增强宣传教育的效果和力度。 

5、积极与百万新市民素质提升工程相结合。

我市实施的“百万新宁波人素质提升工程”,就是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平台,便于新宁波人接受教育培训。因此我区以“市民大课堂”为载体,以外来人员聚集地梅堰社区等为突破口,在外来人口比较集中的站点,开设时事政治、专业技能、生活保健、文化娱乐等系列素质提升课程,普及就业技能、健康教育、科学育儿、法律法规等知识,同时在有条件的站点推广开展外来人员广场活动,将远教课堂从室内走向广场,扩大远程教育的宣传范围,并以此促进新宁波人素质和适应城市生活能力的提升,促进新宁波人与本地居民和谐共进,形成新宁波人与企业同进步,与产业同提升,与宁波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8日 14:31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郭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