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发挥远程教育优势
建设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 康继征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呼伦贝尔市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站点、网络、人员、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技能教育,积极营造和谐稳定、安定团结的良好氛围,筑牢北疆基层党建长廊。

一、发挥网络优势,筑牢思想防线。通过多领域、全覆盖的远程教育网络,定期组织学习,广泛开展专题党课和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党性意识,使党员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是开展站点培训。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全市1214个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及时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等政治理论,观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等党性教育课件,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把广大党员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二是开展网络教育。积极推进远程教育上电视、上广播、上手机、上报纸、上网络、上客车、上广场,以全媒体形式推进远程教育工作“进家入户到人”的进程,全方位、立体式传播政治理论、展示党建成果,把党的声音及时传递给党员群众,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及时吸收最前沿、最先进、最实用的知识信息。三是开展光盘教学。借助东部蒙语译制基地,精选党性教育、先进典型、政治理论方面的课件译制成蒙语,刻录成光盘,下发到全市8000多个党组织,并借助远程教育流动播放车和流动党校对牧区的党员干部群众进行教育,克服了远程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障碍,提高了边境地区党员干部群众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国防意识,筑牢了维护边疆稳定的思想防线。

二、发挥资源优势,搭建致富平台。发挥远程教育人才资源优势和信息资源优势,组织农牧民学习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营造科学发展、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一是推广适用技术。根据党员干部群众的需要,搜集整理种养殖、加工业、生活服务等方面的课件,因时、因地、因人、因需开展培训,为农牧民提供生产生活方面的新技术、新品种、新经验。二是拓宽致富渠道。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远程教育春风行、三农服务月、远程教育培训月等活动,组织农牧业专家、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推行“远教+基地+项目”、“远教+合作组织+党组织”经营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拓宽致富门路。三是畅通信息渠道。加强同农牧业、林业、水利、科技、扶贫办等部门的协调,为党员干部群众发展生产提供项目咨询、市场信息、生产资料供应、生产资金贷款等综合性服务,并将产品信息发布到远程教育网上,切实解决生产生活难题。 

三、发挥组织优势,营造和谐氛围。呼伦贝尔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点多线长面广,群众居住分散,依托远程教育完善的组织体系,通过学习培训沟通,将党员干部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架起党和群众的连心桥。一是密切了党群关系。全市1000多名站点管理员发挥信息员、宣传员、调解员、指导员的作用,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倾听民声,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及时做好上传下达工作,畅通诉求表达渠道,筑牢各族党员群众了共建美好家园的思想基础和抵御不良思潮的思想防线,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二是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创新党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方式,将涉农涉牧方面的政策、村级财务、计划生育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信息资料,通过QQ群、远教邮箱、远教公示栏等及时予以公布,方便群众随时查阅,做到了事事公开、笔笔清楚,使基层干部与群众多了一份理解和沟通,少了一份误解和猜疑,促进了社会和谐。三是推动了法制建设。通过远程教育信息反馈渠道,密切关注重点地区、重点人物,掌握重点人员动态和活动情况,对重点人员实行重点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育和监控,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与稳定。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0日 17:16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