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努力实现党员教育“四大转变”

安徽马鞍山 叶文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对于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拓展党员教育载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切实提高党员教育集成度。

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手机、微博等新兴媒体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沟通联系、获取信息、表达诉求的重要媒介和主要工具,如何有效运用新兴媒体拓宽党员教育载体,实现载体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是信息化时代对党员教育提出的新课题,也是增强党员教育实效性的迫切需要。只有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不断丰富党员教育工作载体,实现传统方式和现代手段的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才能在新形势下赢得主动、扩大影响、增强实效。

案例分析:构建“四位一体”全媒体平台。一是搭建远程教育卫星播出平台,开设远程教育专用电视,或者开辟党建专题栏目,增加播出时段,丰富节目内容,实现党员教育上电视;二是建立党建网站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站,探索建立“红色搜索”引擎,专门用于搜索党员教育视频课件,实现党员教育上互联网;三是建立手机版党建网站、“手机党校”,开设“党建手机报”,方便党员进行视频点播、信息浏览、电视收看和微博互动等操作,建立党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信息服务通道和短信服务平台,实行党员教育上手机;四是建设远程教育广场(影院),把远教设备从会议室里解放出来,在中心村、社区、广场、公园、便民服务中心等人员聚集地进行开放式播放,以此形成电视、互联网、手机、广场“四位一体”的党员教育全媒体平台。

二、改进党员教育方式,由“灌输式”向“互动式”转变,切实提高党员教育实效性。

市场经济时代最显著特征就是开放性,整个社会出现横向联系的特点,决定了党员与社会接触范围日益扩大,交流渠道急剧增多,互相影响的程度不断加深。这种开放性,使党员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增强,越来越不满足于灌输式的党课教育方式。目前,“三会一课”制度是党内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党课作为党员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形式单一、质量不高,越来越受到挑战,越来越难落实,甚至成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包袱。只有创新党课方式,实现由“灌输式”向“互动式”转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激发党员参与学习的内生动力,提高党课教育质量。

案例分析:推行“情景互动式党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事件为素材,通过展示实物、道具,把党员带入特定情境中,启发和引导党员参与互动交流。“情景互动式党课”可以将革命题材、历史题材、现实题材、发展题材、人物题材、事件题材等作为党课选题,丰富了党员教育的内容;可以采取情景剧、快板书、舞蹈等文艺节目,科学设计情景展示和互动交流环节,改变单向灌输、党员被动接受的单一授课形式,让广大党员成为党课的主角,共同参与教育、共享教育成果,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主体意识。

三、创新党员教育内容,由“理论课”向“实践课”转变,切实提高党员教育吸引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一些农村党员思想跟不上党的先进性要求、能力不适应科学发展需要,农村党员教育工作存在着“难组织”、“坐不住”、“效果差”,针对性不强、吸引力不够等突出问题,农村党员的素质能力亟待提高。如何实施好农村党员教育,其核心在于要实现由“理论课”向“实践课”转变,针对农民实际需求,开展农村党建实践课程,帮助农村党员群众掌握实用技术,带动群众创业致富,提高农村党员教育吸引力。

案例分析:建立“个性化服务”培训体系。核心是因人施教,即针对农村种养、农副加工等不同产业的需求,帮助党员群众掌握实用技术,带动群众创业致富。首先,掌握培训需求。以大学生村官为主体,村两委干部、年轻党员配合,建立党课需求调查组,每月月初入户走访,询问群众实际需求以及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梳理汇总上报;第二,完善培训资源。根据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实际需求,在用好党课资源库的同时,采取网络下载、购买复制、自行制作等方式开发乡土教材,满足群众实际需要;第三,组织个性培训。实行“点播式”、“预约式”播放服务,利用雨雪天气、夜间时段和农闲时节,按时组织播放,做到“播前有预报、播中有讲解、播后有辅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群众,真正做到喜欢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让他们主动来、坐得住、听得懂、学得会;第四,注重实践培训。重视技术转化中存在的“最后一公里”效应,建立完善果蔬种植、畜禽养殖、农副加工、苗木花卉等实践基地,组织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到实践基地锻炼,提高操作技能,把学到的实用技术投入生产。

四、扩大党员教育范围,由“固定型”向“流动型”转变,切实提高党员教育覆盖面。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党员队伍流动性日益增强、日趋常态。流动党员数量增加、流动频率加快导致这部分党员的教育活动难组织、成效难体现。流动党员外出,其主要目的是创业、就业,这一凸显的利益诉求从目前的党员教育中难以得到满足,流动党员自觉参与党员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要求“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党员教育要实现由“固定型”向“流动型”转变,不能将党员简单地固定在某地受教育,要随着党员队伍流动,建立流入地和流出地的联系网络,密切联系,分工合作,不断扩大党员教育覆盖面。

案例分析:发放“流动党员教育卡”。由流动党员流入地服务站向所辖的流动党员发放记载学习次数、时间、形式和主体等内容的“流动党员教育卡”,并通过发送党建手机报、短信和邮寄学习资料等形式,定期指导流动党员加强日常学习。流动党员根据服务站提供的学习内容,摘录学习重点,简要登记填卡。年底由流动党员服务站对照年度学习台账,逐人核实学习情况。核实通过的,领取下一年度的教育卡,核实未通过的,进行“补课”。同时,根据流动党员学习工作状况,定期与流动党员流出地党组织进行“点对点”联系,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流出地党组织可利用清明、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返乡时机,对“流动党员教育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增强流动党员自觉接受教育的意识,同时也可采取定期寄送学习资料、建立结伴出行党员结对谈心教育制度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流动党员教育。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1日 10:15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郭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