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剑川县开展“县校合作”力促农村党员素质提升

剑川县委组织部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剑川县针对部分党员特别是基层农村党员文化层次低、年龄偏高、“双带”能力差等问题,坚持引进理念、人才、资金和技术,“借力发展”,与云南农业大学签署了“县校合作框架协议”,开启了与高校双向互动合作的新模式。在推进合作进程中,以创新为动力,以互促发展为主旨,不断整合“县校合作”资源,以云南农业大学的一个学院、一个党支部、一名专家(教授、博士、党员),分别挂钩联系剑川县的一个乡镇、一个村党支部、一个村民小组的“3+3”联合行动和“结对共建、结对帮扶”为主要形式,实施“四项培训工程”助推农村党员素质提升,走出一条新时期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党的建设、人才培养及科技惠民的新路子。

一、主要做法

(一)立足提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推进党组织书记培训,着力实施农村发展“领头雁”工程。紧密结合中央、省州一系列重大安排部署和阶段发展形势,由云南农业大学相关学院和县级部门党支部根据挂钩联系乡镇、村的实际情况,每年组织群众对各村党支部书记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和形势报告;以“组织要我做什么,我为群众做了什么”为主题上党课;以“我在支部做了什么,我该怎么做”为主题开展组织生活会;同时,将支农惠农政策、涉农法律法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一事一议”工作制度等政策法规作为主要内容,列出学习培训“菜单”,通过大学教授、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现场讲解和远程教育课堂在线学习,促使农村党组织书记全面掌握相关政策法规;并以“实地考察+专题研讨+专家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分析各乡镇、村的发展现状和各自发展优势,科学评价各乡镇、村的发展潜力,由云南农业大学专家指导,帮助理清挂钩联系乡镇、村的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找准发展着力点和突破口。

(二)立足提高带头致富能力,推进党员致富能手培训,着力实施农村发展“主力军”工程。围绕县委、县政府“强产业、建基地,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工作思路,将云南农业大学的科技人才优势与剑川产业培植特点、特色传统工艺资源优势紧密结合,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资环学院、园林园艺学院、建工学院、经管学院、普洱茶学院等学院先后下派170多名专家、教授,以专题讲座、专家指导、现场观摩、技术人员包村、实地考察、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对种植养殖大户、示范户、农科员、企业负责人、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及各类优秀中青年党员实施种植、养殖、有机食品加工等技能培训;木雕、石雕、布扎、刺绣、特色食品加工等特色工艺培训;电工、钳工、家政、汽修等专业技术培训。积极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争取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开办农产品经纪人职业技能培训班,开设产品定位、产品包装、广告造势、农产品信息采集与分析、农产品营销策略、经纪人职业道德等培训课程,培养了一批会管理、善经营的特色农产品销售能手。

(三)立足提高各类人才专业水平,推进农村党员“村官”培训,着力实施农村发展“助推器”工程。充分依托云南农业大学的人才优势和教学资源,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县农广校为主要平台,采取集中面授、专家辅导、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有计划选派村组干部、农科员、烟科员、兽医员中的优秀中青年党员,开展政策法规、经济管理、社会保障、乡村规划、基层党务等农村实用知识系统学习培训和烤烟栽培、蔬菜种植、畜禽养殖、疫病防治等专业技术知识系统学习培训,把参学党员培养成有文化、懂政策、会经营、善管理的“田秀才”和掌握传播先进技术的“土专家”。

(四)立足提高服务农村能力,推进优秀新党员培训,着力实施农村“后备军”工程。实行云南农业大学相关学院、县级部门、各乡镇结对帮扶大学生“村官”。云南农业大学各学院每年分别在挂钩乡镇培养发展不少于3名大学生“村官”新党员,县级部门每年为大学生“村官”新党员上一次党课。以座谈交流、个别谈话、电话联系等方式,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况、传授实际工作方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提高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的能力。同时,云南农业大学各学院、县级各部门在挂钩乡镇的返乡青年、退伍军人、各类技术人才中每年分别发展不少于2名新党员,并组织新党员参加一次集中培训。由挂钩学院和部门以座谈交流、党课教育、主题活动等方式,帮助新党员提高党性修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二、取得的成效

“县校合作”的有效实施,取得了“双赢”效果,不仅丰富了云南农业大学师生的实践教程,更使剑川得到了“造血式”扶贫,真正实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  

(一)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机构进一步优化。通过大规模培训,培养了一大批能够适应发展需要的基层党员干部,全县村“两委”班子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两委”班子换届后,平均年龄42.5岁,比上届年轻4.9岁,高中及中专以上学历227人,占42.51%,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5人,比上届增加12人;科级领导干部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24人,占62%;县直部门领导班子以40岁左右为主体,乡镇领导班子以35岁左右为主体,干部的学历结构有明显提升,基层干部谋发展、求绩效、勤政务实、用心工作的思想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农村党员“双带”能力进一步提升。通过大规模培训,基层农村党员掌握了大量农业生产、科技示范、创业技能等专业知识,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了“一个党员掌握一门致富本领,一个党员成就一个致富项目,一个党员引领一个致富门路”。同时,1200多名农村无职党员也通过设岗定责活动肩负了4大类14个岗位的义务工作,占全县农村党员总数的28%。广大农村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群众中树立了党的良好形象。

(三)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通过大规模培训,全面推进了烤烟、泡核桃、肉牛羊、生猪等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推动了现代烟草产业、畜牧业、林产业和特色农业的发展。全县广大基层农村正向村村有一个“科技致富品牌”、户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家家有一张“科技明白纸”的目标迈进。

(四)基层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大规模培训,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提前完成消除“党员空白村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点建设、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全覆盖”目标。通过“3+3”联合行动的开展,促使每年至少31个党支部进行了互助互建,18000多名农村群众直接从培训工程和支部共建中受益,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凸显,基层党组织建设正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迈进。

三、启示

(一)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开展“县校合作”,推进党员素质提升的前提。剑川县立足县情,找准结合点,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举措,深入科学实践,以“县校合作”为平台统筹城乡党建,以提升党员素质为着力点,促进科技兴农和旅游文化产业培植,进而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路子。

(二)坚持创新机制、强化组织保证是开展“县校合作”,推进党员素质提升的关键。在实施党员素质提升工程中,剑川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把此项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订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项经费,形成了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组织、科技、涉农部门、党校等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完整培训体系。并将“县校合作”工作纳入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县对乡镇、乡镇对村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形成了党员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和良好的工作格局。

(三)坚持搭建平台、借力发展是开展“县校合作”,推进党员素质提升的途径。通过搭建县校合作平台,充分利用大学丰富的科技资源、大量的科技人才、雄厚的科研实力,就基层党建、科技兴农等多领域进行了成功合作。

(四)坚持依靠科技、突出特色开展“县校合作”,推进党员素质提升工程的的根本。通过“县校合作”,依靠科技力量,以基地建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建设,突出剑川独有特色文化,促进了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品牌化。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1日 15:2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郭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