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农村党员教育也需“有先有后”

重庆市璧山县大兴镇职员 陈熙强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这一伟大构想之后,经过三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人们早已摆脱贫穷、落后、饥饿的生活状态,独立、自主、富强的中华民族开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此,我认为我们农村党员教育亦可充分参照此法,依葫芦画瓢,打破农村党员教育的“大锅饭”做法,采取逐层级、多批次、“有先有后”地开展党员教育活动,从而确保教育效果。

一是选准对象,重点培养。虽然,我们农村党员大都具备政治合格、吃苦耐劳等众多优点,有的还是发家致富的能手或带头人,但其文化素质参吃不齐、年龄结构分布不均,党员流动日趋频繁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的有关工作。因此,在农村党员中将道德品质好、文化素养高、宣传能力强、影响力明显的党员作为先行受教者和传播者,有区别、有侧重地推进受选者在党性修养、理论水平、宣传技能、业务常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进一步巩固其“种子”选手的功能,不但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也是我们确保教育成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是模范带动,共同进步。在受训完成之后,受训党员应充分发挥其“发家致富”的本领,以个人魅力和组织公信力为基础,让其他党员在学习中得到好处与实惠,吸引广大党员自主向学习靠拢。并通过引领带动和“大课”教育两种形式,促进全体党员的学习与进步。

三是教育回顾,查找不足。作为“有先有后”,必然就会出现有好有差,教育的成果必然也会成效不一,需要我们在教育过后予以回头看,查找其中的不足。其中,重点是在“大课”教育结束之后,要对先行受教人员和普通受教党员进行必要的知识调节,防止“受教差距”和知识不均,从而确保党员教育的初衷和最终目标的实现。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1日 15:32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樊响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