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农村党员教育工作

江西鲁溪镇政府组织干事 李芳芳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是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目前党员干部实践十七大精神,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措施,是党员干部服务经济建设、服务居民群众的有效途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党员先进性,已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大课题。为了进一步强化和推进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进行了深入调查,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探讨。

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当前是社会转型期,经济成分和利益主体的多样化,导致党员经济地位出现了差异;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带来了党员的流动性、分散性增大;社会思潮多元化,给党员理想信念造成了冲击;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造成了党员自身需求的变化。农村党员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有的党员思想观念跟不上发展变化的形势,政策观念比较模糊;有的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理想信念亟待加强;有的党员知识老化,缺乏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本领;有的党员是退休人员,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认为自己无岗位、无责任、无负担,只满足于定期的组织生活,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

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理论教育上存在教条化倾向,使党员感到枯燥无味;信念教育上口号化,缺乏说服力和渗透力。同时,对党员进行业务知识、技能培训不足,不够系统,教育方式的灵活性不够;党员教育管理力度有待加强,一些工作抓得不到位,力度不大,特别是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还缺乏有效手段。

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模式、思想观念、工作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部分党员不注重加强学习、锤炼党性、提高素质。二是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还不是很充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不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三是在非公经济党建、农村党建和流动党员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对口袋党员、不合格党员处置不严。

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

第一,狠抓三个重点,切实加大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力度。党员教育管理要着眼于提高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从严把入口、疏通出口、加强日常教育管理等三个方面着手,把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突破口来抓。

一是严把入口。随着现在农村老龄化的进一步扩大,农村急需输入新鲜血液来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这时各农村党组织更要坚持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严格把好党员入口关,通过“三个不发展”,即积极分子考察不满一年的不发展,未参加街道党校培训的不发展,未经过公示程序的不发展,以确保新发展党员的素质。

二是疏通出口。不合格党员“出口”不畅,滞留在党内,将严重腐蚀党的肢体,影响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损害党的形象。坚持把民主评议党员与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结合起来,明确不合格党员的界限,规范不合格党员的处置程序。对受劝退、除名处置的党员,要扎实做好思想工作。

三是规范制度。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目标管理、党员思想汇报等制度和作法,在此基础上针对部分党员宗旨意识、党性观念淡化的倾向,在重点抓好党建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教育的同时,制订和实行《党员政治生日谈话制度》,在每个党员的入党纪念日,要求党员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向党员提出希望和要求。

第二,强化四项措施,积极探索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新途径。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要坚持继承与创新并举,改进与加强结合,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一是强化班子建设。班子机构健全、坚强有力,是开展、创新教育管理工作的根本,要把农村党组织书记的选择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结合农村换届选举,调整充实党组织班子,切实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力。建立农村党建联系点制度,协助农村领导班子做好农村党建各项工作,尤其是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从而强化农村党组织力量,为加强和改进党员的教育管理奠定基础。

二是强化方法创新。为了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活动室主阵地作用的同时,适时采取“帮扶结对”、“党员奉献日”、“党员示范岗”等活动形式和方法,强化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训中因人施教,注意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增强针对性,对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入党时间长的党员,注意引导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和理解。对年龄较轻、入党时间短的党员,注意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突出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的教育,促使其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性修养。

三是强化活动组织。在抓好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党员实践活动,使教育形式由“理论宣讲式”向“实践教育式”延伸。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党员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党内大事及有关文件坚持“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及时向党员传达。对大事要主动找党员商议,充分征求意见。

第三,构建五项机制,不断增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效。构建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关键环节,也是党建工作中带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是构建党员终身学习机制。增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做到对症下药、因势利导。着重加强党章、邓小平理论、十七大报告等重要文件的学习教育,提高党员掌握政策和运用政策的水平,增强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增强学习形式的有效性。坚持以启发引导为主,以自我教育为主,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在党员学习教育上的主渠道作用,以正面教育为主,鼓励先进,激励后进。

二是构建党员激励约束机制。切实维护好党员权利。坚持党员义务和党员权利的统一,努力发展党内民主,切实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党员权利的教育和党员权利的保障,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和保护好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活动载体建设。开展党员结对帮扶、设岗定责以及文明创建等活动,让党员找到发挥作用的平台。

三是构建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市场经济是开放型动态经济,党员的流动性、交往的广泛性和生活的多样性,使党员的活动领域、活动方式在不断变化。针对党员流动性增强的特点,为防止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要建立“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的双向互动机制,强化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关系。对外出党员比较集中的地方,探索设立党支部,既维护外出党员的权利,又便于加强对外出党员的有效监督管理。

四是构建党内民主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党员作用,以农村党员服务站为阵地,通过开展“党员示范岗”、“十佳党员先锋”等活动,调动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大力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凡属党组织的重大问题,都要组织党员或党员议事会进行讨论,充分听取和吸收党员的意见和建议。畅通党内信息沟通反馈渠道,建立意见建议采纳办理制度,保证党员的合理化意见建议能得到及时反映、认真落实,精心保护好党员的积极性、责任感。

五是构建党员考核评价机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把一些看似虚的指标,通过定性分析,量化到学习生活、志愿服务等具体的指标中去,加强对农村党员的考核管理。实行党员设岗定责。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采取个人自评与组织考核相结合、定性考察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确保党员参加学习教育情况、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发挥带头作用情况等能够得到有效监督。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4日 10:1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