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建管并重 学用结合 开创鄂旗远程教育工作新局面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党委组织部 张华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建成标准化远教终端站点112个,实现了远程教育城乡全覆盖。

2009年在全市率先开通手机党建报,累计发送信息280多条,培训群众达36万人次。

2010年成立远程教育流动教学服务队,累计开展流动教学200多场次,培训农牧民25000多人次。

2012年开通乌兰广场和圣火广场等6处远程教育广场,播放远教节目达280多天,40000余名城镇居民受益。

一个个时间节点,记录下近年来鄂旗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党员群众,打造“党员干部身边的网络党校,农牧民群众门口的免费课堂”的坚实脚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正在广袤的鄂托克草原上开花结果……

鄂托克旗远程教育从2005年启动建设以来,在市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让党员受教育、让群众得实惠”的目标,以提高农村牧区基层干部能力和保持农村牧区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开放式的“幸福鄂托克远教”品牌。在建、管、学、用上,分别推行“1357”建设模式、“站点+管理员”评定积分模式、“五项贴心服务”模式、“示范引领”模式,助推学用成果转化,全面提升远程教育服务农牧区的水平,走出了一条“建一个站点、强一个支部、富一方群众”的好路子,为农牧区党员干部群众架起了一座了解政策、学习知识的致富金桥。

推行“1357”建设模式,着力扩大远程教育站点覆盖面

2005年以来,鄂旗立足旗情实际,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密度覆盖”的原则,科学规划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布局和模式,全面推行“1357”建设模式。 “1”是全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式的远教工作网络体系;“3”是对苏木镇及人口相对集中的嘎查村(社区),采取“天地合一”和电信模式进行建设;对网络覆盖不到的边远嘎查村,采取卫星模式进行建设,形成了以旗级教学平台为中心,镇级站点为枢纽,嘎查村社区终端站点为基础的三级远程教育网络;“5”是在实现嘎查村社区远程教育站点全覆盖的基础上,拓展远程教育工作领域,积极开展远程教育上电视、上手机、上网络、上电台和上报纸;“7”是拓展延伸远程教育站点建设,通过“站点+基地”、“站点+市场”、“站点+公司”、“站点+协会”和“站点+示范户”等建设新模式,推动远程教育进基地、进机关、进协会、进企业、进广场、进网吧和进中心示范户的“七进工程”,切实将远程教育站点向培训基地、集贸市场、非公企业、种养殖协会、党员示范户和部分党政机关延伸建设。  

通过“1357”建设模式的推行,全旗远程教育站点和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在全旗建成各类远程教育站点112个。其中,卫星模式站点66个、电信模式站点20个、天地合一模式站点13个、远程教育广场6处、流动播放车7辆。不仅实现了远程教育资源横向链接、纵向延伸,而且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式的远程教育网络格局,有效推动了全旗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推行“站点+管理员”评定积分模式,全面提升远程教育规范化管理水平

在抓好终端站点建设的同时,狠抓站点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切实提高了站点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为学用工作夯实了基础。一方面,始终坚持“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加强骨干队伍的组建。通过公开招考、选调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等办法,为每个站点均选配1-2名大学生村官担任站点专职管理员,在嘎查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两委”后备干部、专业协会成员或乡土人才中确定1名兼职管理员,切实做到播前有预报、播中有讲解、播后有辅导。另一方面加强骨干队伍的培养。从农牧业局、就业局等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建教学辅导队,深入基层定期对站点管理员进行现场集中辅导培训,有效提升站点管理员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

与此同时,坚持建管结合,不断建立和完善远程教育工作机制。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印制下发了《鄂托克旗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评等定级工作方案》。方案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教学活动开展、骨干队伍选配、日常运行管理、学用成果转化和群众满意度六个方面,细化标准,积极推行A级站点评等定级管理模式,并每半年考评一次,打破以往“一定终身”的惯例,实现了动态化管理。在站点操作员的管理上,围绕技术操作水平、工作落实情况、学习活动记录和群众满意度等十项内容,实行了站点管理员积分制考核模式。并试点开通远程教育e站通管理系统,规范化管理体系渐趋完善。

通过出台一系列制度,推动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健康、安全、有序地发展。截止目前,全旗共评选表彰“AAAAA”级示范站点25个,“AAAA”级站点38个,“AAA”级站点36个,优秀站点管理员10名。

推行“五项贴心服务”模式,搭建远程教育多维学习平台

在开展远程教育教学服务过程中,鄂旗始终坚持“贴近需求、贴近实际”的原则,把远程教育教学服务与广大党员群众的多元化学习需求紧密结合,创新服务形式,推行了“五项贴心服务”。一是预约点播服务,引导农村干部和党员群众随时上网点播,方便群众结合生产生活和个性化需求进行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群众;二是送学上门服务,由站点管理员接收下载课件并刻录光盘,送到农牧民家中,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三是流动教学服务,统一购置综合便民服务车,组建教学服务队,利用各种传统节日、那达慕、集贸集市等开展流动教学活动,手把手传授群众需要的实用技术,做到“农牧民在哪里、课堂就办到哪里”;四是专题课件服务,通过精选和集中制作一批符合鄂旗特色的教学资源,组织拍摄《绿动大漠》、《润物无声》、《献给世界的礼物》、《新牧区建设路上勤劳致富带头人》、《被遗忘的史诗》和《科学种养》等30余部本地题材,破解“用者不愿用”的难题。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务实管用、内容全面”的乡土教学资源; 五是手机党报服务,开通手机短信平台,向基层党员群众定期发送政策理论、种养殖技术等信息,搭建党群干群沟通交流的平台。与此同时,使外出党员在天涯海角亦能收到来自家乡组织的关怀。

通过开展“五项贴心服务”, 鄂旗切实把远教站点打造成了党员干部的“学习站”,政策宣传的“直通车”,助农致富的“服务站”,农牧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领航器,极大地调动了党员群众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探索出了一套切合农牧区实际的教学服务模式,开放式的多维学习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远程教育学习培训工作水平明显提升。

推行“示范引领”模式,助推远程教育成果转化

按照“双创双争”活动要求,鄂旗采取典型示范、抓点带面,积极推行“示范引领”模式,推进远程教育“学”与“用”的转化,使远程教育功能进一步延伸放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实际工作中,依托赛乌素农牧业科技服务中心、草原畜牧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等六大实践基地和组织“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使远程教育工作看有“标杆”,干有“样板”;党员群众“学”起来“看得见”,“用”起来“摸得着”,不断增强远程教育工作的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农牧民转变经营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争当学用能手和创业先锋,培育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牧民。如: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嘎查牧民革命,通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率先带头实行了规模经营、划区轮牧和畜种改良,年收入达到50多万元,不仅使自己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者,而且通过示范带动,引领一大批牧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乌兰镇政和园社区通过开展一网一线五色课堂远教学用模式,即开设远程教育绿色网吧、远程亲情热线、家庭理财金色课堂、环保知识绿色课堂、党史教育红色课堂、健康教育白色课堂、法律和安全知识蓝色课堂,开展各类培训110场(次),培训转移农牧民1600多人次,推荐就业信息1000多条,安排就业150余人。乌兰镇乌兰图克嘎查蒙根呼呼尔畜产品销售合作社通过“网络课堂”,组织农牧民在线学习养殖新技术和市场信息,使社员进一步明确了合作社的发展方向,仅去年,蒙根呼呼尔畜产品销售专业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588万元,21户社员均增收1.2万元……

截止目前,全旗培育“学用标兵”180人,中心示范户200多户,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86家。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5日 09:5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燕妮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