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重要性

山东昌邑饮马镇人民政府 张泽平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如何发挥好农村党员干部的作用,我们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作如下思考:

一、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高综台素质,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基础

人是一切实践活动的主体,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变化是动态的,人的能量是无穷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生产力。提高生产力的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人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的释放。

1、农村党员干部是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力基础。农村党员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党员干部生活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同农民群众接触最经常、最直接、最广泛,不仅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的路线方针要靠广大农村干部来贯彻落实,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要靠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来体现,农民群众的建设主体作用要靠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来带动、来组织、来激发,农村党员干部既是战斗员又是指挥员的双重身份,地位至关重要、作用举足轻重、任务十分艰巨。

2、广大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主力军。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者、拥有者和享受者,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基础。农民群众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主体和主要推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牢牢抓住主体不放,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农民群众为本。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建设主体的基础性、根本性作用,不断唤醒农民群众的创业意识,让农民树立主人翁精神,让农民意识到自己是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他们才会全心全力建设自己的家园,新农村建设才能不断取得新的实效,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最终实现。新农村建设政府是主导,但是主导不等于包办代替,而主要是引导一一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

3、很多新农村建设典型的经验和启示。从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南街村、安微的小岗村浙江的花园村等典型对的发展轨迹看,尽管每个村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各具特色,但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主要是:第一,都把观念转变作为发展的第一关和先导工程;第二,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农村生产力;第三,都注重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第四,都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农民全面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五、都有一个优秀的带头人。如江苏省华西村的吴仁宝、河南省南街村的王宏斌等;第六,都广泛地动员了广大群众的创业积极性。这些成功经验都证明,只有发挥了干部和群众的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取得新进展。

二、当前农村党员干部及群众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解析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决定于人、财、物等诸多因素,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至关重要。当前在新农村建设的起步开局之际,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消极思想和错误认识。主要表现为:

1.对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性认识模糊。有的党员干部把建设新农村一一这一农村面临的发展机遇片面理解为“机会”去“要钱要物”,把抓“生产发展”片面理解为“要项目”,萌生依赖,两眼向上,“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认为既然新农村建设是惠农工程,政府就应该包揽一切而置身事外,“主体”意识和作用不够;有的把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斯风尚”,没有认识到这“四个新”仅仅只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表象特征;有的群众认为搞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在“做秀”,仅仅抓一两个典型、修几条道路.改几栋房子,是在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与广大农民群众渴望的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待遇无关痛痒,于是无动于衷。产生上述消极思想和错误认识的原因,一是没有完全认识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没有认识新农村建设是在政府的支持下,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主动努力,发挥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党全民参与的共同行动;二是对广大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不到位,尚未形成浓厚气氛。

2、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有畏难思想。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太难。特别是一些条件较差、经济比较落后的乡村认为,自身离新农村标准太远,可望而不可及。有的村干部悲观地说,我们这里的历史条件本来就差,想建设新农村那是说大话,能维持现状和不错了;一些村民说:一无钱、二无物,穷村子、散支部,新农村建设根本没出路!特别是在具体工作中碰到一些如想办点公益事业钱从哪里来等棘手问题,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和群众对新农村建设没有信心,表现出畏难情绪,工作难启动。

3、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主体能力弱、领导不到位。目前,一些农村党员干部领导发展能力不强、眼界不宽、思路不清、点子不多、机遇意识不强、思想观念僵化、工作方式简单陈旧,照老经验工作,按老习惯办事;有的党员干部连自我发展能力都不具备,更不用说去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从农民角度讲,目前,由于农民收入较低和不断增长的教育、医疗、生产资料等费用支出导致部分家庭负担较重,农村大部分有能力的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在家务农的多是没有文化、不善经营、不懂技术的老人和妇女,加上思想观念陈旧、民主意识不强,不适应新农村建设形势,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能力有限。当前一些村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较清楚,但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要等上面安排布置,上级叫干啥就干啥,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同时,村干部报酬低,工作动力不足。长期来,由于集体经济空壳不能解决村干部报酬,开展工作没有“硬抓手”,无力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号召力弱,加之“上面前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干部任务繁重疲于应付,工作能力、工作条件、工作难度等诸多因素加在一起,使村干部斗志削弱、积极性不高、领导力量不到位。

4、对推进新农村建设有“生搬硬套”和“盲目冲动”思想。有的不知道新农村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热衷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别地经验未尝不可,但不该“依瓠画样”,别地拉彩旗他也拉彩旗,别地刷墙壁他也刷墙壁,别地想干什么他也想干什么,照搬照抄,不从实际出发,没有自己特点特色,不理解新农村建设没有固定模式、没有统一标准,不会去探索创新。有的对新农村建设存在“急于求成、短期见效”的。跨越思维”,恨不得一朝一夕就建起一个“新农村”,无视财力物力,一味追求大干快上,给农民增加“新负担”,或到处筹款集资甚至举债也要上“项目”。正如有人诙谐地说“为官一任拼一拼,跑步建设新农村”,好大喜功,一心一意想“露脸”,不折不扣为“政绩”。这种盲目冲动对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害而无益。要克服避免,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和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逐步推进。

三、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及群众教育培训的思考

农村党员干部要胜任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要求,发挥“领头雁”和先锋模范作用,除考虑选拔选配外,唯一而有效的途径是加强教育培训,以教育培训实现“三新”:培养“新党员,打造“新”干部,建设“新”组织,提高“四种能力”,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的能力,统揽全局.突出重点的能力,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能力,达到“变山变水先变人,变人先,变带头人”。

1、对农村基层干部讲清其地位、职责、作用和使命。克服因循守旧、踌躇不前、力不能及的思想,树立敢做敢为、敢闯敢干、有所作为的理念。增强事业心、责任感、敬业精神。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履行起新农村建设组织者、推动者的职责使命,发挥“带路人”和“领头羊”的积极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一步一个脚印,一份劳作一份收获,一滴汗水一份贡献,扎实而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2、对农村广大党员讲清应发挥哪些方面的作用。解决好“双带”意识不够,模范作用不强,带领能力较差的问题,努力扮演好“三种角色”:一是做致富带富的“领头雁”,二是做上传下达的“联心桥”,三是做正民风树新风的“风向标”。在带头勤劳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带头宣传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带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推广农业新技术,带头帮助群众排难解忧,维护群众利益,制止赌博、封建迷信活动,带头搞好公益事业、建设生态环境、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通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宣传教育广大农民群众,增强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参与意识,树立“事在人为”.“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的思想,“为我做”“我要做”的观念,发挥主体性作用和主人翁精神,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活动中来,全心全力,奋发有为建设自己美好家园,凝聚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形成强大合力,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

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及群众的教育培训工作,应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培训的集中化、规范化和规模化。应充分发挥党校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对党校工作的领导和党校建设的投入.把党校建设成为适应多类培训要求,有效开展多类培训的平台。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各种载体,进行广泛的教育培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思想观念新、文化素质高、业务技术精、工作能力强的党员干部和新型农民,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一个需要长期艰苦努力的奋斗目标,也是一个立说立行、逐步推进的现实任务,是一个发挥各级党委政府主导作用,做好支农扶农各项政策工作;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发挥主体作用,身体力行、艰苦奋斗:社会各界支持帮助,各尽所能的全党全民参与的共同行动。只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刨造性,只要多个方面发挥应有和积极的作用,新农村建设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5日 14:41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袁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