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双流动”
——牧区党员教育的好经验

甘肃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岳永龙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近年来,肃南县不断创新农牧村党员教育培训载体,以乡镇 “流动党校”为主体,农牧村“党员流动活动室”为补充,深入开展“双流动”活动,把党校搬进牧民帐篷,把知识送进党员家中,破解了牧区党员培训难集中、成本高、效果差的问题,实现了党员走到哪里,党的活动就开展到那里,党的政策就宣传到那里,实用技术就推广到那里,走出了一条符合牧区实际、体现牧区特色的党员教育培训新路子。

一、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培训基础,提供牧区党员教育培训强保障

为充分发挥乡镇“流动党校”和村级“党员流动活动室”灵活机动、便捷高效的特点,我们从健全保障入手,不断延伸培训阵地,拓展培训内容,夯实了“双流动”活动基础。一是建好配套设施。建成了8个乡镇“流动党校”、101个村级“党员流动活动室”,培育农牧民党员中心学习户400多户,为县委党校和乡镇党校配备“流动党校”专用车和“流动帐篷”,为村级“党员流动活动室”配备计算机、发电机、电视机、VCD等电教设备,落实了工作经费,实行奖励补贴激励措施。同时,通过大力实施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农牧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建成109个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和10个劳动力技能培训示范基地、示范点,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信息覆盖广、领域宽、速度快、成本低和技能培训基地贴近生产实际、易于接受培训的优势,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农牧村产业发展、实用技术和计划生育、医疗卫生等知识,以联动促进优势互补。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出台了《流动党校工作职责》、《党员流动活动室工作职责》、《流动党校教学任务目标》等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县、乡、村“三级管理”机制,县委党校为一级总站,乡镇党校为二级分站,村党支部为三级点站,形成了县带乡、乡带村、村带户、户帮户,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实行流动党校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培训需求联系卡,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专门研究流动党校教育培训工作,通过总结活动经验、汇总党员意见、查找存在问题、改进工作措施,研究提出阶段性工作计划。三是建强师资队伍。整合县委党校以及农牧、林业、科技、司法、教育、卫生、民政、工商等部门技术人才力量,并聘请大专院校农牧专家、科技人员担任教师,组建内外结合、专兼结合的牧区“双流动”活动师资队伍,发挥他们在政策理论、生产技术、疫病防治等方面的优势,定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充分挖掘基层实际工作中和党员身边的智力资源,让乡村致富能人、种植养殖能手、乡土人才等农牧民身边的“土专家”用自己的“土语言”、“土办法”、“土经验”对党员群众进行致富技能培训。

二、转变培训方式,集中分散结合,促进牧区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

为确保“双流动”活动能够被农牧民党员群众乐于接受、积极参与,我们注重在方法上创新,针对我县地域辽阔、山大沟深、点多面广和牧区党员群众居住分散、随季节性流动大、党员群众接收集中教育培训难的实际,积极转变教育培训方式,坚持“大集中”与“小分散”相结合,突出灵活性和实用性,保证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不留死角。针对冬春季节农牧民党员群众相对集中、闲暇时间多的实际,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精讲细讲、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的教学要求,以支部为主体,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依托,讲政策、讲发展,传信息、传技术,以简明易懂的语言组织开展“大集中”培训。针对夏秋季节农牧民党员群众流动性大、生产繁忙的实际,按照“相邻、就近、方便、实效”的原则,以片定点,在牧区党员放牧点、毡房里以理论授课、播放电教片、召开交流会等形式,组织开展“小分散”培训。通过“大集中”和“小分散”培训,有效破解了以往集中教育难、培训成本高的问题,使党员参学率达到了95%以上,也使“流动党校”和“党员流动活动室”成为农牧民党员群众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传播先进文化和科技知识,提高党员群众素质,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

三、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培训内容,确保牧区党员教育培训受欢迎

针对牧区党员在自身素质、文化层次、从业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我们注重破解长期以来牧区党员学用脱节的难题,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培训内容,切实改变以往农牧民党员群众被动接受的“灌输”式培训,通过开展“八送八解决”活动,着力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增强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八送八解决”,即:送政策,解决牧区党员群众政策知晓率不高的问题;送思路,解决牧区党员群众发展思路不清的问题;送法律,解决牧区党员群众法律素质不强的问题;送科技,解决党员群众农牧业科技含量低的问题;送文化,解决牧区党员群众精神生活单调的问题;送资金,解决牧区党员群众“造血”功能偏低的问题;送信息,解决牧区党员群众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不紧密的问题;送服务,解决牧区党员群众办事难和服务“短腿”的问题。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采取专家讲授与典型说法相结合,理论说教与解疑答难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远程教育相结合,实用技术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通过党员与教员、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群众的互动交流,有针对性地学习探讨、研究解决问题,取得了学一个专题研究一个问题,学一个观点解一个扣子,开展一次活动深化一次认识的效果。通过引导党员群众多想身边事、多看身边人、多说心里话,把个人认识变成大家共识,把个人经验变为共同财富,用自己的话来“翻译”理论观点,把深刻的道理用贴近群众的语言表达出来,强化了党员群众学习培训的效果,使党员学习阵地动态化,不出家门便受到了别开生面的良好教育。同时,我们坚持把牧区党员群众政治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大农牧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围绕农牧业生产所需的各类知识信息和实用技术,使大量的舍饲养殖、机械剪毛、动物疫病防治、高原大棚蔬菜种植等教学资源以形象直观的声像教材、课件极大地丰富了农牧民党员群众的学习内容。贴近实际的教学,有用信息的传递,体现特色的方式,增强了“双流动”活动的实效,受到了牧区党员群众的普遍欢迎。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5日 15:5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郭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