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谈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

湖南张家界市武陵源区 陈丹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一批流动党员大军涌向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其中主要包括外出打工一族、高校毕业生一族、非公有制企业员工一族和国外经商深造一族。如何把这支队伍有效组织起来理,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成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一项全新课题和重要任务。 

一、当前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对流动党员教育思想重视不够。一些党组织重班子建设和干部管理,轻党员队伍尤其是流动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甚至没有摸清流动党员的流向;有的基层党组织认为流动党员只占党员总数中的一小部分,管不管无碍大局;有的则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流动党员情况复杂,教育管理工作难度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有的认为党组织面临的工作千头万绪,没有精力去管流动党员,工作中表现出“力不从心”,往往导致对流动党员管理的不重视。

第二,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大。有的流动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务工经商,一年难回一趟家,根本无法参加组织生活;有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和退伍军人党员,将组织关系挂靠在父母所在单位或干脆揣在口袋里,外出谋生,以致一两年,甚至三、五年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相当部分流动党员“两不管”既流出地党组织不能管,流入地党组织拒绝管;有的流动党员想转组织关系无处接,想参加组织生活无处去,想交党费无人收,想找组织谈心无人听,使一些流动党员成为“口袋”党员。同时,在流动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有的预备党员应外出,则到期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有的党员将组织关系挂靠在原户籍(或原单位)所在地党组织,人却长期在外,难以管理。此外,由于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于流动党员都难以落实,致使流动党员疏于管理和监督。

第三,流动党员带头作用难以发挥。一方面,一些流动党员远离原党组织,难以经常回原地参加组织活动,而部分流入地党组织又没有及时接纳他们参加组织活动,使这些流动党员参加不上党的组织活动。另一方面,一部分流动党员党性观念淡化,存在“一心一意忙工作”的心态,不愿以一名中共党员的身份来参加有关活动,也不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时间一长党员的组织感念就会逐渐减弱,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就会凸显困难,成为不过组织生活的“特殊党员”。 

二、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困境原因分析

第一,党组织管理弱化。以市场配置为主导的市场经济,带来资源和人的大量而充分地流动,党组织单纯的属地管理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一是党员流出地和流入地缺乏较好的双向协作管理机制,流出地或流入地单方面的努力,对流动党员管不住、管不了;二是一些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习惯于管静不管动,没有切实制定和实施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措施。三是有较多的“两新”组织未建立党的组织,其中的流动党员无法就地融入党组织的教育管理。

第二,党员意识淡化。一是由于个别党员入党动机不纯,把入党看成是到党内捞好处,一旦没有好处了则想脱离组织管理,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不愿履行党员义务,甚至长期不交党费,使自己逐步游离于党组织之外,成为“自由分子”。二是思想变动大,组织纪律观念不强。一部分流动党员,跨地域流动,脱离了党组织的纪律约束,“免疫力”减弱,少数行为自由化明显,把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当作是给自己找事。三是大部分流动党员不珍视党员身份,对组织的认同感淡化,认为党员称号只是个政治荣誉,在经济活动中靠的是挣钱,不愿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

第三,教育培训模式老化。随着信息时代的逐步形成,党员的思维、观念发生着巨大变化,需求随之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迅速显现。一是教育要求的单一性与党员需求的多样性不相适应。少数党组织忽视了教育对象需求的差异性,没有从实际需要出发,在教育要求上过于强调一致性,不能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二是教育内容的一维性与党员思想的多维性不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多元化、利益多样化,带来了党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多元化,而少数党组织在党员教育内容上单一、空洞,不能贴近党员思想实际,无法解决深层次上的观念问题。三是党员教育形式的静态性和党员活动的动态性不相适应。流动党员的流动性、分散性,使党员教育在人员、时间上都难以落实。

三、加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健全完善流动党员教育培训机制。一是把流动党员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作为一项党内制度或纪律来执行,对外出六个月以上不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与原所在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按自行脱党处理。二是利用节假日期间流动党员回乡过节的机会举办培训班和座谈会,让他们汇报在外的思想、工作情况,对流动党员进行专题培训,提高流动党员的综合素质。

第二,探索设立流动临时党支部。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党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我们可以探索设立流动党支部,一些务工党员相对较多的厂矿企业,凡有流动党员3人以上的,可建立临时党支部,让流动党员建立自己的“家”。一旦有了组织,通过支部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活动,这样就能将流动党员聚在一起,才能形成凝聚力,党员也才能找到家,感觉到有家可依,有家的温暖,这样也才能发挥党员的能动作用。

第三,摸清底子,建立一对一的结对联系机制。对流动党员进行登记造册,将流出地党支部党员与流动党员建立一对一的联系机制,就如扶贫帮困一样建立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机制,对流动党员我们也可以建立一对一的联系机制,明确通信地址和联系方式,使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这样流出的党员有了具体的联系人,在工作、学习、与开展组织生活上也能很好的沟通了。

第四,充分利用网络管理流动党员。当今社会在飞速的发展,网络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普及,农村党员、城镇党员懂用电脑、会用电脑的越来越多。网络能为我们的流动党员提供这么一个平台。它具有快捷性、广泛性、实效性的特点。我们将党员的方针、政策、和党支部开展的一些活动放在网络上,那么我们的流动党员在外面也能参加党员的学习,参加当地党支部的活动,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

第五,发挥流动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流动施行“设岗定责”。一个人一旦有了目标,那么他学习起来才会有目标,干起事来就显得有奔头,有干劲。我们可以给流动党员压担子,加大对流动党员的培养和使用,针对不同的流动党员设岗定责,对在外务工表现突出,懂经营、会管理、有一技之长的流动党员大胆启用,及时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上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这样流动党员有了自己的位置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为有位,有位有为。

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各级党组织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新路子新方法,把流动党员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为国家和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和谐做出党员应有的贡献。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7日 11:40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燕妮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