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山亭区关于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山东枣庄山亭区远教中心 褚建华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着眼聚集、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充分调动农村实用人才积极性,促进远程教育成果转化,区远教中心从三个方面着手开展了远程教育产业基地实用人才工作情况调研。一是深入镇(街)、村组,详细了解农村产业基地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走访部分土专家、田秀才及农民企业家,寻找农村产业基地人才培训方面的问题和破解办法;三是邀请科技局、农业局、科协等联动部门的相关同志,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就全区农村产业基地实用人才培育、开发、利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充分的研讨。

一、全区农村产业基地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 

全区共有农村实用人才1964名,其中男1887人,女77人; 30岁以下23人,30-39岁167人,40-49岁795人,50岁以上979人;大专以下1899人,占96.7%,大专以上65人,占3.3 %;第一产业1944人,第三产业20人;97.7%的农村实用人才从事农业生产服务及农产品加工行业。98.6%的农村实用人才参加过远程教育培训、农广校“阳光工程”技能培训、农机中心“农机化培训”等培训活动。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山亭区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总体上来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和产业基地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农村实用人才数量、质量偏低。全区52万人,仅有农村实用人才1964人,不足人口总数的0.4%,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产业基地的发展;从年龄结构看,40岁以上农村实用人才 1774人,占总人数的90.3%;从文化层次看,受教育年限总体较少,大专以下1899人,占96.7%。因此形成了农村实用人才总体素质不高的现状,大大地限制了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主要原因是农村青年,尤其是有专长和才干的大都不愿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都愿意外出打工挣钱。另外,还有一部分青年人大学毕业后便基本留在外地,即使回乡发展也不愿留在农村。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年轻人逐渐减少,导致农村实用人才流失严重,后备力量不足。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行业分布不均。农村实用人才过多集中在发达的生产领域,从事第一产业的实用人才达到1944人,在生产型人才中,传统的种植能手和养殖能手所占比例较大,从事产品加工和生产研究的人员比例相对较小。经营型人才更为短缺,仅20人,占1%。行业分配严重不均,直接导致党员群众经济获益不高,制约了基地的发展壮大。主要原因是现有农村实用人才大都眼界不宽、思路过窄,趋从意识过强,尝试新行业的信心不足。

三是农村实用人才接受培训积极性不高。由于从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单位比较多,导致缺乏长远的人才培养规划和系统的培训计划。存在着培训主体不明确、培养方式与农村实用人才学习特性结合不紧密、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需求差异,培训时间不好固定、参加人员不好固定、广大农村人才自觉参学意识不够。一般情况下都是农民迫切需要哪方面知识,才会有针对性地去准备哪方面的资料,有时甚至会出现找不到或找不全资料的现象。

四是农业新技术推广进度缓慢。致富观念滞后,跟不上发展的形势,普遍存有等、靠、要思想,习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思想解放力度不够,无远大理想和追求,沉浸于“小富即安、满于现状、固步自封”的状况。部分实用人才在参加结对帮扶致富、领富、带富方面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帮扶中也仅局限在“亲帮亲”上,真正起作用的实用人才还只是占少数,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不够普遍。虽然我区每年都在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但由于农民知识水平普遍较低,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科研项目很难得到推广和实施,更缺少专门的导师进行现场指导,导致一些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新技术和新型农业发展思路存在由于害怕失败而产生的抵触心理。

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实用人才,农村人才兴则农业经济兴。我区计划以实施“百村千才引领工程”为抓手,不断丰富实用人才培训手段、增加实用人才总量,改善实用人才结构,提高实用人才能力。 

(一)加强领导,让人才“聚”起来。要实现让农村实用人才“聚”起来,关键是构建上下联动的人才管理机制,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网络化管理。一是建立培育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协调小组的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制定统一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规划,根据产业基地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的教学培训计划,建立培训协调机制,定期召开教育培训联席会议,研究实用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师资、设施、经费、培训对象等资源整合力度,形成合力,增强培训效果,提高教学培训吸引力。二是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数据库。规范档案管理,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登记制度,按照实用人才专业特长、从事行业、发展业绩及面临的困难等情况以行政村为单位一一登记造册,分门别类录入全区农村实用人才资源信息库,做到“村(居)有名册、镇(街)有台帐、区有信息库”,初步形成一个适应产业布局、整体联动的人才服务网络。三是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动态管理机制。广开人才选拔渠道,坚持每年组织一次农村实用人才选拔活动,由组织部门牵头,人事、科技、农业等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由群众举荐、专家推荐农村实用人才,在党员干部中“选”,在科技带头人中“拔”,在农村经济主战场“挑”,让更多优秀的“土专家”进入实用人才信息库。  

(二)强化培训,让人才“多”起来。根据我区农村产业基地实际情况、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实用的需求,制定年度培训实施计划,有选择、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实用人才培训工作。一是明确培训内容。建议因地、因人、因时确定培训内容。因地,即根据不同的地域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紧紧围绕绿色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开展培训,实现培训为当地经济服务;因人,即根据不同的从业对象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对口培训,注重实用;因时,即根据不同的季节、时令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使培训不与现实主要生产脱节,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二是创新培训方式。开展订单式培训,以示范基地为课堂,以部门办班为载体,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科技、教育、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性培训;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技能讲座和技术指导活动,进行科技推广、实用技术培训和疑难“会诊”;充分利用农闲时机,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到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培训,学习外地先进技术和经验;发挥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优势,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介,传授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三是拓展受益人群。大力培育实用人才典型,重点选择一批有能力、有潜力的致富带头人,采取组织专家帮扶、安排参观考察、协调致富项目等措施,帮助他们做大做强相关产业,使实用人才典型成为创业的“领头羊”。探索开展“以师带徒”活动,要求每名实用人才典型联系帮带10个农户, 通过“学徒”的方式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实用技能培训,大力培养一批农村实用人才技术骨干、种养殖能手和营销人才,初步形成“远教进大户、大户带小户”的“传、帮、带”体系。

(三)搭建舞台,让人才“香”起来。注重加大对实用人才引导力度,努力搭建人才展示平台,充分发挥实用人才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拓展实用人才作为空间。一是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市场建设。以区人才市场为依托,以乡镇人才服务站为网点,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逐步形成辐射广大农村、贯通城乡的农村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为实用人才发挥一技之长搭建信息交流、技能培训、求职择业等平台。二是完善科技信息服务网络。通过远程教育服务热线、组织远教联动专家辅导团巡回服务等方式,加强农民科技书屋、乡村文化活动室、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等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增强信息服务功能。三是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带头作用的先进人物及事迹,宣传农村实用人才在促进农业开发、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巨大作用。要及时报道相关信息,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让人才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和重视,从而坚定他们扎根基层、扎根农村的信念,更好地发挥带头示范作用。通过宣传使人们认识到人才对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到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中去。

(四)政策激励,让人才“动”起来。为充分调动农村实用人才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建立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多元化激励机制。一是注重政策扶持。在技术方面,组织农业专家、科技人才与实用人才结对子,面对面传授新技术、传播新品种、传递新信息,进行技术扶持。在资金方面,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研生产项目实施者,采取倾斜政策,重点扶持,为实用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对进行特色农业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帮助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使农业小额贷款向实用人才倾斜,促使他们做大做强;设立农村创业奖励基金,安排小额信贷和贴息贷款,按信用等级为农村科技示范户、种养殖大户提供创业保证资金。二是注重政治进步。对农村实用人才厚爱三分,把政治素质好、懂经营、会管理的实用人才纳入党员发展对象和村干部后备干部队伍视野,及时吸收到党团组织及村组领导岗位上,不断增加实用人才在党员、村组干部中的比例。同时,把优秀实用人才优先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三是注重实际效益。重点引导成立和发展切合实际的专业生产合作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涉农部门牵线型、大户带动型、入股合作型等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鼓励一批头脑灵活、市场意识强、信息灵通的农村经济能人和种植大户跳出农门,专搞农产品营销,为广大农户当好经纪人,为农民产前和产后分别提供信息、订单和营销服务,使一大批农民经纪人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骨干力量,实现率先富裕,推动行业结构调整。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8日 14:06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袁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