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名就不忘报党恩 游子反哺故乡情
——记绥阳县洋川镇民兴村“第一书记”杜兴成

贵州省绥阳县洋川镇人民政府 沈健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每当翻开绥阳县洋川镇选聘的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名册,就会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映入眼帘——杜兴成。

杜兴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作曲家、散文家,1949年出生在绥阳县洋川镇民兴村杜家堰坎。20岁那年,他怀揣着对军营的向往,应征进入贵州省军区独立师,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然而,从离开家乡的那天起,他心里就早已埋下了一颗种子,希望有一天能够衣锦还乡,带领家乡的父老乡亲过上不愁吃、不愁穿好日子。

30岁那年,杜兴成以一曲《战友之歌》唱响祖国大地。成名后的他,并没有忘记当初的梦想,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老家永远是我的根,无论成名与否,我都要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点实实在在的贡献”。实际上,他一直尽自己的力量想方设法为家乡办实事,他免费为家乡写歌,并邀请著名歌唱家演唱;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读书,并用自己的稿费设立了永久性的“杜兴成文艺奖”……然而,他觉得自己所做的还远远不够,总希望能有一个机会真正为家乡群众办更多的实事,使家乡的人们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2012年,当远在北京的杜兴成听到家乡要面向社会选聘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同洋川镇党委取得了联系,并第一个报名应聘民兴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在选聘成功后,他激动得连续给家乡的亲朋好友和村总支、镇党委打了好几遍电话,并毅然丢下手里的工作,千里迢迢地从北京赶回来参加受聘就职仪式。

就职后,只要他工作一有余暇,就挤出时间调研了解民兴村的发展现状和群众需求,并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经多方努力,他用筹到的200多万元资金在家乡实施了公路硬化、河道治理和村民房屋改造等工程,并大力支持村民发展种养殖业。同时,他还将自己多年积攒的150多万元稿费拿出来,修复和改造清代老房子——杜家堰坎古庭院,使这座乡村古宅重焕生机,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和文物保护单位,为民兴村的村民们开拓出一处精神的文化乐园,同时也为绥阳建设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杜兴成的努力下,随着杜家堰坎古庭院旅游景点的成功打造,当地乡村旅游、餐饮服务和种养殖等产业迅速兴起,居民住房、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等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收入得到大幅提高。

现在,每当杜兴成回到家乡,看着家乡父老脸上洋溢着的幸福微笑,他总是由衷地感到快乐,并把这化着无穷的动力,永远鞭策着他那颗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事业、热爱人民的心!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8日 14:22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燕妮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