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对加强新时期下农村流动党员教育工作的几点认识

安徽宣城市宁国市港口镇人民政府 陶冶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建设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发达与欠发达地区间的流动日趋频繁,党员的流动性也随之不断增大。如何加强和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工作,确保外出流动党员在加强自我约束、保持党性的同时,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新时期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根本任务。

新时期的流动党员具有如下几点特征:一是流动党员数量逐年增多,且以“80后”青年党员居多,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具备一定的经济头脑和一技之长,思想比较解放。二是流动党员的流入地区更广。除了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非公有制企业中务工之外,也有部分流向中西部地区大中城市。三是流动党员的流动的时间长,部分农村党员已具有流入流出时间、地点相对固定的特点。

针对农村流动党员的这些特征,在相关的教育管理上难度很大,往往成为党员教育管理的盲区和死角。主要表现在:

一是流动党员情况难以掌握。有些流动党员党性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外出前不主动向所属党组织汇报,外出后也不主动保持联系原组织,或者是工作人员调查摸底工作不够细致, 使极个别流出党员始终处于党组织的管理外。尤其是处于考察期的流动党员,无法按时提出转正申请,以至于党组织很难掌握他们的具体流向和现实表现,培养考察难以落实,转正手续难以办理。二是流动党员组织活动难以正常开展。部分流动党员外出地点不固定,且与流出地相距较远,除过节期间之外,绝大部分时间无法正常返乡参加组织生活。部分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不闻不问,使流动党员无法参加流入地的党组织活动。极少部分流动党员故意隐瞒身份,怕受约束多,影响自身发展,导致外出期间与党组织脱管,党员教育培训更难以实施。三是流动党员管理措施难以落实到位。一些基层党组织缺乏研究,制定的流动党员管理措施适应不了现实需要,致使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措施流于形式。流动党员即使想正常参加组织生活,也因为找不到组织而作罢。对不服从管理的流动党员通常碍于情面,只在年底全体党员大会中批评教育而已,惩治力度不够。

因此,在做好农村流动党员教育工作中要对症下药,讲求针对性。

一要将流动党员纳入正常的组织管理。加强对农村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首先要让个体党员重新找到维系自身的组织,进行正常的组织生活,自觉服从组织的教育管理。以党支部为单位,每半年对区域内流动党员情况进行一次普查和更新,了解流动党员的务工原因、居住地址、联系方式及所从事的工作等具体情况。对没有固定单位或场所的流出党员,由流出地党组织进行教育管理;对长期在外,无固定地点的零散党员,可与流入地党组织加强联系,请其将流动党员的从业表现和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填入党员档案中;对常年在外有固定单位务工,且单位建有党组织的外出党员,按党员个人意愿及时迁转组织关系,由流入地党组织进行管理。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区,也可建立临时党支部加强管理,杜绝外出流动党员“在外无人管”。

二要发挥流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坚持因地制宜、有所作为的原则,发挥流动党员的积极作用,可为同在流入地务工的同乡排忧解难,提供各种切实有效的服务,也可为家乡建设提供有价值的致富信息或招商引资信息,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一起致富,从而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公信力。

三要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模式。结合党员承诺,要求流动党员做到“三个一”:即年初一次性交齐党费,每次回乡后必须到所属党组织进行一次思想汇报,每年至少为所属村或社区办一件实事,并将践诺情况作为民主评议的重要标准。对拒不履行承诺的流动党员,情节严重的必要时可采取清退出党的措施。

四要积极鼓励流动党员回乡参与建设。党组织定期向流动党员传达家乡重大事件和发展成果,积极鼓励优秀流动党员返乡创业,支持家乡发展,增强其改变家乡面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优秀流动党员中培养选拔后备干部,以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村级班子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建立一支适应新时期新要求的村干部队伍。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2日 10:17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燕妮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