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莱州市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学用情况调研报告

山东烟台远程教育中心 王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近期,莱州市组建了1个市级调研组和17个镇级调研组,市级调研组有针对性的选择了金城镇进行重点调研,镇级调研组负责辖区站点调研。调研组普遍采取逐村走访、召开座谈会、入户了解、问卷调查等形式,围绕远程教育站点设施设备、学用情况、组织保障等情况进行调研,主要了解当前镇村远程教育工作现状和经验做法、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需求和意见建议及影响站点学用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研究分析了对策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我市远程教育学用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牢“四个重点”,推动远教工作运转标准化

1.以优化站点工作环境为重点,为学用工作提供硬件保障。为进一步提升站点硬件水平,在2004年投入600多万元为所有站点配齐设备基础上,今年以来,针对站点设备老化严重的实际,采取镇街自筹、市财政以奖代补等方式,先后筹措资金近300万元,为791个站点更新了设备,更新率达到80%,维护维修旧设备192台,全市设备正常运行率100%;投入50余万元为所有站点开通互联网络;筹措资金200多万元,先后对486个站点活动场所环境、防盗设施等进行改造升级,配套购置1万余套教学桌椅,并建立了设备台帐、设备运行台帐等,每年签订一次远程教育工作责任状;定期开展“三查一通二规范”检查活动,即复查设备运行、场所环境、管理员操作技能,确保互联网信号畅通,规范播放收看流程和站点档案资料,为站点学用工作开展夯实硬件基础。

2.以创建站点星级管理体系为突破,为站点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在完善落实《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学习收看制度》等五项制度基础上,创新建立站点星级管理体系,分《评定标准》和《暂行办法》两部分,主要包括星级设定、组织权限、评定规程、星级升降等制度层面的规定以及组织领导、设施管理、教学管理等具体操作性规定。工作中,先由镇街对照标准进行自查整改、申报,市中心每两年进行一次集中评定,核定站点应达到的星级。每年对星级站点进行一次抽查,检查不合格的进行“降档摘星”;并自主开发了“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星级管理信息库”软件,由信息输入、星级评定、数据查询等三大模块组成,评定时只要输入相关数据,就可以迅速显示出站点可达到的星级。目前,全市已评定五星级站点240个、四星级站点412个。其中,36个五星级站点被评为烟台市级示范站点,2个被评为省级规范站点。站点星级管理的实行,使远程教育工作实现了基础管理规范化、队伍建设网络化、教学活动制度化、效能发挥多元化,有效提高了站点规范化水平和服务能力。2005年10月,省中心原副主任马俊孝同志参加了我市站点星级管理工作现场会,给予充分肯定。2006年《终端接收站点星级管理标准体系构建及数据库开发》做法入选《省远程教育工作创新课题汇编》,并在烟台创新工作交流座谈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3.以管理员队伍建设为抓手,为站点运行提供人才支持。对站点管理员实行动态管理,严把选拔、培训、考核“三个关口”,提高队伍整体服务能力。在选拔上,实行“一推两考”办法,即市里确定管理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镇街推荐拟任用的人选,然后统一组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技”考核,符合条件的方可上岗。在培训上,采取集中培训、分散培训、外出培训、课题培训等相结合办法,每年开展一次全员培训班、骨干培训班、新任人员培训班,帮助管理员强业务、学方法,增强工作的组织能力。并统一印制下发设备操作视频使用流程等辅助教学资料,结合现场观摩会、技术比武等活动,提高管理的工作水平。2010年又投入资金40多万元,购置了服务器、投影仪、计算机等设备,在登海种业建成高标准全市站点管理员培训基地,培训能力进一步增强。原省中心领导朱昆锋、马俊孝,烟台王晓敏部长等领导先后到基地进行视察,给予高度评价。在日常工作中,对管理员实行动态管理,采取不定期抽查、定期组织考核的方式,着重考查站点管理、组织学习和致富带富等“三种能力”。考核优异的予以表彰奖励,不合格的予以淘汰。人员的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考评,使每名管理员感到了压力,增强了做好工作主动性。截止目前,我市共有AB角站点管理员1966名,开展各类培训活动158场次,调整不合格管理员123名,70名管理员被烟台评为优秀站点管理员,1名被评为省级优秀站点管理员。

4.以落实保障经费为关键点,为站点运行提供财力支撑。探索建立了“四个一”站点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即市财政拨一点、镇财政补一点、帮扶单位帮一点、村级集体经济筹一点。在市财政每年拨付10万元作为站点运行维护经费基础上,指导各镇街配套解决经济薄弱村运行经费,并将站点运行与部门包村、第一书记驻村等工作相结合,组织各单位在技术、资金上加大对联系站点的帮扶力度,帮扶情况列入年终部门考核。同时,将站点运行维护经费纳入财政转移支付范畴,在《关于建立村级保障经费专项资金意见》中明确提出,各村庄必须从拨付经费中预留2000元,作为后备保障资金,实现站点运行维护经费的“双保险”。据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以来,各级已累计投入站点运行维护经费达1500多万元,为站点正常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二)突出“三个关键”,促进党员干部学习规范化

1.灵活教学组织,提高学习针对性。一是学习内容求“实”。根据党员群众实际需求和文化层次、从业现状、致富项目的不同,把学习内容划为种植养殖、劳务输出、三产服务等五大区块,除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等“必修课”要求“大班教学”外,其它相关内容均作为“选修课”,实施“小班教学”,满足党员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二是学习时间求“活”。各站点根据党员群众需求,按照“少用晴天、多占雨天,少用白天、多用晚上,少用农忙、多用农闲”的原则,科学安排培训计划,做到学习、生产两不误。并相继实行“点播式”、“预约式”播放服务,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党员群众,真正做到喜欢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三是教学组织上求“宽”。在围绕创先争优活动、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十八大精神学习活动等抓好学习基础上,采取支部组织讨论学、中心户帮带分片学、群众需求随时学、科教知识分类学、典型示范引导学等“五学”措施,满足各层面学习需求,并建立“播前预报、播中讲解、播后辅导”工作流程,切实提升学习质量和效果。四是学习对象上求“别”。灵活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模式,对干部,注重政策法规、权利义务等内容教育,提高为民办事和群众工作能力;对党员,注重党建知识、政治理论、实用技术等内容教育,增强党性观念、先锋意识,提高致富带富能力;对群众,注重农业科技、技术技能、传统美德与健康生活方式等教育,提高现代生产生活观念。

2.加大教学资源建设力度,提高学用工作针对性。教学资源是远程教育的“源头活水”和“生命之源”,课件是否适销对路,事关远程教育工作长远发展,是决定党员群众“学什么”、“怎么学”、“是否愿意学”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探索建立“三抓三强”的课件开发机制。即,抓整合,强队伍。整合电视台、农业局、林业局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26名技术骨干组成远教课件开发队伍,为课件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为提高课件制作人员素质,先后派2人次到传媒大学深造,2人次到烟台市中心以干代训,3人次参加省中心举办的培训班,系统学习了摄影构图、电视新闻制作等知识;为提高中心制作能力,市里先后投入100多万元,配备高端苹果非线机、高清摄像机,配套更新了编辑桌椅等。目前,市中心已拥有非线机2套、摄像机3部,高清硬盘摄像机6部。抓调研,强针对。建立教学资源信息联系点,每名课件制作人员联系一个市直部门、一个镇街、两个村庄,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基层组织建设、党员群众教育等,每季度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开展需求调研,通过采取调查问卷、深入农户家中走访调查等形式,全面了解和掌握基层学习需求,确定课件开发方向,然后有针对性地组织力量进行开发制作,切实为党员群众提供适销对路的课件。抓制作,强质量。实行教学资源共建机制,与广电、农业、科技、文化等部门建立起联动合作关系,课件制作过程中,首先组织相关部门座谈讨论,确定选题,明确分工,然后协调有关部门全程参与,并邀请专家学者、新闻工作者、基层群众等不同层面的代表联合会审,最后综合进行修订完善,保证课件制作质量。近年来,我们共摄制各类课件100多部、1000多分钟,其中26部被中央、省、远程教育网台和各级电视台采用,有6部课件在省(部)级获奖、4部课件在全国课件评比中获奖。另一方面,做好课件深度开发,探索出了一条“市场化”课件开发新模式。2011年,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经过近一年的紧张运作,以专题片《兄弟》为蓝本,与山东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我市首部数字电影《山东兄弟》成功公映。该片不仅是第一部由莱州市本土投资打造的影片,也是由远教系统主导拍摄的首部电影。截止目前,电影已放映1000多场次、40万余人次,受到基层党员群众的普遍欢迎,对推动我市公民“四德”工程建设、宣传推广莱州具有深远意义。国家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局长张宏森,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副部长林建宁,烟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延林等领导先后观看本片,并给予高度评价。该片成功上映不仅是远程教育服务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更探索出了一条“党委政府主导、资金多方参与、利益风险共担”的课件开发新模式,在上级大力支持下,5月25日电影《山东兄弟》正式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

3.创新四种学习载体,构建立体化教学网络。为让党员群众更加方便、快捷地学知识、学科技,我们将远程教育网络与有线电视、互联网、手机、电影等媒体有机结合,通过开通党建频道、搭建短信平台、开办网站和开展远教垄上行活动等,构建起了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学习方便快捷的远教教学网络。一是开办莱州党建频道,打造“普及培训”式课堂。投入资金6万余元购置了视频点播系统,在电视台开办了莱州党建频道,确立了“热线点播和固定播出”相结合的频道运作模式,设置了“党建课堂”、“党旗飘飘”、“远教垄上行”、“红色经典”和“文体娱乐”5大版块15个专题栏目,上传各类课件200多部、6000多分钟。并建立了节目需求月报、频道管理等运行保障机制,确保频道健康安全运行,党员群众只需按一下遥控器就能在炕头开展自主学习。自去年“七一”频道开通以来,已累计播出节目6000多个小时,点播数量达9000多人次、日均点播次数达30多次;建立红色手机短信平台,打造“随身培训”式课堂。依托远教科技服务中心短信平台,收录全市3万余名基层党员的手机号码,配合各类活动开展、农事特点及党员群众学习需要,有针对性地编辑时政消息、农业技术、政策宣传等信息,直接发送到党员、群众的手中。去年至今,先后围绕换届、纪念建党91周年、学习宣传十八大等发送短信120余条;开办党建网站,打造“自主培训”式网络课堂。打造“党员学分制管理平台”,指导金城镇新城村试点开发了集“教管学”于一体的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平台,规定了每上线学习1个小时为1个学分,每人每年必须完成20学分的在线学习任务。为每人分配一个学习账号,党员只要在能上网的地方就可进行学习,实现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随时学习”, 学习结果作为党员评先树优重要依据。平台的建立,创新了农村党员教育培训载体,有效解决了农村党员日常学习载体少、自主学习意识差、学习效果难考量等问题;自主开发莱州党建门户网站——莱州先锋网,设置了领导讲话、文件政策、工作动态、党课参考、学习园地等11个板块,挂载各类学习资料1200多个,100多万字,方便党员及时登录学习;开展“远教垄上行”活动,打造“寓教于乐”化电影课堂。依托电影下乡“2131”工程,组织全市30个播放小组,划分东南山区、西北沿海、城区商贸等不同的地域,采取1部教学课件+1部故事片的形式,定期进村巡回放映,在寓教于乐中将科教知识送到党员群众手上。放映结束后,就科教片中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开展现场有奖问答,进一步激发党员群众的学习热情,巩固收看效果。这一做法被省中心作为创新课题印发材料,并先后被省、烟台中心简报刊发。

(三)强化“两项措施”,着力实现远教工作效益化

1.“家教型”跟踪辅导,打造党员群众增收致富“转换站”。一是从农业、林业、海洋渔业、司法、党校等部门筛选156名业务骨干,建立远教专家人才资源库,并根据其业务特点组成40个专家服务团,深入开展“致富千村行”、“专家—农民”对话等活动,按照“辅导人员到村、科技要领到人、良种良法到田、科技知识到户、文化活动到村”的“五到”要求,深入田间地头传播最新科教技术,帮助党员群众寻找致富项目,及时解决党员群众在学习、应用技术中遇到的难题;充分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农村“土专家”、“田秀才”的示范带头作用,广泛开展“一帮一”、“一带一”帮带活动,就近就便进行“手把手”培训,做到“教不会不脱钩、学不会不断线”,切实提高党员群众实际操作能力,增强致富本领。二是协调资金30多万元开通“科技下乡直通车”,针对农事农情和群众反映集中问题,组织专家开展“面对面”服务,通过“上车讲理论,下车讲实践”,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科技指导;在农业局创建全市远教科技服务中心,开通了“科技110”远教网络服务平台,设立2211111科技服务热线,组建QQ视频服务群(群号:1558202),每天安排相关专家“坐班”,通过“热线对话+视频指导”的方式,实时快捷地解决党员群众生产生活难题。三是遴选市场前景广、拓展能力强、示范效应好的登海种业、明波水产、驿道大姜种植基地、文峰樱桃园等企业和行业组织,创建起23个“远教学用实践基地”,打造创业党员集中培训的“实体课堂”,每年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到基地进行实地观摩和实践培训,通过“远教+基地”、“远教+专家”和“远教+协会”等服务模式,推动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创富带富实践。

2.“保姆式”创业扶持,构建党员群众致富的“助推器”。创业致富,盼的是政策,需要的是服务。工作中,我们积极依托远程教育的资源优势,不断延伸服务触角,为党员群众致富创业“保驾护航”。一是组织财税、工商、劳动、农业、科技、金融等部门单位的业务骨干,企业管理、营销策划等领域的专业人士等成立了市、镇两级远教助创专家服务团,通过“远教+专家”、创业导师和结对帮扶等形式,为党员创业致富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支持、项目论证、市场分析等创业致富指导服务。二是依托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为党员提供创业致富项目建设、惠农政策争取、政策咨询、项目跟踪以及审批事项代办“一条龙”服务。三是针对创业致富过程中资金缺乏的难题,市里协调农业、财政等部门从实施的扶贫贷款贴息项目中,为符合财政贴息条件的党员,给予贷款贴息帮扶,解决农村党员发展缺资金的难题。目前,已先后帮助57名党员争取低息贷款152余万元,帮助240多名党员群众走上了致富道路。

二、制约学用工作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1.基层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开展难。少数镇、村在指导思想上存在偏差,他们没有看到远程教育对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是过多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为远教工作开展得好与坏,不影响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涉及综合考核一票否决,因远教工作需要资金投入大、精力耗费多,但见效比较慢,再加上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财力、人力比较紧张,他们不愿积极地进行改革创新,探索有效形式,多数情况是就工作抓工作,有的基层党组织甚至不愿意抓远教,工作浮在表面,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致使部分站点工作流于形式。有的党员缺乏学习积极性和接受教育的自觉性,没有认识到参加学习,不仅是党员的基本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还有的地方存在组织党员学习发补贴现象,不发补贴就不来学习,这一现象导致了一些村庄尤其是经济薄弱村活动的开展。

2.乡镇未设专职远教机构和工作人员,工作推进力不从心。镇街是基层远程教育工作的具体落实者。而从了解情况看,目前各地镇级党委政府均未设立专门远程教育管理机构和安排专职工作人员,所有工作都由镇街组织办具体承担,而组织办事务繁多,人手少(一般由1名组织委员、2名组织干事组成)、且兼职过多,再加上远程教育无论是学用工作还是统计报表,需要每个站点都要落实到位,工作量非常大,不少镇街在抓工作中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难免出现纰漏。同时,组织办人员调动比较频繁,有的甚至出现调动一个人带走整体工作情况,工作不能有效衔接。

3.部分站点管理不到位,影响了学用活动开展。一是部分站点管理员业务素质与工作要求还有差距。从调查情况看,由于受人员选择、村庄经济等影响,金城镇36名管理员基本由村两委成员、村会计、计生专干等兼任,没有专职管理人员。他们大多数在担任管理员之前没有接触过电脑,对电脑的了解基本是空白。虽经过多年培训,绝多数管理员操作水平能够满足日常学习需要,但由于受年龄、学历等方面影响,仍有12人处理电脑日常故障能力还不够高,尤其一些年老、学历低的甚至操作能力还处于“开关型”水平,对站点管理运行造成一定影响;管理员流动性较大,由于管理员由村干部兼任,而每三年村两委就要进行一次换届,从近几年情况看,每次换届调整人数基本在1/3左右,部分人员往往刚熟悉工作就被调整,工作容易出现脱节。再加上,管理员报酬较低,从全市统计情况看,我市基本都能给管理员发放报酬补贴,年薪一般在200-500元之间,待遇太低,而且大部分管理员既要忙于自家农业生产,又要负责村里多方面工作,没有足够的热情、时间和精力经常组织学习。二是部分改扩建场所站点,设备无法按要求存放。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基层场所建设年活动,对200多个村级活动场所正在进行改扩建。这部分村庄,暂时没有条件将设备存放在村委等公共活动场所,教学活动开展受到限制。

4.学习形式不够灵活,内容不够丰富。一是理论性内容偏多,缺乏互动性、实践性。有的党员干部提出想学如何化解群众矛盾的法律法规知识或工作方法,但教材的内容大多是讲座性质的,典型案例少,遇到专业性强的节目,如果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讲解,很难理解或掌握,实践操作性较差,降低了学习的兴趣。有的反映很多课件形式比较死板,看了就犯困,引起不学习兴趣,不愿意看。二是教材针对性不够强。有的党员干部反映部分课件不够系统性,只是展示某类技术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或是某门技术;有的反映部分课件讲的太笼统,在一些关键具体细节方面讲得少,无法指导具体生产。像果树施肥技术,哪个地区应用哪种化肥、施肥沟向什么方向挖、多深等等都没有讲清楚。另外,有的党员干部反映缺乏适合本地区的农业、致富等农民关心的信息和技术,有的实用看似挺好,但无法在本地区应用,还有的技术早已过时,不能很好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三是学用转化见效慢。农民最讲实惠,在收看这类节目时,许多群众反映,播出的大多是一些投资在上万元的大项目,或者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大项目,看着眼热,但不符合农民的实际,没有可实践性,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无法短时间将学到的技术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能够短时间通过学习尝到的甜头较少,降低了学用的兴趣。有的党员干部由于担心风险,害怕一旦失败,投出去的钱“打水漂”,迟迟不敢试用新技术。农民盼望能收看到符合农村实际的有针对性的投资又少、见效又快,适合一家一户干的种植、养殖、加工项目。

5.学习组织难度较大,集中学习效果一般。一是学习需求众口难调。由于年龄、文化、地域、从业类型等差异,党员群众对学习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导致学习人员不愿参加集中学习。二是人员组织难。由于大部分农村党员群众要从事高强度、高负荷的生产或经营活动,白天几乎没有时间学,尤其在农忙时节,再加上一天的辛苦劳累,影响了参加学习积极性,有的说现在电视频道这么多,内容这么丰富,还不如在家里学习方便。三是部分党员群众不愿学。当前,在部分党员群众中存在学习“无用论”思想。部分党员认为自己外出务工赚钱要紧(金城镇45岁以下农村党员有348,有近百名外出务工),在家学习是次要,远程教育费时费力,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缺少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在家留守的党员,大多年纪较大(55岁以上党员1461名,占全镇党员91%),文化水平偏低(初中以下学历1163名,占全镇党员73%),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比较难,普遍认为现在种地等农业技术基本个个是行家里手,也没有心思去关注其他的技术信息,而新技术、新项目一时半会又学不会,学多也没用。而学习其他文化知识,还不如看电视简单方便。四是农村党员干部学习激励约束机制存在不足。目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培训评估体系,但由于考核效力不强,导致出现学与不学一个样的现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组织学习方面动力不强。

三、做好远程教育学用对策及建议

1.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认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成果。远程教育工作,必须在新的起点、新的形势下来再认识、再深化,才能不断促进工作创新,取得实效。要加强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党组织负责人的思想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开展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能够站在大力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高度,牢固树立抓远程教育就是抓生产力的思想意识,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确保认识到位、人员到位、资金到位、工作到位。同时,建议把远程教育工作情况纳入乡镇、村党政“一把手”工作考核范畴,制定完善考核办法,采取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每年进行考核,并严格兑现奖惩,充分调动各级做好远程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要建立健全镇级远程教育工作机构。建立专门的远程教育工作机构需得到编办批准,在上级没有明文规定且先例的情况下,自下而上实行的难度比较大,建议上级统一协调,明确机构规格及编制,使各乡镇在管理和使用上相对独立起来,为推动远程教育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3.要加大站点管理员队伍建设力度。建议上级参照当前村干部工资报酬,统一制定站点管理员报酬补贴标准,并按一定比例统一拨发补贴资金,并在每年适当提高远程教育工作人员的待遇,把有一定政治素质和较强致富本领、热心公共事业的有志青年,吸收到远程教育队伍中来,切实提高远程教育工作活力;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员考核奖惩办法,每年定期对管理员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将以此作为发放补贴依据,进一步优化管理员队伍,确保站点的正常运转;要加大管理员培训力度,建议上级多组织开展一些骨干、高级管理员等高层次培训班,提高管理员在使用、维护设备方面的实际能力。同时,对于目前正在改扩建活动场所的站点,建议上级暂时不要对其教学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待活动场所建成后再按要求进行。

4.要加大远程教育宣传力度。建议上级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通过开辟专栏或印发宣传资料、小册子、宣传标语和深入村组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提高基层对远程教育的了解和认识。可采取组织党员群众实地参观学习等形式,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远程教育好处,让他们能够主动接收。特别要加强学用典型的宣传力度,推广他们的学习经验和学用转化心得,让党员群众从思想上引起共鸣,积极支持并参与远程教育工作,为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5.要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育培训的内容上,要紧跟形势,加大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等农村急需课件的制作力度,建议多做“案例式”的课件,特别要增强课件的可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让党员干部愿意看、学得会、记得住。在培训方式上,建议除一些重大学用活动外,尽量减少集中学习次数,可由党组织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党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好相关知识,组织党员群众培训,使学习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在学习载体上,可在利用好齐鲁先锋网基础上,充分借助电视媒体覆盖面广、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的优势,建议上级统一开办一个能够实现“点对点”传输、双向互动性的全省党建电视频道,满足党员群众个性化学习。

6.建立健全远程教育督查考评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建立跟踪督查制度。建议上级建立覆盖基层站点的远程监控系统,利用视频监控等现代化手段,对基层站点具体开展远程教育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了解工作动态,掌握真实情况。同时,建议上级有限度放开齐鲁先锋网学用监控平台权限,方便基层工作开展。另一方面,加大党员学习考核监管力度。建议把党员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活动情况作为党员评先树优重要内容,并建立严格的党员教育考核奖惩措施。对学习积极的党员,给予表扬激励,在评先评优中优先考虑;对那些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党员集中教育培训的党员给予严肃批评,并且不得参加当年优秀党员的评选,长期不改正的,按党章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切实把效果衡量由“软制约”变为“硬考核”,让党员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应付学”向“认真学”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2日 11:4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郭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