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浅谈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

辽宁沈阳市康平县委组织部 田吉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难点。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广泛,流动党员数量越来越多,流动范围越来越广,如何使流动党员无论流动到何处都不脱离党组织,不放松党员教育培训,不忘提升党性修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全面提升流动党员教育培训水平。

一、优化服务、全方位关心,克服流动党员离心情绪是根本。流动党员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不少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工作生活关心不够,不知道流动党员在想什么、盼什么,对他们思想上产生的困惑和疑虑没有及时帮助解决,造成流动党员感受不到组织的温暖,逐渐产生了离心情绪,致使流动党员思想政治教育难于落实。要切实增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就要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把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融为一体,使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流动党员常年在外活动,本人及其家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实际困难,各基层党组织要以做好流动党员咨询服务工作为切入点,要从关心流动党员的实际困难出发,利用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等载体,广泛开展“进党员家,知党员情,解党员难,暖党员心”等活动,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和帮助流动党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凝聚流动党员的心,让他们找到归属感,从而使他们从心理、思想上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到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中来。

二、创新理念、营造“大教育”氛围,实现流动党员教育培训随时化是关键。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要提高流动党员教育工作的成效,必须跳出本地抓教育和利用党内师资抓教育的狭小圈子,要树立崭新的大教育观,整合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实现党员教育培训的最优化。信息社会的开放性,打破了拘于一时、囿于一域的时空观和地域观,为科学筹划、组织和实施流动党员教育工作,提供了大视野、大舞台、大课堂,培训资源社会化营造了办“大教育”的氛围,催生了办“大教育”的工作格局。针对流动党员居住分散,组织集中学习困难大的现状,要积极搭建流动党员学习平台,依托党建网、流动党员QQ群、电子信箱、手机短信、电话通联等各类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为广大流动党员创造一个可随时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网上平台,使流动党员教育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促使其向实时、快捷、高效转变,多让实用技术的“土专家”、实战经验丰富的行家里手等走进流动党员教育的“课堂”,构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大教育”格局。

三、深化认识、注重按需施教,提升流动党员教育培训针对性是重点。随着党员流动范围的扩大,因流动党员年龄、文化结构的不同,从事行业的增多,走南闯北,接受新鲜事物多,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转变较快,党员对教育需求也各不一样。流动党员教育必须以适应流动党员这个受教育主体的自身需求为根本,让流动党员学自己想学的,实现自主选择,实现流动党员教育从组织本位到党员本位的转变,充分调动流动党员的学习积极性。一是寓教于乐趣味学。结合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适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开展文化下村(社区)、企业活动。如:组成电影巡回放映队深入各村(社区)、企业,深入流动党员聚集地,放映群众喜闻乐见的革命题材、先进人物等优秀影片,让流动党员和外来流动党员受到洗礼和党性锻炼。重大节日期间,积极开展棋类、球类、歌舞类等文体活动,使广大流动党员在娱乐中受教育。二是创新方式帮助学。结合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党员的特点和实际,采取定期上门辅导、寄送资料等形式,进行“帮送式”学习。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流动党员实行“结对帮学”,对学习有困难的流动党员实行“上门送学”,对外出流动暂时无法返乡的党员实行“邮寄送学”。通过邮寄、邮件、书信、电话等方式,及时将学习材料发送到流动党员,使他们不论流动到哪里,都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三是搞好结合针对学。结合流动党员的行业特点,由流动党员自己选择培训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与他们自身密切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四是多种形式督导学。根据流动党员状况和工作需要,通过“三个加强”不断落实好专门人员进行联系,确保所有流动党员都能参加教育活动。即:加强与流动党员本人的联系,引导他们参加支部各项教育活动;加强与流动党员家庭成员的联系,共同参与宣传、督促;加强与流动地的联系,掌握流动党员参加教育的现实表现。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2日 14:22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燕妮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