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践行党的宗旨 做群众的贴心人

山东东沙河镇单村 陈翠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故事:安泰是世所公认的无敌英雄,地神盖娅是她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安泰的悲剧在于他失去了与大地母亲的联系,一个神话故事如此,一个政党同样如此,苏联解体,就是这个悲剧的“现实版”。放松自身建设,严重脱离群众,造成一个执政70多年、近2000万党员的大党,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的问题是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认识这个道理不难,把认识变成实践却需要做出巨大努力。

然而我们看到,近些年来,有的党员干部屁股已经不能真正坐在“老百姓的板凳上”,或热衷于对上联络,或热衷于官场“小圈子”,或热衷于和老板们“勾肩搭背”。眼睛不向下,身子不下沉,下基层大多是跟着车轮转、隔着窗户看。课题是先定的,线路是先划的,材料是先写的,很少沉得下来,更别说“解剖麻雀”。曾有媒体登过这样一幅照片,有位年轻干部下基层,前呼后拥,由一名陪同打着伞,站在高处远望,离群众“八丈远”。这样的情景,自然引起群众反感。

这是为什么呢?客观地看,我们党长期处于和平发展环境,脱离群众产生的后果一时不那么直接和明显,一些同志缺乏危机感、紧迫感,不知不觉中远离了群众。有些干部潜意识里认为过去“那一套”早已成了古董,不适用了,无形中丢掉了我们党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关键的是,一些同志缺少“密切联系群众的内在驱动”,骨子里认为与群众接触,不如与领导、老板接触能直接产生政治、经济效益,说白了就是不能给个人带来什么好处,甚至还会带来负担,“躲还来不及呢,哪里会去主动联系群众”。

最近,媒体热议青海玉树征地拆迁领导小组组长张国强,身患重病坚守灾后重建第一线的感人事迹。他凭着对群众的满腔热情,拆掉了群众工作的“隔心墙”,把征地拆迁这一难事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张国强的故事,折射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做好群众工作的主场就在现场、在一线。

群众工作在哪做、做在哪?这本是简单明了的事情,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并非人人都懂。有的人习惯于坐在办公室或躲在机关大院里“坐等”群众上门;有的热衷于挂在嘴上、写在纸上、停留在会议上“谈论”群众问题;还有的满足于发个文、搞几项活动、出台几条便民服务措施“承诺”群众诉求。更有甚者,怕见“有意见”、“有情绪”的群众,怕到“有困难”、“有矛盾”或“讨说法”的群众中去,想方设法躲着、绕着、挡着。这种种态度和做法,偏离了群众工作的本质和要义,使群众工作无的放矢、打了折扣。

群众在哪里,现场就在哪里。群众工作是面对群众实际问题的工作,其全部活动和目的在于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和服务群众。不去与广大群众直接面对面、手拉手地打交道,群众工作就是一句空话。群众在哪里?在生产、生活的第一线,在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乃至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在他们所关心的具体问题上,在涉及他们的切身利益中,就业、就学、就医、食品安全、征地拆迁,乃至邻里纠纷,离开了这些,眼里就看不到群众,心里就没有群众。

现场在哪里,主场就在哪里。现场是群众切身利益的交织点,也是群众各种诉求的集散地。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不少新的矛盾往往发端于现实,不少实际问题常常突发于现场,表现出很强的即时性、突变性和偶发性。从一定意义上讲,现场如战场,如果不能及早发现、及时应对,就会小事坐大,小洞成大祸。现场即主场,必须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到现场去,就是把群众工作的重点和重心放在实地,把骨干和力量派到一线,把心思和注意力集中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多看群众脸色想问题、办事情,一件一件抓落实、一桩一桩去解决。特别是,要多把双腿迈到那些群众意见大、情绪多的地方,多把身子扑到那些困难的、弱势的群体身上,多把办法用到矛盾和问题集中的地方。

到现场去,最重要的是带着一片真诚、一份真心去。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只要抱着真心为民办事的真诚态度,就没有办不了的事、没有解不开的结,即使一时办不了、解不开,也会赢得群众的理解。所以,到现场切不能坐诊不号脉、出工不出力,不能是那种背着手、昂着头、挺着肚去“走一走”、“看一看”、“坐一坐”,更不是去“逛一逛”、“秀一秀”,而是去解惑释疑、解决问题、活血化淤。

把群众工作的主场放到现场,真正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手拉手、面对面、心贴心,零距离接触、实打实办事,才能既让群众受益,又让群众满意,才能使群众工作落实而不落空、落地而不悬空。

所以,当一个领导干部与基层百姓坐在一起,贴着耳朵、搭着肩膀交谈的画面出现在读者面前时,大家眼前为之一亮,深切感到“共产党干部就应该和群众这样亲”。如果领导干部总是在概念里、在大院里、在电视里、在网络里、在会议文件里,开口不可问、伸手不可及,群众与领导连见面讲话的机会都没有,说得再好也没人相信!实际上,田间、地头、农家院就是领导干部最好的课堂。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2日 16:53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