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关于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以璧山县丁家街道新民村党支部为例

重庆璧山丁家街道新民村 温渊智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农村党员是党的思想在农村的传导者,是党在新时期建设伟大工程的具体参与者,是具体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实践者,是我党联系农村群众最根本的纽带。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的高低、作用发挥全面与否,直接影响着党在农村群众心中的形象,关系着农村的改革、建设的成败。新形势下,如何全面加强党员队伍的管理,有效激发整个队伍的活力,充分发挥农村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已成为当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员队伍教育和管理的新方法, 笔者以璧山县丁家街道新民村党支部为缩影,进行了一些肤浅的思考。

一、基本情况

重庆市璧山县丁家街道位于重庆市璧山县最南端,是璧山县的“南大门”。距璧山县城区约35公里,为璧南中心镇,与广普镇、正兴镇、来风街道、永川区接壤。新民村位于丁家街道西南面,是丁家街道与永川太和镇、正兴镇的交界村,由原福禄、万寿、新民、秦家四村合并而成。该村以种养业为主业,现有9个村民小组共有户籍人口1402户,4467人。新民村党支部目前共有党员131人,预备党员2人。其中女党员12人,约占9%;60岁以上94人,约占72%;30岁以下12人,约占9%;高中以上学历15人,约占11%。

二、表现出的主要问题

(一)年龄老化严重、文化层次较低。党员队伍虽然数量上较多,但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知识层次低下、组成结构不合理、素质层次不齐的问题却相当突出,已经影响到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的发挥。

(二)党性观念淡薄,信仰信念迷失。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受利益的驱动,部分农村党员的宗旨意识、理想信念都发生了严重动摇,在利益面前,往往不顾集体利益、群众利益、以自己利益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行动的导向。由于教育和管理的放松,宗旨意识不断淡化,部分党员已把自己完全混同于一般群众,忘记了党员的身份。甚至个别党员组织和纪律观念淡薄,不带头履行义务,对党的工作不支持、不配合。这些都严重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三)管理模式滞后,方法亟待更新。传统的党员管理方法与模式严重滞后,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党员管理工作。主要表现为流动党员管理困难,大龄党员管理困难,组织活动开展较为困难三方面。

(四)入党氛围缺失,入党关口不严。由于宣传教育不到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够凸显、党组织自身不够完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的入党氛围严重缺失,群众普遍认为认为入党没有意义。在完成上级党组织下达的入党任务上,经常搞突击入党、批量入党,缺少对入党人员的了解与筛选,严重影响了党员的质量。

二、原因分析

一是党组织自身战斗力不强、凝聚力不强,在农村中无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起到带头作用,由此造成党员自身荣誉感不强、责任感不强、服务意识不强。

二是活动开展数量少、质量差、方式陈旧老套,过于强调党员的义务,较少关注党员的权力,较少考虑为党员提供服务,在党员遇到困难时,缺少及时地关怀和帮助,由此使得许多党员逐渐淡化了党员意识,找不到做党员的感觉。

三是教育联系实际不够。过分偏向与理论说教,忽视征求党员的意见,忽视实践结合,忽视理论转化为生产力。

四是奖惩机制不合时宜。在对先进党员的表彰上,精神奖励多,物质奖励少,与农村党员讲究实惠的特性有一定距离,使那些受到表彰的农村党员没有强烈的成就感、荣誉感、自豪感。对未受到表彰的农村党员也缺乏有效的引导办法,在处置不合格农村党员的时候,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对新形势下农村党员队伍中出现的无为党员、特殊党员处置不力或视而不见。

五是市场经济冲击,党性意识淡化。党员保持自身的先进性,需要有一种内在的自制力和原动力。由于城乡收入的差别、生活的差异,农村没有合适的平台,组织没有足够的引导和帮扶,优秀年轻党员普遍外出沦为流动党员。

三、对策建议

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应当调整党员教育内容,转变管理模式和方法,积极探索党性实践的新载体,使党员真正在政治上坚定起来,思想上纯洁起来,行动上先进起来,形象上光辉起来。

(一)党员教育上突出实效性。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先进教育成果,以远程教育为载体,结合农村实际、结合党员实际,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教育,力争让党员受到教育后有所收获,能将教育理论转化为生产力,带领群众致富。教育大方向上要注重党员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观念等问题,还应根据农村党员队伍素质的千差万别,做到层次区分,分类细化,有的放矢。         

(二)党员管理上突出灵活性。农民党员作为党员的组成部分有其特殊性,应当根据其年龄、文化和从业特点,积极探索农村党员的管理方式。一是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走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二是在规范化的同时考虑全面性、保留一定的灵活性,适应形势,对老龄党员、流动党员、无责党员对实行分类管理。

(三)党员发展上突出严肃性。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才能永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在发展党员上要破除陋习,放宽视野,倾向于发展年轻化、知识化、技术化的人员入党。不断严格责任追究制度,把好培养关、考察关、发展关和审批关,提高质量,控制数量,做到发展一个、培养一个、成熟一个。在严把入口的同时,还应当畅通党员出口,对于那些长期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不发挥党员作用,不执行党的政策,不服从管理的党员,要严格依章处理,甚至清退。以此来保证农村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组织活动上突出多样性。结合当前形式和农村党员队伍的实际,在党员活动方式中要大胆探索,探索流动党员电化教育、老龄党员兴趣教育、落后党员针对教育等新形式,增强党组织活动“活力”和吸引力。在活动开展方式上兼顾集中活动和小组活动相结合,充分尊重农村党员的意愿和时间安排,以创先争优为载体,为无职责党员设立职责。坚持以实践效果作为检验活动形式的唯一标准,不断改进。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9日 10:47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郭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