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远程教育项目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浙江路桥区远程办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党中央着眼于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路桥区以远程教育项目化管理为抓手,在远程教育长效机制建设上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有效提升了远程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远程教育项目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2008年,是路桥区开展远程教育工作的第三年。当时,在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和运转后,一些地方对远程教育工作常态化后应该“抓什么”、“怎么抓”认识不足,工作中抓基础与抓创新不平衡、“建、管、学、用”不平衡的问题日渐凸显。远程教育到底应该“抓什么”、“怎么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2008年5月,我们创造性地把经济领域的项目化管理理念引入到远程教育工作当中,通过把远程教育工作任务分解为具体项目加以实施并进行管理,努力形成执行顺畅、实用管用的长效工作机制。

1、创新工作机制,找准功能定位。远程教育项目化管理,是指把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引入到工作当中,根据远程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分解为具体项目加以实施,并进行统筹管理的一种工作机制。在具体操作层面,我们把远程教育工作划分为“共性项目”、“必选项目”和“自选项目”。其中,“共性项目”指基础性、日常性工作,定位于强化基础、规范运行,必须按照一定标准抓好落实;“必选项目”强调特色性和普适性,致力推广特色做法、典型经验,定位于扩大影响、打响品牌,必须结合实际全面施行;“自选项目”突出探索性和创新性,定位于挖掘特色、培育品牌,要求根据实际申报实施。明确把特色鲜明、实效明显、比较成熟且适宜推广的自选项目,作为下一年的必选项目推广实施;把推广实施后成效显著且比较成熟的必选项目上升为基础项目,作为基础性工作长期施行。

2、落实共性项目,夯实工作基础。2008年以来,先后开展了“远教基础推进年”、“远教学用推进年”、“远教规范提升年”等活动,深入推进“远教共建共享工程”,不断巩固和强化工作基础。在“建”方面,全面开展站点规范化建设,对场所条件、设备配置、制度上墙等5个方面应当达到的要求做了明确规定,开展经常性的实地督查,努力提升站点建设的整体水平;全面实施远程教育“进机关、进家庭、进企业、进社区、进流动党支部、进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的“六进”活动,努力扩大远程教育的受益面。在“管”方面,全面实施站点星级管理,对站点管理运行和学用情况实行百分制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评定星级,作为站点及其所在党组织和站点管理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全面实行学分制管理,把站点当年学分累积情况作为对镇(街道)远教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学用”方面,围绕十七大精神学习教育、学习实践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重大活动开展主题教育,建立10个教学实践基地,组建10支远教创业团队,培树一批远教中心户、学用示范点和示范基地,并通过加强远教学用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宣传等方式,推进学用成果的转化。

3、推广必选项目,创新工作局面。围绕打响路桥远程教育工作品牌,实施一批全区性的特色创新项目,并将各地摸索出来的特色做法、典型经验在全区进行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2008年在深刻总结路北街道将管前村村庙改建成文化阵地并建设远程教育站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区选取了20个非法庙宇改建为“文化阵地型”站点,这一做法在全省开了先河。2009年,结合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两新”组织、城市社区、外来人口和机关单位等不同群体、不同对象的实际需求,实施“促就业、促发展、促转型、促和谐、促稳定、促效能”的远教“六促”工程,有力地促进了路桥经济社会的发展。2010年,结合“区域化党建”的深入推进,实施“区域化远教”。按照“整合资源、区域覆盖、开放包容、统筹推进”的思路,通过建设区域远教中心、区域远教实践基地、延伸宣传教育平台,大力整合资源;通过组建区域性的远教播放团队、远教志愿者队伍、教学辅导团队和远教创业团队,健全骨干队伍;通过拓展站点功能、丰富学用载体,深化学用开展;通过建立区域“首席管理员”制度、管理员定期交流制度、结对帮学机制和定期督查机制,强化运行管理;通过区域联动定期开展学用活动,吸引区域内各单位、各类群体积极参与远教工作,努力实现远程教育工作的区域全覆盖、效益最大化。

4、优化自选项目,激发工作活力。自选项目是远程教育工作深化创新、培育品牌的重要载体。每年年初,由区远教办组织专家对各镇(街道)申报项目的功能定位和推广前景等进行评估并提出意见,经申报单位调整完善后予以立项并统一发文实施;每季度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年中对每个项目进行督查,确保落实到位;年末按照考核要求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评,并据此决定某个项目需要全面推广、深化实施或者终止施行。如果某个自选项目被确定作为下一年度必选项目推广的,则对项目提出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并在当年的组织工作考核中予以加分。三年来,各镇(街道)先后探索实施了36个自选项目,如路北街道的“文化阵地型”站点建设、“远程教育区域化运作模式”、路桥街道的“远程教育区域共建委员会”、新桥镇的远程教育“四新”活动等项目,都先后被列为必选项目在全区推行;峰江街道的“入党积极分子远程学分制”,将远教学分作为发展党员的必备条件;蓬街镇建设“科普+远教”惠农服务厅,借助远程教育平台,为党员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农技指导等等,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实效。通过自选项目的落实,使各镇(街道)一改原先的被动“等任务”为现在的主动“找任务”,大大激发了远程教育工作的活力。

二、实施远程教育项目化管理取得的基本成效

路桥三年来的实践证明,项目化管理对于推动远程教育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提升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具体成效来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初步构建起远程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按照项目化管理要求,对远程教育工作实行分类管理,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的目标任务,消除了远程教育工作步入常态化后,个别地方出现的不知道远程教育“抓什么”的“茫然”感;细化共性项目的具体内容和应当达到的标准,明确实施必选项目的目标要求,为每个自选项目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消除了一些地方不知远程教育“怎么抓”的“无措”感;采取“月报、季查、年考”的办法,定期跟踪督促各镇(街道)抓好项目的实施,实现了远程教育工作由“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大大增强了抓好工作的责任感。同时,以项目化管理考核代替原有的远程教育工作考核体系,把项目实施情况和实际效果作为评价工作的主要依据,并纳入到区对镇(街道)组织工作考核当中,使考核工作由原先的模糊评价向量化考评转变,增强了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2、有力地推动了远程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项目化管理的分类管理机制,把远程教育的基础性、日常性工作作为共性项目统筹推进,把特色性、普适性的经验做法作为必选项目进行推广,把探索性、创新性工作作为自选项目加以实施,较好地实现了抓基础与抓创新的平衡,达到了“建、管、学、用”各项工作统筹兼顾的效果,有力地推动了路桥远程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了工作水平。如开展远教“六进”活动、“区域化远教”和站点规范化建设,有效拓展了远程教育工作的覆盖面,提升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整合区级有关部门单位人才资源建立区级远教专家服务团,“专兼结合”选好配强站点AB岗管理员,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技术服务队伍,全面实施学分制管理和站点星级管理制度,显著提升了运行管理维护水平,提高了站点利用率;深化共建共享,开展了“千名专家连千村帮万户”、远教“六促”等活动,建立“文化阵地型”站点、远教实践基地和示范基地、远教创业团队等,进一步拓展了远程教育的学用功能,丰富了学用方式,促进了教学成果转化;加大示范点培树力度,古街社区、管前村文化阵地、新桥外来人口公寓等5个站点先后被评为省级学用示范点,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

3、发掘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工作品牌。通过实施自选项目推进探索创新,实施必选项目推广特色工作和典型经验,将成熟的必选项目上升为基础项目长期实施,路桥的远程教育工作已经形成了一条由“申报→立项→实施→评价→推广→提升”诸环节构成的体系完整的“创新链”,为远程教育工作品牌的发掘和培树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三年来,我们通过必选项目的实施,培树了“文化阵地型”站点、“区域化远教”等工作品牌;通过自选项目的实施,挖掘了一批生命力强、特色鲜明、实效明显的精品项目,全区上下形成了“工作项目化、成果品牌化”的良好局面。如路桥街道以省级学用示范点——古街社区站点为龙头,整合周边站点资源建立远程教育共建委员会,开发特色服务项目;路南街道充分发挥广播优势,实施远教“村村响”工程,有效扩大了远程教育的时空覆盖;新桥镇开展了远程教育“四新”活动,在外来人口公寓建立“乡音远教俱乐部”,开展流动党员教育、普法维权、生活帮扶、文化娱乐等服务,成为外来人员的“党员之家、平安之家、爱心之家、文化之家”。此外,“远教学用导师制”、远教“零距离”活动、“学分考核督学法”等一批特色项目都收到了较好的实效,形成了“一镇一品”的工作格局。

三、实施远程教育项目化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远程教育项目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理念、新模式,在强化工作落实、提升工作水平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与此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有:

1、责任落实机制不够健全。远程教育项目化管理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抓远程教育工作的职责任务,建立了比较健全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较好地调动起了镇(街道)层面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就区级相关部门和村一级层面来看,目前还缺少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对远程教育工作支持与否、部署的工作做与不做,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党组织负责人重视与否及其责任心的强弱,还存在着少数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弱化,部分区级职能部门共建共享意愿不强,部分村党组织书记抓远程教育工作的责任意识淡薄,一些村级站点管理维护水平偏低、学用工作不够正常等问题。

2、品牌培育难度逐步增大。开展远程教育项目化管理,推进工作落实是基本目的,推进工作创新是重要任务,培树工作品牌是价值所在。路桥区实施项目化管理三年来,各镇(街道)都加大了工作创新的力度,推出了一批特色鲜明、实效较好的自选项目,培树了一批工作品牌。与此同时,随着项目化管理的深入推进,一些相对容易发掘的创新点不断得到突破,也逐渐面临着创新面难以拓展、创新思路难以打开的境况,尤其是兼具原创性和特色性而又具有推广价值的自选项目更是越来越难以发掘和培育。

3、激励保障机制有待完善。按照其他领域实施项目化管理的普遍做法,项目的立项和推进,必然要有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相配套。从路桥区远程教育项目化管理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除人力方面的投入外,不少项目的落实都需要一定的财力、物力作为保障。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的项目化管理配套激励保障机制,项目推进必须的各种保障要素还主要以镇(街道)和终端站点筹集为主,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一些项目的实施难度,影响了项目的实施效果。

四、深化远程教育项目化管理的对策措施

1、多措并举,构建系统的责任落实机制。一方面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区级层面,根据远程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明确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把支持和参与远程教育工作,作为成员单位领导班子及其党组织书记年终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并与年度考核挂钩。村级层面,把远程教育工作列入村主要干部培训内容,并把村级站点学用情况与村党组织书记年度考核及基本报酬挂钩,确保工作落实。另一方面深化共建共享。将每年的共建共享工作任务分解为具体项目,纳入到项目化管理工作体系,把项目落实情况作为相关单位领导班子及其党组织书记年终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每年召开区级有关单位共建共享工作会议,每月邀请区级有关单位负责人为全区党员群众授课,经常性举办有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远教专家服务团下基层活动,进一步发挥“远教搭台、部门唱戏”的作用。

2、开阔思路,构建灵活的品牌培育机制。积极转变“创新”观念,除进一步加大原创自选项目的挖掘、培育力度之外,一是加大引导力度。积极引导各地借鉴其他领域实施项目化管理的有效做法,以及其他地区开展远程教育工作的典型经验,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再创新。同时,区级层面每年推出若干个特色创新项目,由各地结合实际选择申报,作为当年的自选项目进行实施,使品牌培育工作拥有更多的“源头活水”。二是做好“深化”文章。大力实施“精品工程”,鼓励和引导各地集中精力把特色性、实效性较强的自选项目做深、做精、做实,尤其是要把一些特色鲜明、预期成效较好但还不够成熟的项目深入挖掘下去,增强工作创新的连续性。三是强化宣传推广。积极借助各类专业宣传策划力量,对一些特色优势项目,进行精心策划、精心包装,通过各种刊物、媒体进行重点宣传、重点推广,努力树立和打响一批工作品牌。

3、强化统筹,构建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实行重点项目制度,每年筛选若干个特色鲜明、预期成效和推广前景较好的自选项目,作为区级远程教育重点项目,做好跟踪指导工作,并从区级远程教育经费中划出一部分作为项目配套经费,实行“重点项目重点保障”,进一步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增强项目的实施效果。结合远程教育“双创双争”活动的开展,深入开展站点星级管理和学用示范点评比活动,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学用示范点和优秀站点管理员进行表彰奖励,提升站点学用工作水平,激发管理员队伍工作热情。采取结对帮扶、专项补助等方式,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站点进行重点补助,保障终端站点的正常运转,确保远程教育各个项目在终端站点层面真正得到落实。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9日 17:21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曹征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