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创新党员教育机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重庆九龙坡区金凤镇 刘昱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既给党员教育工作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使党员教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丰富了党员教育的资源,但也为各种社会不良思潮和意识形态打开了方便之门,便捷的多样的网络教育资源对传统的灌输式的党员教育形式构成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通过行政命令和组织纪律要求的,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党员参与教育的自主性显著增强,更加注重与自身需求和兴趣相关的内容,指令式、灌输式、被动式的教育难以满足党员需求,因此,创新党员教育的理念的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改进党员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

创新党员教育理念,变“管教”为“服务”。

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必须按照时代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党员干部教育工作理念。党员教育不是“管教”,更不是“管制”,要彻底摒弃“家长式”管理理念和模式,要实现施教者与被教者的良性互动,要把“服务”、“引导”作为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服务理念也就是树立人本教育理念。在党员干部教育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干部的需求为导向,按照干部“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科学设置教学课程,注重干部个性培养,促进每名党员干部自由全面发展。

创新党员教育内容,变“口号”为“生活”。

传统的党员教育内容多为上级文件和报告,创新党员教育内容就是要研究开发符合党员大众“口味”的教育内容。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前,要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考核、座谈走访等方式系统深入全面地把握不同类型党员对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同时,教育内容要生活化,要把党员教育在主题教育下进行人文化的延伸。具体来说,就是指教育内容应该融入在党员的生活和工作中,使之成为党员生活中必要组成部分,只有满足了党员的工作和生活需要,才能与党员长生共鸣,最终被党员接受,并外化为行动自觉。

创新党员教育载体,变“呆板”为“生动”。

党员教育载体的生动化首先要守住党员教育形式的传统阵地,继续发挥党刊、党报、远程教育等传统党员教育载体作用的前提下,然后在此基础上改良传统教育平台,创新党员教育载体,使教育载体生动化。一方面改良传统党员教育载体。如,可以在传统教育载体中定期调整或增加新栏目、新版块,使党员能够经常感觉到新鲜感,保持传统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另一方创新党员教育载体,开辟党员教育新阵地。如12371党员手机短信平台、党员微博、党员QQ群等日常工作生活接触多、易接受的形式。同时,要加强各种教育载体之间的交叉使用。灵活运用教育载体,让单独运用、组合运用结合起来,使党员教育载体“活”起来,最终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党员教育载体。

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变“灌输”为“参与”。

传统的党员教育培训模式常以以会代训、集中上课的政治教育为主,既不生动活泼,也不喜闻乐见,教育效果不佳。为此,必须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方法,把党员教育培训融入到各种载体活动中,强化必学内容,深化特色内容,细化具体内容。让党员教育活泼起来,让党员参与到教育中来。既坚持过去长期形成的好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又根据不同单位、行业、职业的实际,以及不同层次党员的文化和思想状况,通过实施农村党员素质工程、党员帮扶工程,开展创先争优、岗位竞赛等活动,树立了党员示范户、党员红旗标兵、岗位能手,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办培训班、看党员教育专题片、举办事迹报告会、组织集体入党宣誓、开展党的知识竞赛和专题讨论,增强了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时代感和感染力;通过加强党校和党员活动室的规范化建设,强化载体功能,发挥了宣传引导、培训教育作用。

把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得施教群体和受教群体之间有了更加频繁、更加便捷、更加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让广大党员在“学”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互动交流,党员教育不再被排斥、被应付,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目的,切实提高党员的工作能力。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0日 14:5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郭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