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县级党校对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的基本要求与途径

贵州黄平县委党校 沈有琴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一、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现状

党校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的主渠道。县级党校主要承担基层党员及党员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党校如何根据农村形势的发展变化,搞好农村党员及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农村党员是有别于其它行业党员的一个特殊群体。从农村党员的思想状况来看,几年来,党组织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了对农村党员的思想教育,农村党员在理想信念、党员意识、组织纪律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在新农村建设中确实起到了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村利益格局的变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农村村级经济脆弱,农村党员教育乏力等原因,部分农村党员在思想上还存在党性意识淡薄、思想观念落后、政治素养差等问题。党员带动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难以发挥。具体表现为:

第一、理想信念淡化,积极性受挫。受社会变革利益格局的变化的影响,在少数农村党员中存在“理想淡化”问题,他们不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矛盾,认为理想是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农村收入差距拉大,勤劳致富的农民生活越来越好,少部分农民仍然在为解决温饱问题奔波。党员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对党的整体利益的关注度下降,甚至淡漠。思想上困惑迷茫。再一个原因就是要求党员尽义务多,但是对党员权利重视少,忽视了对老党员、困难党员的关怀,使部分党员的荣誉感消失。挫伤了党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村级集体经济脆弱,党员干部工作繁重,待遇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干部的思想。

第二、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政治素质差异较大。农村党员文化素质比较低,接受新知识比较慢,缺少驾驭新农村建设的能力。缺乏商品意识、市场意识,极少数党员的思想还停留在小农意识阶段。少数地方党组织忽视了党员组织生活正常开展,忽视了对党员的教育与管理,而且,党员教育的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教育效果不理想。

第三、党员的示范作用表现不出来。少数党员干部,政治素质较差,自律不严,在群众中威信不高,不起到正面作用,甚至起到反面作用。

二、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的难点

第一、农村党员干部文化水平比较低,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有相当部分是半文盲党员。年龄结构、职业结构不同,经济基础强弱不同。这些都增加了对党员教育的难度。

第二、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后,许多党员外出务工,党员很难集中管理,集中学习的时间很少,一年只有在春节前后才有相对集中的时间。

第三、党组织学习教育活动难以开展。部分党员对党员教育活动有抵触情绪。他们不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对党员教育活动持怀疑态度,或者抱着无所谓态度。对学习产生抵触,甚至片面地产生对立。

第四、学习教育经费难以保障。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工作,必然涉及到经费问题,现在许多村级组织没有经济来源,这成了农村党员教育的一个难题,影响了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

县级党校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和有限的时间,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有效的教育培训,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实效性,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根据我们党校这些年来对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的实践以及我个人工作的体会,谈一谈农村党员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农村党员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一、根据农村特点,针对性地确定教育的重点内容。上级对党员教育的内容都有总体要求。而农村党员干部对教育内容又有自己特殊的需要,应当把上级要求与农民干部的需要结合起来,尽可能选择那些同本地农村党员的思想实际和生产生活直接相关、农民关注、急需解决的课题。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章对党员的要求,这是武装党员思想的理论武器;二是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这是指导农村工作的政策依据。三是农业实用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这是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途径和手段。对党员的培训应该围绕这三个方面组织教学,使教育内容体现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二、“照本宣科”、“满堂灌”是广大基层党校惯用的教学方法方式,要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活跃课堂气氛,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干部培训有效方法的同时,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特色鲜明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方法。

1、在课程设置形式上,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沿用传统培训方式的基础上,课程设置建立必修专题课和选修专题课,必修专题课以满足学员的共性需求和发挥党校自身的职能特点为基础,必修专题课层次要高,内容要新颖,要有前瞻性,要抓住农村党员干部干部“知识盲区”,要突出一个字“新”。要探索建立选修专题课的机制,以满足学员的个性需求为着眼点,通过学员自主选课的“菜单式”教学机制,进一步体现和落实因需施教的原则,增强教学的有效性,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

2、以讲授式教学为主转向研究式、互动式、案例式和模拟式教学为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农村党员培训中,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教师讲授、现场教学和互动研讨“三位一体”的教学格局。通过互动,在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课堂教学与远程教学相结合,拓宽干部培训的视野。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建立网络培训平台,广泛运用各类传播媒体、电子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成果,推动实时和远程网络培训的开展,实现培训资源的共享,增强授课的权威性和前沿性,拓宽干部培训的视野。

4、以长期班与短期班相结合,解决农村党员时间少、难集中的矛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农村党员干部长期处于基层一线,事务性工作多的特点,在抓好主体班教学的同时注意短期班培训,以一两天时间短期班为主,对应知应会应急的专题知识进行简短培训。

5、改进培训方式。首先,运用“高校+党校”培训模式“走出去”,“借地育才”。采用合作办班、委托培训、异地办学等方式,利用先进地区的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培训;其次,开设“专家讲坛”“请进来”,“借人育才”。邀请高等院校专家教授,就党员干部素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讲座,进一步开阔党员干部思路,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再次,开展现场教学“沉下去”,“就地育才”。充分挖掘县内培训资源,把培训班带到企业、田间地头、工业园区开展现场体验式教学。

四、农村党员教育的制度保障

要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做保障。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们要在积极探索实践的同时,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提炼出来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制度化、规范化,使之固定下来、推广开来、坚持下去。所以,当前要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就必须在坚持好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强调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建设,努力创新制度。

第一、要建立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归档制度。党校管理机构要认真对干部培训情况造册建卡统计分析,主体班次的材料要立卷归档存查;要制作“一表一证”(即“干部教育培训登记表”和“干部理论学习证书”),如实记录干部参加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成绩和考评情况等,登记表归入干部人事档案,证书记录每次的参训情况由干部自己保管。

第二、要建立完善农村党员干部考核信息反馈制度。干部考核组要把考核中发现的干部的特点和干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不足反馈给党校,党校根据农村党员干部的特点,确定培养方向;根据考核中发现的思想政治素质存在的不足加强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

第三、要建立完善党校教师竞争授课制度。培训前,要把培训专题公示出来,由党校组织教师公开报名、竞争择优后确定培训班授课教师。

第四、要完善教学质量评估和信息反馈制度。教学结束后,党校要向参训学员发放“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表”和“问卷调查表”,对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培训情况,评估结果作为教师年终履职考核和下次竞争授课的重要依据,反馈回来的情况为下次办班积累经验。

第五、要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在巩固现有的“三个一点”(财政拨一点、党费出一点、个人交一点)的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筹集模式的基础上,探索灵活多样的干部教育资金筹集方式,建立多渠道的干部教育培训资金支撑体系,保证各项培训任务的顺利完成。 

结语:县级党校是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主要渠道,党校要根据农村党员的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要积极探索,使教育培训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带头人。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0日 15:03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袁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