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资源共享”解民需 “村校结合”助民富
——绥阳县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主要做法

贵州绥阳县组织部 舒延智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近年来,绥阳县在抓农村中、小学校远程教育培训中,紧紧围绕“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这一工作目标,按照“以用为先”的原则,以“四因四教”为抓手,切实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同安排、同部署,确保了对教师、学生的教育教学和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教育培训工作“双促进、两不误”,为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村校结合”, 提高远教覆盖率。该县按照“资源共享、共建双赢、村校共管、共学共用”原则,制定和完善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村校结合”制度,实行村校交叉任职,做到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学校站点在利用远程教育抓好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必须与所在村“两委”统筹协调,共同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由村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兼任所辖村小学副校长,村小学校长兼任所在村党组织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并明确了村“两委”和学校在抓远程教育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由学校负责提供培训场所、培训资源(视频课件或纸质学习资料)和安排教师,并在该村“万村千乡”网页上发布节目预告,完善培训档案等工作;村党支部负责培训对象的协调和组织。通过实行村校结合,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学校站点把远程教育设备资源仅仅用于“内部”的教育教学服务,而没有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开展教育培训的做法,从而有效提高了学校远程教育的覆盖率。

“以用为先”,提高设备使用率。该县按照省、市要求,采取“5+2”、“白+黑”的学习模式,即每周一至周五的晚上和双休日的两个全天为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学习时间,周一至周五白天为教师和学生学习时间。并充分利用好学校放寒、暑假的时间和开学生家长会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群众集中教育培训。同时,还针对农民群众文化程度的差异、居住分散集中学习相对困难、以及学习需求不同等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辅导学习的方式,实现群众点单式自由学习,为农民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实用技术等方面的服务。近几年来,该县各级各类学校站点每年都要组织农村党员干部群众集中学习培训达3000余次,培训人数近10万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学校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率。

“学生连家”,提高党群参学率。该县以开展“学生连家”活动为载体,针对大多数农村家庭子女在学校上学的便利条件,通过向学生家长发放远程教育公开信和远程教育问卷调查表,宣传远程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了解产业情况和培训需求,征求他们对党的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让学生将家长的需求和意见及时向所在班级教师反馈,再有学校管理员汇总。同时,采取“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将远教学习资源通过学生向家长传送,向光盘播放点传送,供家长自己播放学习。对无条件播放课件的学生家庭,学生借回所需课件后,由就近的家庭播放点为其播放学习,在学生家庭与学校站点之间搭起一座相互沟通和联系的桥梁,从而将远程教育搬进每一个学生家庭。

该县通过开展“学生连家”活动,让远程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人人知晓远程教育,畅通了远教站点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使农民群众对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内容、形式、作用以及目的、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实现从以前的“要我学”逐步向“我要学”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这项惠民工程的知晓率和参学率。近年来,通过学生连家活动,每年都要向党员干部和群众发放远程教育公开信和远程教育调查表5万余份,收集原始的意见建议1000多条,梳理归纳后被采纳的也不少于100条以上。

 “按需施教”,增强培训实用性。为提高远程教育教学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真正让农民群众在培训中坐得住、学得懂、用得上。该县根据学校教学课程安排、教育教学特点和农村传统的作息时间、农时特点、生产规律以及农民群众的文化程度等情况,有针对性地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教育培训。如针对教师主要开展现代教育技能培训;针对学生主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培训;针对农村党员干部主要开展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培训;针对农民群众主要开展种养殖适用技术和党的惠农政策等方面的培训,从而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结对帮扶”,促进学用转化率。针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受训对象文化素质不同,居住条件、家庭状况和产业结构不同,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也不同等实际情况,该县开展了“一校帮一村”、“一师帮一户”结对帮扶活动。重点针对村里无子女在校读书的农村家庭,以及文化程度较低、居住在边远山区学习不便的贫困户等情况,发动和鼓励教师主动对接,定期或不定期把远程教育资源送上家门,进行技术、信息、知识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立体帮扶,面对面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帮助群众了解市场行情和市场信息等,同时给与一定的资金帮扶,弥补了“学生连家”所未能覆盖到的农村家庭,促进增收致富,确保远程教育真正走进每一个农村家庭,促进了学用成果的转化。如该县青杠塘镇新生村小学通过“一师帮一户”活动,对该村贫困户郑宁进行一对一的学后帮扶,使其学会了生猪科学饲养技术后,还帮助协调资金,办起了300余头规模的生猪养殖场,年纯收入达20万余元,辐射带动当地20多户群众找到了畜禽养殖、蔬菜种植或乡村旅游等致富路子。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5日 14:43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袁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