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浅谈80后党员干部的“暮气”

新疆昭苏县委组织部 李佩新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近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莫让青春染暮气》一文,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是什么,让本该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变得暮气沉沉?“若叹老只是情绪的释放和吐槽,那么精神上的早衰就值得警惕了。早衰的年轻人,有时会显得和成熟很像,举手投足都无比正确,接人待物都恰如其分,说话谈吐都深思熟虑。但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虽然不能以偏概全的认为所有80后都暮气沉重,但是在整个大环境下,谁又能不沾染些许“暮气”,尤其是在竞争激励中脱引而出的80后党员干部,暮气似乎在这一批人身上更加凸显。近日,中国网络电视台调查发现,82%的参与者对此认同。84%的人认为这是“社会病”,33%的人认为与“拼爹”、拼背景有关,32%的人认为物质压力催生疲惫感,17%的人认为当今社会选择多、诱惑多、顾虑多,消磨了年轻人的锐气。《广州日报》曾对3313名80后进行调查,52.6%的受访者自认为压力大,48.1%的人认为压力来自生存。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80后管理者暮气沉重?

一、“暮气”从何而来

(一)生活之“重”

一个社会人只有实现经济独立才能实现精神的独立。面对高房价、高物价和不景气的社会就业形势,初出茅庐的大多数80后党员干部很难不沦为“房奴”“车奴”,而在这些枷锁的背后,还是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帮助,家庭经济可观出身的80后可以通过变相“啃老”华丽转身为新生白领,而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家庭出身,不能华丽转身,只能依靠个人不懈努力实现自我的改变和改善。不可否认,和父辈们相比,青年一代有着无可比拟的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但时代也制造了新形式的磨练。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他们比父辈拥有更加宽广的人生选择,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对身处这样一个变革时代的80后年轻人而言,生活就像一部不断加速的跑步机。在这样的处境中,不管是怀旧还是叹老,表达的都是一种面对压力时,对记忆中美好过去的乡愁。

(二)刻意满足社会认知“市场”

近年来,在行政单位,80后党员干部越来越受到媒体关注,而遗憾的是,社会主流意识都是认为80后管理者的发展主要依靠了“特殊关系”,而非个人能力,对年轻人的怀疑态度和以“成熟”定能力的社会职场判断,打开了年轻人“扮老”的市场,其实不仅是中国,在世界任何角落、任何年代,只要有“市场需求”就要“供应”。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回忆一战前太平时代的欧洲时,曾经描写过一个颇堪玩味的现象: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医生都已蓄起大胡须戴上金丝边眼镜,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仅仅是为了给患者留下“有经验”的印象。年轻,成为发展的障碍,年老却成了有利条件。对年轻人的不信任遍及了当时所有的社会阶层,人们完全忘记了莫扎特和舒伯特都是在30多岁时就完成了奠定自己一生荣誉的作品。一股沉沉的暮气,笼罩在当时的社会之上。年轻人的扮老和早衰,无非是这一社会活力渐趋迟暮的表现。从上述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如今中国80后管理者的扮老与早衰也是社会不当认知市场的一种产物。

(三)职场中的“暮气动机”

西方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动机无外三大类:第一是成就动机,人们做一件事情的目的是为了有机会获得更大的成功;第二是亲和动机,人们做一件事是为了有机会跟别人有更密切的人际关系;第三是权力动机,人们做一件事情以后,对别人的影响力就增加了。我们每个人做事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动机在驱使。从以上理论,作为管理者的80后为自己身着“暮气”,是为了营造一种“成熟”现象,博得上级认可和赏识,通过“成熟”这张明信片,更好的处理各类人际关系,给人营造一种亲和的形象,通过“成熟”,80后管理者在决策过程和实施过程中,才显得“经验丰富”,从而得到更大的支持。

二、“暮气”是年轻管理者心理健康问题的一种综合反映

和70后们当年的摒弃顾虑、敢闯敢拼,以及90后们的朝气蓬勃、特立独行相比,原本充满无限活力、被寄予厚望的80后一代,显然过早地追求安稳从容的生活,过早地将自己定位在与尚且青葱面孔不相称的“中年”。可以将这样的暮气归结于80后们疲于奔跑追赶、无暇看沿途风景的负累过重,可以理解为“世界变化快”造就的他们群体性的心理迷失我们能感觉到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类在生理方面似乎越来越有保障,而在心理方面却恰恰相反,反而是社会越进步心理困扰越多。经调研、分析和归纳,目前在80后管理者中产生的“暮气”背后是常见的心理不适症状包括焦虑、强迫、恐惧、抑郁和其它身心疾病,而长期的心理紧张状态则成为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的80后管理者,更需要心理健康的保障。在注重加强管理者思想教育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加强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其德、能、勤、绩、廉以及心理素质,都能符合一个现代管理者的要求。

三、如何使“暮气”消散

(一)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社会时代环境和价值观作为评判标准,在上一代人的眼中,下一代人总是正在垮掉;在下一代人眼中,上一代人又往往是冰冷与个性全无的。以自己的标杆来评价“他们”的80后,结论难免失真。所以,真正理性的判断是:不必将80后与集体“老”去的一代画上等号,但须正视这个群体中正在弥漫着的暮气现象。正如一些观察者所指出的,青年社会中的暮气现象,其实可以分为两种,一为“老年的青年”,80后的年轻人充其量不过30出头,但他们无法体验“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过的是负重前行的中年人日子;还有一种是“老练的青年”,不同于人们的传统认知,一些80后并不“如初生的虎犊、如海洋中不断增生的珊瑚岛”,他们活得比这个年龄更成熟,更格外地老练。社会是一个平衡体,人生也应该是一个“循律渐进”的过程,从这样的角度来说,80后们的暮气现象无论如何都不是正常的。或者也可以说,它就像一个格外刺眼的社会征候,需要深度的制度纠偏来重焕青春。对于那些“老年的青年”来说,当下最需要的是制度性的解压,与收入分配体制的调整,让社会多一些正能量,让我们整个环境不再暮气。

(二)年轻管理者需要做的

1、生活中的心理和谐

作为80后的管理者既要看到如今社会生活大环境,了解到如今改革近三十年来,享受改革带来的物质精神成果的同时,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经济文化的新浪潮和新困境。作为年轻管理者只有实现心理和谐,才能面对困难,做出理性判断和科学决策。心理和谐是指对内能悦纳自我、平衡认知失调、化解心理冲突,对外能适应社会、调整挫折反应、化解人际冲突。心理和谐要靠心理调适,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心理与行为障碍时,自我调整认识或行为以积极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能够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调节、缓解和排除障碍,才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使“暮气”消散。压力在生活中是无法避免,应该坦言接受无法逃避的压力,并正确应对。应正确认识道自己并不可能总是完美和正确,这样就可以防止自己去承当力所不能的工作,否则压力会大。对于自己能完成的事情,一定要有自信心,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压力。当你对某种事情感到生气地时候,要通过适当渠道表达和发泄,这样会减轻压力。

2、社会人际关系中的自信

尽管80后中也不乏泡泡网创始人李想这样的创业先锋。还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正以一种改良而非改革的方式解决旧模式和新想法之间的冲突,将自己的创意和活力融入工作和生活中。暮气只是表面的妥协,始终隐藏不了内心的朝气。其实,社交问题不是只有80后才面临的难题。年轻人首先要学会在各种社交场合找准自己的定位,说话要得体。其次要在生活中建立自己的“小圈子”,多与老朋友交流、沟通,并慢慢接触新朋友,在交往中获得快乐,有助于强化积极行为。年轻人要认识到,青春就是要有压力才有追求。面对压力,态度决定一切。正如白岩松所说,“每一代年轻人都不容易,你们现在担心房贷,我们那时住地下室,从没想过有一天会有自己的房子。青春从来就是不容易的代名词。”年轻人要保持自信和理性,逐步改善环境。在求职时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表现积极进取,才能得到招聘者的青睐。

3、职场中的自我调节

80后作为新生代的职场管理者,经历了国家改革开放浪潮,经历了经济社会的日新月异,是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见证人。面对五花八门的职场规则和繁复多工作和生活要设置目标和重点,合理利用时间和资源。要按照轻重缓急,集中处理需要及时处理的任务。不要期望在短时间内完成一项复杂的工作,要将复杂的事件分解各个部分,并逐步解决,这样会缓解压力。在一段时间内,最好集中完成一件工作,不要几件工作一起去做。做事要从实际出发,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要安排必要的放松和休闲的时间。要注意预防和医治;注意环境的改善,工作生活环境主要是色彩、温度、采光等,心理环境要处理协调人际关系。要提高改善自身的应付能力。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工作目标和生活目标,要多享受工作,增强成就感。适当参加一些健康、高雅、文明的误了娱乐活动。

梁启超说过,“苟学校青年能人人磨炼其脑力,坚定之意志,倡为风气,普及全国,则诚国家无疆之福也。”社会要能容忍年轻人的个性,让年轻人可以不怕失败,自由选择,才能让年轻人朝气蓬勃。不断进步、日趋复杂的社会为现代人带来了日益凸显的情绪危机,来自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和精神孤独等方面的压力,使许多80后管理者背负了很多心理问题,遇到了很多心理障碍。年轻人有朝气,社会就有朝气;年轻人有光明的前途可奔,社会的未来就一片大好。扫除笼罩在社会上、徘徊在青年管理者心头的暮气,需要社会对他们敞开更多的机会之门,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广阔的上升空间。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让年轻成为资本而不是不足,让锐意进取、活力四射的青年精神成为社会风尚。说到底,唯有全方位地激发了一个社会阳光明媚、朝气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创造出人人能实现理想预期和无限信赖的拼搏创业环境,生活在其间的年轻人,才不会被生活的重担和现实的逼仄压弯脊梁,才会一扫笼罩于心头的暮气,重拾理想、意气风发、敢想敢干,才会在众所期待中,承担更多责任。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5日 14:36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燕妮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