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湖北省保康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弱势群体党员教育管理问题研究

湖北襄樊保康县财政局 高小桐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人类的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加快推进,有效突破了制约我县发展的“瓶颈”,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长足进步。然而,伴随着经济转轨和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变革,贫富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党员弱势群体问题更加突出,弱势程度不断加深,成为阻碍我县实现新一轮跨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弱势群体党员的教育管理,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扶助,引导他们尽快摆脱贫困,逐步达到小康生活水平,更好地体现党员先进性,是我县今后经济社会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维护我县社会稳定、构建和谐保康的重要课题。

一、弱势群体党员的现状分析

据初步调查统计,在我县离退休老党员中,大部分的老党员因身体疾病、突发事故等因素,生活状况不尽人意,晚景令人担忧。再加上流动党员中的部分生活困难者,这一起基本上就构成了我县党员弱势群体的整体。

不难看出,我县弱势群体党员这个整体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1)从生存状态来看,他们是党员队伍中的困难群体,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对于他们中相当多的人来说,生计问题已压倒其他问题而成为首要问题。(2)从其思想情绪来看,则表现得更加复杂。一方面,他们中的许多人是老职工、老党员,长期受党的教育,有比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和先锋队意识;但另一方面,作为改革中的利益受损失者和被社会边缘化了的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对现实又有着这样那样的看法,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埋怨情绪,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包括当前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很高。长此以往,离开党组织的有效管理和教育,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难以更好发挥,久而久之,难免会使他们党的意识淡化。(3)从与党组织的关系来看,或由于所在单位的党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或由于人事关系发生变动而没有新的组织归属等等,使得他们中的许多人与党组织处于游离半游离状态,相当大的一部分党员无心也不能按时过组织生活,如果党组织长期与所属的党员脱离联系,就不能及时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其成员进行政治动员,其战斗力也必将大大削弱甚至名存实亡。

做好对弱势群体党员这一个整体的教育管理,是当前我们搞做好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科学探索加强对全体党员教育管理的一个严重挑战,是我们正在积极寻求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山区贫困县,我县仅农村党员弱势群体的涉及比率就如此之大,充分表明我县的扶贫工作将会十分艰巨,与奔小康的要求相比,现在的工作步伐必须加快。

多年来,我县积极探索加强对弱势群体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力求建立解决下岗工人再就业和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长效机制,实践得出,要做好这一重要课题,首先必须从经济上着手,只有从经济上解决了问题,才能最终从政治上搞好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我县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努力:

一是重抓工业兴县战略。以培育磷化产业为主线,做大做强工业主导产业,并力争延伸产业链,加快产业实现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工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进程,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大规模地向县城集中,使三产的人口与资源比例得到进一步优化,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农村弱势群体党员从土地中溢出、城镇下岗失业党员再就业、社会闲置劳动力转移、弱势群体党员增收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二是加快农业产业转移。有内部转移和外部转移两种形式。内部转移就是实现单一粮食种植业向经济作物种植业和林、副业的转移,我县以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为主线,大力拓展黄姜、茶叶、烟叶、桑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促进了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副产品附加值,从而有效地吸纳了剩余劳动力及失地农民就业,同时,规模经营的方式也成为今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导向。外部转移则是实现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我县当前最主要的做法就是鼓励打工经济,把劳务开发摆上突出位置,创新培训机制,实行劳务派遣,加快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是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完善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开发式扶贫,加大力度实施小额信贷扶贫和“造福工程”,保障弱势群体党员的基本生活需要是我县从经济上对弱势群体党员的又一个有力保障措施。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支农扶农惠农政策,为低收入者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并帮助解决务工者的住宿、子女就读等后顾之忧;对因天灾人祸等不可抗拒因素陷入困境的党员弱势群体,及时组织慰问,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政府坚决承诺为民办实事项目,真正使党员弱势群体得到实惠。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解决了广大弱势党员群体走出家门、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的后顾之忧,做到了从“内部造血”而不是单纯“外部输血”,打造了我县扶贫济困的新格局。

应该说我县在加强弱势群体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关注弱势群体党员,加强教育管理,切实扶弱济贫,真正建立起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补、难有所助、安居乐业的社保体系任重而道远。

二、加强弱势群体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弱势群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所形成的社会结构中,参与社会生产和分配的能力较弱、经济收入较少的社会阶层,他们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阶层。弱势群体的产生,既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在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自力更生的能力薄弱是弱势群体产生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弱势群体也是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下的产物。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传统农业的逐渐落后,收入增加的难度巨大,导致农村弱势群体党员人数的增加;社会经济结构的转轨,大量企事业单位破产改制重组,部分党员职工失业下岗,自谋生路,使得他们失去了“铁饭碗”,无法享受原有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加上家庭拖累使得他们也加入了这一群体。此外,党员因年老、疾病、无法预计的事故、天灾人祸等因素也使得他们成为党员弱势群体中的一份子。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5日 16:20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