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坚守在雪域高原上的支教者:胡忠 谢晓君夫妇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1

胡忠 谢晓君夫妇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这样评价胡忠、谢晓君:他们的高原红,是阳光的沉淀,也是心中澎湃的热血在脸上的体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新鲜最健康的红润。这一票我要表达向他们的敬意和赞美。

  推选委员于丹说:

  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颁奖辞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

  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

  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事迹回溯

  两人均为四川藏区福利学校志愿者,教师。

  在去藏区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2000年,胡忠在晚报上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念头。他带着妻子到当地考察后,两人为当地的艰苦状况震惊。胡忠下定了决心,妻子支持他的决定。这时候,他们的女儿刚刚出生不久。

  孤儿学校处在海拔3800米的康定县塔公乡,是一所福利性质的民办公助寄宿制学校。这里是甘孜州13个县的汉、藏、彝、羌四个民族143名孤儿的校园,也是他们完全意义上的家。胡忠以志愿者身份来到塔公乡,300多元生活补助是他每月的报酬。

  2003年,在丈夫的召唤下,妻子带着三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

  谢晓君音乐学院弹得一手好钢琴,可学校最需要的却不是音乐老师。生物老师、数学老师、图书管理员和生活老师,三年时间里,谢晓君尝试了四种角色位置,顶替离开了的志愿者和支教老师。

  2006年,8月,一座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木雅祖庆"创办了,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保姆。今年2月,她甚至把工作关系转到康定县,并表示"一辈子呆在这儿。"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3日 14:47 来源:央视网 编辑:肖志刚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