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2012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吕映红先进事迹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扎根农村的“留守妈妈”

——记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枳沟小学教师吕映红

  对于那些单亲家庭孩子、留守儿童,她给予了无私的爱,不是母亲胜似母亲,她的学生都叫她“爱心妈妈”。

  在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有一位颇具知名度、颇受人们尊敬、被当地父老乡亲亲切称为“留守妈妈”的山区小学女教师。在偏远农村从教28来年,她由一名民办教师成长为“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当她以优异的教学成绩赢得众多城区学校送来的“橄榄枝”时,她总是谦逊地说:“我出身农民,是农村抚育了我,我离不开农村。”为了让村里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工作,她把自己的家办成了“替补学校”,留守儿童放学后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家。她,就是枳沟镇枳沟小学的吕映红。

  吕映红,女,现年51岁,她献身农村教育,热爱儿童,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来关心照顾,用爱心和智慧呵护每一位学生,被誉为留守儿童的“老师妈妈”。她执著坚守、创新实践,探索的“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习作教学法,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被誉为“吕映红教学法”。她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多篇,形成48万字的书稿,成为齐鲁大地教书育人的楷模。

  “留守妈妈”,用爱心为学生撑起一片天

  扎根农村,热爱儿童,对儿童怀有神圣而又永恒的感情,这是吕映红执教生涯中最突出的特点,更是支撑她执著坚守、教书育人,取得人生辉煌的思想动力。特别是近年来,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大幅增多,父母外出打工,大多由爷爷奶奶来带的实际情况,她把家办成了8小时之外的课堂。每到学校的放学铃声响起,我们就会看到排着队的孩子们往吕老师家里走,因为那里是他们的心灵港湾。用常年在上海打工的张晓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在外很安心,不像其他工友那样整天牵挂孩子,因为孩子在吕老师的家里”。

  如果说起吕映红对孩子、对留守孩子的独特的爱,还要从她的教学生涯中的“十年理发师经历”说起。吕映红所在的农村小学属于偏远山区,孩子们理发比较困难,一是会理发的人少,二是学生家长大都顾不上孩子。班上的孩子因此一个个灰头土脸、蓬头垢面。她决心学会理发,让学生“精神”起来。可是,当拿起理发剪子的时侯,面对学生她又犹豫了,如果理得不好,怎么办?最后决定,先拿自己的女儿做实验。女儿刚刚上小学,还不懂得“揽头剃没有好手艺”这个俗语。女儿很高兴地坐在小板凳上,头任妈妈摆布,费了好大劲,理完了发。当女儿照着镜子的时候,哇哇地大哭起来。这件事,也许给女儿留下的印象太深,每每提起,总是说:“妈,你太偏心了,为了你的学生,你把我打扮的那么丑!”吕映红每次都是带着歉意说:“还别说,现在来看,那是最酷的发型。”

  通过请教镇上的理发师傅,吕映红最终学会了理发,而且水平很不错。从那以后,班里的学生哪个需要理发了,她就是孩子们的义务理发师,就这样一直坚持了10年。

  在诸城市,人们所熟知的吕映红,不但是一名教学优秀教师,更是一位颇有爱心,充满责任感的“老师妈妈”。

  吕映红对班上的每一名学生都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爱护,她的爱像阳光一样温暖着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对那些单亲家庭孩子、留守儿童,她更是给予了无私的爱,不但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在生活、思想、身心健康、道德养成等方面给予关爱,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群众为此送她“老师妈妈”、“爱心妈妈”、“留守妈妈”等雅号。

  “这个冬天天气变化无常,前些日子,体弱多病的我突然感冒发烧,吕老师陪我到社区卫生室打完针,坐在我的床边给我送水、喂药,陪我说话逗我开心,看到她亲切的面容,让我想起了疼我爱我的妈妈。我感激得哭了……”这是学生王某一段发自肺腑的话语。

  王某是吕映红班上一个单亲家庭孩子,母亲因病半年前去世了,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为的是赚钱好养活体弱多病的奶奶,供给王某上学。王某这个只有11岁的孩子,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天既要自己下手做饭、照顾生病的奶奶,又要坚持上学,经济上不富裕,生活很艰辛。

  吕映红得知后,把王某当成了自己的女儿来照顾,不但在思想上鼓励她、安慰她,而且生活上照顾她、资助他。一次,王某感冒发烧,但这个孝敬的孩子,还惦记着自己的奶奶,更想念去世的妈妈,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扑簌簌地流了下来。吕映红把这个孩子搂在怀里,安慰她、鼓励她。“老师,您就是我最亲最亲的妈妈,从今以后我就叫您‘老师妈妈’好吗!”王某哽咽着说。吕映红抚摸着这个孩子,动情地说:“好呀,老师当然愿意当这个妈妈了,我还害怕做得不好,不够格呢!”从此,王某就有了一个令她自豪的妈妈。在吕映红的悉心照料下,王某找回了童年的天真烂漫,变得活泼开朗起来了。

  据王某的家人反映,过去三年时间里,吕映红经常给她送这送那,仅资助现金就3500元。同时,吕映红还发动班上的同学当志愿者,轮流到她家帮助干家务、照顾奶奶。

  “做学生的‘老师妈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这是吕映红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也是她孜孜以求的至高境界。她认为:关爱学生这既应该是老师的一种本能,更应该是一种神圣的感情。

  “我要当好全班同学的‘老师妈妈’,应该了解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 吕映红对学生怀有持久的、炽热的情怀,也一直用这种情怀来激励自己一路前行。

  在吕映红的教师生涯中,数不清的困难学生得到她无私的帮助。吕映红课堂上是是全班同学的老师,课后就是他们的“妈妈”,给了学生无私的、博大的爱。

  吕映红从教28年,受到过她资助的学生有多少,连她本人也说不清。从她的家人对其中数额较大的记录中可知,她仅资助学生的现金就达5万多元。在吕映红的带动下,她所在的枳沟小学,每一位教师都和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以及特殊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等结成了帮扶对子,人人都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子女一样关心爱护,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这里的校园暖融融!

  创新标兵,一路走来一路探索

  创新是一名教师的天职。教育教学创新,说起来简单,对于一个偏僻的农村小学教师,对一名“民转公”教师来说,难度还是相当大。

  1984年,刚满21岁的吕映红当上了村办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那是一所偏远的村小,这所小学一个班级、24名学生,只有吕映红一名教师,语文、数学、思品、音体美等所有学科,她一人“大包班”,每天,前勤后勤连轴转。她严格要求自己,起早贪黑,早晚办公、学习,自觉按时上课,领着开展学习、活动,没有给学生误过一节课。半年时间,就是在这个只有她一个老师的村小里,她所教班级的学科成绩质量优秀。

  就是在这个村小里,她申报了山东省重点规划课题。在当时,她的经历可以说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她的课题是包办制下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她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形成厚重的材料,找了一个周末,她坐上车就来到了济南,找到了山东省教研室,由于周六不上班,她就把材料从门缝底下塞了进去……就是这一次“盲动”,引起了省教研室专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包班制”,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政府每年都在重视新教师的录用工作,教师队伍也得到了优化的提升。直到现在,潍坊市还在每年以1500左右的数量引进教师。

  吕映红在班主任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8年,在她的带领下,一大批年轻的优秀班主任快速成长起来。为了引导任课教师也来关注学生发展,形成关心关爱的浓厚氛围,她倡导建立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定期“会诊”学生学习、品德和其他情况的制度。去年,潍坊市在深入剖析、挖掘吕老师典型做法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定期学情会商制”等12项学生管理新做法。

  为了尽快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吕映红经常利用星期天、寒暑假,往返40多里路,到诸城市直学校向名师请教教学经验,交流教学体会,甚至到外地听课,自费到外地聆听专家报告。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撰写了48万字的教育札记和教学心得文章,其中,50多篇文章在省级以上获奖发表;形成书稿三部:《家有儿女初长成》、《学生是最好的“老师”》、《为你修得生花笔》。

  吕映红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探索实施“合作学习”、“愉快写作”、“ 自主互动、个性赏读”等阅读教学法,开展“分层次、步步高、探究学习”数学教学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能力;开展“一周无错题”、“写作小能手”、“小小书法家”、“背诵大王”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是“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习作教学法,更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该项研究在山东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获得潍坊市级成果奖。她多次举行诸城市、潍坊市级别的公开课、观摩课,并先后荣获诸城市、潍坊市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特教师、课改先进个人等荣获称号。

  现在的吕映红年过半百,虽然已经两鬓斑白,而且多种疾病缠身,但是依然埋头在教学一线,担任着枳沟镇枳沟小学四年级33名学生的班主任,教着语文、数学、思品三门学科,依然忘我工作、顽强拼搏,依然经常外出作报告,举行观摩课、公开课。虽然她头顶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桂冠,担任着“吕映红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但是她依然是那样谦逊,那样朴实无华。

  教学名师,“自主互动、赏评结合”教学法影响深远

  育人为本,提高质量,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吕映红始终这样认为,也是这样实践。“轻负担、高质量”在她的课堂上完美地呈现出来。

  吕映红一直认为: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自主性教育”、“赏识教育”是她一直以来的追求。她说:“赏评是最好的‘教法’,学生是最好的‘老师’。”吕映红老师经过10年的探索实践,创立了独具魅力的“自主互动、赏识结合”系列教学法。

  吕映红的作文教学改革开始于10年前,而她改革的灵感最初来自于她在自己孩子身上所做的一次不经意的“试验”。因为忙于备课和批改学生作业,吕映红有时候顾不上为自己的两个上小学的孩子辅导作文。有一次,两个孩子拿着作文让她批改,她顾不上,就教两个孩子互相批改作文。没想到,这让孩子从中受益不小。这件事给了吕映红以启发,于是,她尝试着将自己孩子互相批改作文的做法运用到了作文教学中,开始了“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作文教学法的研究与探索。

  吕映红的“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习作教学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重视学生作文过程的完整性,通过引导学生赏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合作交流,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自主互动”是教师在作文批改中“放权”,让每名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的过程,调动每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赏评结合”是将作文的赏析和评改结合起来,改变作文批改和讲评脱节、反馈不及时的弊端,缩短作文评改的周期,从而提高作文评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吕映红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的教学情景中,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其教学过程,就是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思考,给学生搭建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平台的过程。不仅如此,欣赏和评价作文的过程,也成了学生增强写作信心的过程。据统计,仅2010年以来,吕映红所教的学生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文章达240多篇。

  为了提高“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习作教学法实践研究水平,连吕映红自己都不知度过了多找个食不甘味、夜不成寐的日日夜夜。她主动邀请校内外领导、老师以及诸城市教研室的教研员们来到的班级听课评课,虚心听取众人的意见和建议。

  执著坚守,十年磨一剑。吕映红所创立的“自主互动、赏评结合”的习作教学法,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的一致认可。

  2007年10月,诸城市小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暨教研组长论坛在枳沟小学举行,全市所有小学校长及教研组长100多人参加会议。吕映红举行了一堂习作赏评公开课,并在会上做了《赏评,使作文教学活起来》的经验介绍,赢得了与会领导及教师的广泛赞誉。全国语文教育专家、诸城市教育局局长李庆平给予现场点评。《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课程》、《教育创新》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

  2008年9月,吕映红创立的“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作文教学法获得了潍坊市创新奖、潍坊市政府教学成果奖。

  2009年5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副主编尤炜在潍坊市教科院专家崔秀梅、李秀伟陪同下,到枳沟镇枳沟小学考察调研,认为吕映红的“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作文教学法,改变了习作定题、定时,教师评语的传统做法,解决了多年来未能解决的写作难的问题,是读写结合的成功范例。

  因为‘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习作教学法的改革实践,吕映红多次在省、市举行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省内外前来枳沟小学观摩学习的达5000多人次。目前,这种“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习作教学方法已在市域乃至省际推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8年来,吕映红以其顽强拚搏和创新实干精神,先进独特的教育理念,取得了事业上的一个个辉煌。

  当谈起这些成绩时,已经两鬓斑白的她谦逊而又激动地说:“是学生成就了我,我爱我的学生。我只有更加勤奋工作、无私奉献,才无愧于各级领导的信任,无愧于同志们的支持,无愧于我深爱着的每一个学生!”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2日 16:23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