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一个五届十七年基层人大代表的四十年坚守

云南省盐津县委组织部 唐万洪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张昆照,1972年加入村干部队伍,1987年起先后在云南盐津县柿子镇的岔河、水平、柿子、三河、太平5个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成为盐津任职时间最长,从未间断的村干部。四十年的沧桑岁月,使他从村辅导员、文书、副村长、副支书干起,铸炼成一名优秀的村总支书记。因他办事公道、工作务实、群众基础扎实,四十年间当了五届十七年的人大代表,被村民形象地称为“群众口舌”。

危情时刻不退缩的人大代表。“关键时候看干部、危情时刻看代表”,这是张昆照担任四十年村干部、五届十七年基层人大代表处理急、难、险、重工作任务的法宝。1992年7月13日柿子遭受百年难遇的洪水灾害,连续三天大雨,使柿子境内河水暴涨,受白水江等3条大河洪水的挤压,柿子集镇形成“丁”字形交汇区,导致洪水不能及时排出,集镇几千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刚到任支书的他一边向上级汇报情况,一边把班子成员分成5个小组,组织群众向高处撤离,帮助老人和孩子迅速转移,保护国家和群众的重要财产。正是他的正确指挥,沉着应对,才使群众的损失降到了最低。这只是工作的一个缩影,张昆照总是在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抗击冰凌、抗旱自救、应急处突等工作中身先士卒,亮剑战斗。“张支书是人民的好代表,过年都没有回家,始终和困难群众在一起,办理急事、处理难事、解决困难!”一朱姓村民这样告诉我们。

转战五村不后悔的人大代表。“哪个村的工作推不开,我就要把张昆照调往哪个村”,这是原柿子镇党委书记杨道顺的讲话。它即是对张昆照同志的鼓励,也是对他出色工作、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充分肯定,每个村现在都留有他的工作亮点:在岔河村,他力促发展竹子、杜仲、五倍子等万亩产业,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在水平村,他大力推动乌鸡养殖、生姜种植、竹编工艺等特色产业,使水平背篓、竹椅、簸箕等远销周边县市;在柿子村,他全力带动外出务工、自主创业等发展,发展村域经济;在三河村,他把提高乡村公路通路条件、提升中低产田地产量、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等作为工作的中心;在太平村,他把橘子产业发展、文明创建、新农村建设等有机融合,创造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太平模式”,被《云南日报》、新浪新闻中心等作了专题报道。不管在何地任职,他都充分履行人大代表职责,采取提议案建议意见的形式,助力村级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改善。有记者请他说工作感受时,他只淡淡一笑说:“四十多年,当了五届十七年的人大代表,我虽然苦点,但长期的走村串户我身体锻炼好了,群众也富起来了,我不后悔……”

即将离任无遗憾的人大代表。今年63岁的张昆照选择了离任:我年龄大了,很多思想、方法跟不上时代和发展形势了,要把机会留给年轻人和致富能手!从青年到暮年,张昆照把一生都给了基层,献给了人大代表事业。他对基层人大代表工作的完美总结是:一戒“随”,要严格要求、把住小节;二戒“浮”,工作上想实招、做实功、求实效;三戒“急”,要以人为本,多谋事少谋人;四戒“骄”,向同行学习、向群众学习,找准自己的位置;五戒“滑”,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躲避困难,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责任,打得赢硬仗;六戒“懒”,要在工作中提出新见解,理出新思路,落实新举措,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处事立业。

这就是张昆照,我们读懂了他四十年的平凡,感受到了他五届十七年基层人大代表的真实。因为业绩突出,他和他所在的村,多次受到国家、省市、县镇的表彰,1996年至2013年,他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的嘉奖,并多次被评为省级或市级优秀总支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优秀基层人大代表。他所在的太平村,两次被评为省级文明村、一次被评为省级优秀调解单位,2008年,太平村还被评为国家级“平安家庭”建设示范村。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4日 14:42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楠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