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当好基层干部要淡化三个心理落差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委史志办公室 徐学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广大基层干部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组织发动者,代表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但由于机制和体制等多种原因,一些基层干部感觉事业没奔头,工作没劲头,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做好一名基层干部,必须要淡化三个心理落差。

一是要淡化自身收入与致富大户之间的心理落差。

一般来说,基层干部视野开阔,头脑灵活,大都能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能手,但由于工作原因,绝大多基层干部未能发家致富,仅凭着微薄的工资收入养家糊口。有的基层干部看到农村中的致富大户日进斗金,一天的收益超过自己一月甚至一年的工资,就眼红耳热,越比越没工作的干劲,越比越没做事的热情,甚至形成“党票不如钞票,当干部不如当个体户”的错误认识。

做好一名基层干部,不能拿自身收入与农村的致富大户比, 而应像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那样乐于比差。吴仁宝不拿全村的最高工资、最高奖金,不住最好房子,只要基本工资。他说,如果跟老板比,自己的工资太少了;但是同全国村支书来比,我比他们还高,同国家公务人员比,我看也不少,所以我已经满足了。正是由于吴仁宝乐于比差,才赢得广大群众的口碑和信任。

二是淡化辛苦付出与得到回报之间的心理落差。

基层干部工作在农村第一线,条件艰苦,任务繁重,一些基层干部觉得自己付出的太多,当干部吃了亏或者干脆撂挑子不干,个别的甚至因此以权谋私,收受贿赂,大捞特捞,败坏了党风和政风,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领导就是服务”,这是党员干部从政的行为规范与人生指南。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做好一名基层干部,必须多吃苦,多付出,这样的基层干部才有权威,经济才能发展,群众才能得到实惠。在付出与回报的关系处理上,老书记吴仁宝对自己的要求总是付出大于回报,以此来推动基层工作的开展。吴仁宝以住房为例形象生动阐释了干部的付出与回报对搞好农村工作的重要性,他说:“如果我先住新房子,人家没有住,老百姓积极性就差了。所以老百姓住好房子,我不住好房子,要为老百姓去服务,老百姓就高兴,就有积极性。”

三是要淡化扎根基层与晋级升职之间的心理落差。

目前,基层干部上升通道较为狭窄。对村级干部来说,本事再大,工作再好,当上村支书也就到头了,也成不了国家干部。对乡镇干部来说,工作几十年也只能做一个副科级领导。加之现有的工资制度和行政级别挂钩,基层干部不但升职无望,而且晋级加薪同样也是无望。而基层又是农村工作的最前沿,计划生育、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社会治安等工作面广量大,事务繁杂,由此一些干部产生了不愿扎根基层的心理。

其实,艰苦的基层环境最容易锻炼人才、培育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也多次强调,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做好一名基层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扎根基层的思想。只有扎根基层,深入群众,融入群众,才能关心民生,体味民艰,才能在基层的大熔炉中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练本事。挂职小岗村的村官沈浩同志可谓是扎根基层的优秀干部中的典型代表,他连续两轮在小岗村挂职帮扶,不计个人名利,不计个人得失,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六年的时间里他回家总共不到百天,将小岗村建设成了现代农业的示范村、制度创新的实验村、城乡统筹的先行村、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忠实地履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在广大干群心中竖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当然,激发广大基层干部想干事、敢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的热情,还应从政策层面进一步完善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奖惩、激励保障、人文关爱等方面的制度文化建设,让广大基层干部中想干事者有机会,敢干事者有舞台,干实事者有荣誉,干成事者有回报,不干事者丢职位,切实引领和激发广大基层干部淡泊名利、立足岗位、扎根基层、为民服务的干事创业热情,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1日 10:01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楠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