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服务群众 贵在细节

山东省威海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邵惠滨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常听周围的人说,要为群众提供更满意的服务。但如何才能做到“更满意”,我心里总感觉好像斗大的馒头——无从下口,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万事开头难”吧。不过随着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渐渐地明白了,原来,“更满意”的关键就在我们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的细节当中。

去年,我曾跟随一位领导干部去看望一位困难群众。我们到了的时候,他正在门口收拾自留地,见我们来了,直接往裤子上擦了擦手上的泥,就拉着我们进了屋里。他非常热情地给我们搬来凳子坐,端来茶水,我们连忙道谢。这时,有两个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个是那把凳子,我当时偷偷瞅了一眼,凳子上面很多灰尘,还有油渍;另一个细节是那个杯子,白色的搪瓷杯上已经结满了厚厚的茶垢,茶叶也都不是什么好茶叶,我能清楚地看到上面也漂着些许灰尘。但那位领导干部却毫不犹豫、非常自然地坐在板凳上,喝着茶水,跟群众聊起来。我们聊了好长一段时间,询问了他的病情,也了解了一下他最近的困难,他说:“我没啥困难,你们待我像亲人一样,真是太谢谢你们了。以后没啥事,常来家里坐坐!”

板凳上一坐,茶水一喝,跟群众的距离就一下子拉近了。如果这时候,怕弄脏裤子不肯坐,怕喝坏肚子不肯喝,老百姓心里肯定有想法。面对老百姓,如何才能让群众敞开心扉说话,其实并不难,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办到,它就好像开展群众工作的一块敲门砖,能帮助我们敲开老百姓心里的那扇门,让群众说出掏心窝子的话。

群众工作走向深处,就是如何为百姓提供更优质、更满意的服务,这就需要从细节上深入,把我们对群众的感情和认识从细节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不弄虚作假,不矫揉造作。在群众工作中,千万不要小瞧细节的作用,一句暖人心的话,一个自然的动作,一个会心的微笑,都能帮我们把工作做到百姓心坎儿里。相反,有时候却因为一句伤人的话,一个蹩脚的动作,而让好事变坏事,即使做了好事,群众心里也未必领情。恰如习总书记所说:“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得好不好,从哪里看?我认为,往大了说应该对照规章制度、党纪国法之镜,往小了说可以借助细节之镜。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人深层次的修养,就像人的一扇心灵之窗,透过窗户,我们就能看到他的心里是否真正装着百姓。

去年7月份,习总书记的一张“卷裤腿儿”的照片一经刊发,立刻走红,引来全国人民集体关注和点赞。当时习总书记到湖北考察,一下飞机就冒雨来到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问题来了:国家领导人包括习主席的照片千千万万张,为什么走红的会是这张照片?原因很简单,三个细节:皮鞋、裤腿儿、雨伞。旧皮鞋反映出他朴素的一面,卷起的裤腿儿、撸起的衣袖反映出他务实、实干的一面,亲自举着的雨伞反映出他亲民、接地气的一面。通过这张图片,习总书记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一览无余。

细节就像放大镜,透过这面镜子,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党员干部最真实的想法和做法。机关干部是否经常下基层,看看他鞋底上的泥土便知;是否密切联系群众,看看他手机上的通话记录即可;是否真正夙夜在公、勤政为民,看看他办公室的灯就行。

人们常说:“一沙一世界”,细节虽然很小,但往往能起到大作用,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细节的积累,乃是大成之始也。服务群众的工作就像一棵大树,细节就是树叶,唯有依靠树叶的光合作用源源不断地制造有机物,这棵大树才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4日 10:0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楠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