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掌握中医“四诊法” 传递基层“正能量”

甘肃省甘谷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李春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古语有云:“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俗话又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要修好高楼,首先要打好地基,而要打好结实的地基,关键是要当好基层干部。这千千万万名基层干部,仿佛就是一个个细壤、就是一条条细流,汇聚成巨大的滚滚春潮,带领着几亿基层群众,去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中国梦”。因此学习和掌握中医“四诊法”,才能更好的“铁肩担道义”,传递“正能量”,担当起人们群众的“贴心人”。

“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中医“四诊法”。

“望”——望民情。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干部是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他们是政策的宣传员、群众致富的信息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项目实施的调研员……他们走村串户,田野里、树阴下、农家院、炕头边,与人民群众促膝交谈,群众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他们都记得清楚。在望民情、访民意中,掌握着农民群众的一本本明白账,感受着一个个村庄、一个个家庭“旧貌变新颜”的感人故事。

“闻”——闻呼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板桥的诗句,道出了基层干部的心声。基层干部处在基层,常常带着课题、项目到村组、企业、社区、学校、敬老院、卫生院等基层单位蹲点调研,他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掌握基层发展的第一手资料,清楚存在的问题。他们帮助农村建班子、谋发展、促和谐。他们在访贫问苦的过程中,实现着自己人生的核心价值观。

“问”——问良方。孔子曰:“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民间谚语有:三个臭皮匠,合成诸葛亮。大多数基层干部都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在群众心中他们是“万金油”队伍。正是因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实际,要求他们不耻下问,甘当小学生,向人民群众学习。所以他们几乎每天都要下基层,向群众“问”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问”惠民富民政策落实情况,“问”建设美好乡村的意见建议,“问”群众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问题,“问”阻碍农村建设和发展的病根……他们在“问”中思考,在“问”中理顺思路,在“问”中寻找良策,一个又一个疑难问题,在他们的“问良方”中得以圆满的解决。

“切”—— 切症结。他们总是秉承“办法总比问题多”的箴言,没有因为基层条件艰苦,提拔缓慢或遥遥无期的实际情况,也没有想着等待船到码头车到站,他们用智慧分析农村问题的根源,为问题“切脉”,他们修桥补路、改渠改水、开展危房改造、建设美丽乡村、树立文明新风等等。他们为群众福趾出力流汗,既做锦上添花之事,又行雪中送碳之举,以基层干部的敬业之心,“切”要害,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让群众见到了实效,得到了实惠。他们用真心架起了与基层群众联系的桥梁,用爱心点燃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用诚心谱写了一曲曲富民强村的新篇章。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基层干部一路走来,走的是那么的艰难,辛酸和泪水在他们身上交织,怨言与困惑在他们身上融合。因为身处基层无权无势,亲戚朋友不理解;因为身处基层,见的是农民,看的是泥土,走的是田野,经常不回家,爱人子女不理解。但他们依旧风里来雨里去,以农民为伴,以土地为伍,快乐时吼上一段秦腔,无奈时滴上几滴眼泪,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在默默无闻的奉献中,感受着基层的平凡与神奇,在希望的田野上,吮吸着泥土的宁静与芬芳,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世界!

这就是基层干部的身影,这就是为基层传递正能量的化身!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9日 10:08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楠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