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年轻干部“墩墩苗”才能“拔拔高”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震雷山办事处 曾佩佩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7月14日召开的全国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工作会上,刘云山同志指出让年轻干部到基层去“墩墩苗”。稍懂些农业常识的人都知道,“墩苗”就是尽量让农作物的根系向土壤深处生长,使根系更加发达,保证作物健康成长。庄稼生长是这样,人才成长亦是如此。年轻干部只有到必要岗位上、艰苦环境中、急难险重任务中历练一番,才能把基础打扎实,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这才符合优秀年轻干部的成长规律。但年轻干部到基层去干什么、怎么干?笔者认为:年轻干部到基层去,就是要把自己理想信念、能力素质、思想意识、意志品格“拔拔高”。

坚定“乱云飞渡仍从容”的理想信念。年轻干部胜在年轻,问题也出在年轻。外面的世界诱惑太多,年轻干部容易出现定力差、理想信念动摇的情况。如果信念不牢靠,就不会安心工作、用心做事,甚至还出现“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急功近利的行为。基层是个大熔炉,基层的群众内心淳朴、勤奋朴素。年轻干部要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群众的质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年轻干部的心,使其在利益诱惑面前不动摇;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去,深入群众,体会人民群众的疾苦,才能把当干部的目的及意义想明白,就能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从而坚定理想信念。

强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思想意识。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年轻干部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力军,更应牢固树立群众思想。基层是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地方,年轻干部只有到基层去,才能将群众思想深入到骨髓、烙印在心里。到基层去,把为民服务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中、体现在工作上。面对群众困惑难解之事,年轻干部要多些“耐心”,仔细讲解;看到群众不会干之事,年轻干部要“贴心”,主动帮助;听到群众诉求困苦之事,年轻干部要“上心”,努力满足。只有真正走进群众的“家门”,打开群众的“心门”、听到群众的“心声”,才能接地气,把服务群众的思想意识加深。

提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能力素质。基层是矛盾问题突出的第一线。年轻干部不少是“出家门”、“进校门”、“进官门”的“三门干部”。他们大都基层经验缺乏,处理急、难、险、重的能力有所欠缺,尽管学识高,但处理事情的能力还有待磨练。学识、能力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形势,就达不到高水平的执政要求。所以,年轻干部要到基层去,到信访一线去,直接参与接待群众来访、包办重点疑难案件,提高处理急、难、复杂问题的能力;到项目一线去,参与征地拆迁、处理矛盾纠纷工作,增长才干;到先进地区去,学习先进理念、致富方式,提高发展经济的能力。

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品格。基层大都条件艰苦,对磨练人的意志很有帮助。年轻干部年纪轻、阅历浅,抗打击能力差、意志不坚定。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越是条件艰苦、困难较多的地方,越能磨练人的意志。让年轻干部到基层去,和群众接触,从小事中学习、积累经验。要沉下身子、扎下架子,向基层的老同志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才能真正将他们的意志品格转化为自身行动的“硬本领”。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年轻干部只有多“墩墩苗”,到基层去,真正做到“拔拔高”、“派得上用场”,才能成大器、堪大用。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23日 09:53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楠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