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曾建:立身为竹写赤诚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图为曾建(中)生前下到基层,与群众座谈了解情况。

图为曾建(中)生前下到基层,与群众座谈了解情况。

  有这样一位干部——

  从昏迷中被抢救过来,他望着组织上为他从外地请来的医学博士,第一句话是:“我们这里正建一家新医院,急需高层次人才,你可否留下来?”

  亲戚朋友让他给找工作,他都婉拒:“我不能帮也帮不了,我妹妹还在市场上卖菜呢。”

  他不打扑克,不玩麻将,只知道加班加点工作、学习。春节难得休息了,别人都在走亲访友,他在家里看《资本论》。

  ……

  身材消瘦,背累得有点微微的弯,笑起来有种直抵心底的温暖。这就是江西省吉安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市人社局原局长、市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曾建留给人们的印象。

  今年2月23日,因积劳成疾突发重病,曾建不幸逝世。曾建走了,他的精神像井冈山上的翠竹一样,挺立在人们心里,留给人们无尽的思念。

  “宁可让身体透支,不能让工作欠账”

  曾建今年已经58岁了,多年前就被确诊为肺结核。在有的人看来,这个年纪已经是“船到码头车到站”,工作没必要那么拼命,安安稳稳退休就行了。

  可他不——

  今年1月28日,担任吉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社局局长的曾建,被任命兼任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第一副院长。他二话没说,毅然担起重任,第二天,就出现在了学院筹建办公室。

  2月14日,是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会。为了一次性通过省里的评审,春节前曾建带领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准备申报材料,一直忙到除夕晚上8点才回家。从大年初三开始,他又拖着羸弱的身体连续加班,一遍遍打磨近10万字的申报材料和现场演示用的幻灯片。

  最终,学院高票通过评审,填补了吉安在全省设区市中唯一没有高等职业学校的空白。

  由于过度劳累,曾建身体差到了极点,学院通过评审后仅9天,他就因肺结核急剧恶化导致大出血溘然长逝。

  说起曾建,吉安市委书记王萍心痛不已。王萍在吉安工作六年,曾建给她留下的最突出感觉就是“放心”,每次组织交给的任务他都能出色完成。

  事实上,曾建很少在别人面前提及自己的病情,甚至连远在老家的妹妹弟弟都不告诉实情,他怕亲人拦着不让他工作。熟悉他的人都说,他爱工作,胜过爱自己。曾建常说:“我没有什么其他爱好,就是喜欢工作,宁可让身体透支,也不能让工作欠账。”只要一工作,他就会充满激情和斗志。

  2008年江西发生雨雪冰冻灾害,为了抢修通信,时任市工信委主任的曾建带队扎进大山一待就是大半个月。那时候他的一叶肺已经坏死。妻子希望他回家拿点衣物再去,曾建说:“通信线杆都倒了,我必须得忙完再回去。”妻子不知道,在山里,曾建已经累得咳血,但不顾同事劝阻,依然坚持工作。

  曾建桌上的文件从不过夜,都是当天处理完。为此,他常常“5+2”“白加黑”地工作。在原来的老办公楼里,他的办公室在7楼,由于晚上电梯停运,他要歇几次才能走上去。市政府搬进新办公楼时,向来很少提要求的他郑重提出,把原本安排在8楼的人社局换到低层——只为了方便晚上加班。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曾建半夜来电话。”很多干部对赶上了工作不放手、干不成不松手、达不到标准不罢手的曾建,心存畏惧,也充满崇敬。

  在峡江县任县委副书记时,有一次,曾建到一个乡镇检查烟苗开沟埋肥落实情况。在一块烟叶田里,村干部称已全部落实了土壤埋肥,曾建二话不说,走到地里用双手扒开土,不见一粒肥料。他当即责令镇村干部整改,并严肃地说:“讲实话、办实事,是当干部的基本要求,弄虚作假那一套,千万要不得。”之后,曾建又接连杀了几个“回马枪”,确保工作全部落实。

  担任市人社局局长期间,曾建一直牵挂从外地引进来的人才。一天傍晚,他踩着饭点前往一些企业食堂和宿舍查看,发现了很多问题。曾建一改往日的平和,严厉要求企业立即改善条件。

  有人曾抱怨他要求高,曾建说:“我们要对得起这份工资,在其位就要谋其政!”

  走进曾建生前的办公室,桌上摆放着一份工作笔记。关于吉安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作安排,足有100多项,时间已排到9月份开学。而此时距离他被任命为学院党委书记还不到一个月。

  “管好分内的事,担好自己的责”

  有人说,曾建好像生来就为了攻坚克难。

  2000年,担任吉安市委组织部组织员办公室主任的曾建,被调任峡江县委副书记。

  峡江县是个山区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谁也没有想到,分管党务的曾建竟然主动请缨,要求分管工业这个“老大难”。有人摇头:这么偏远的山区,难有作为!

  曾建不做声,抬起腿往一家家单位跑。他向相关部门问政策,向干部问想法,向企业问需求,随后,打出了一组强攻工业的“组合拳”:在浙江、广东等地组建招商站,组建驻外招商队,实行“一企一策”,大胆使用工业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2005年,他从省里抱回了一个金光闪闪的牌子——全省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分管工业五年,峡江县工业上交税金增长了近6倍。

  峡江县工业风生水起。2006年6月,组织征求意见,想让他去市工信委的前身——市经贸委任主任。

  有朋友告诉他,经贸委“没有枪没有炮,只有一杆冲锋号”,工作压力大。

  电话那头曾建笑了,“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不熟悉的地方最有干头。越是压力大,我越要来。”

  他走马上任,进园区、走企业、看项目,不到一年,跑遍了全市700多家规模企业,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先后组织实施了工业经济“6381”“双百双十”等工程项目。五年间,吉安连续捧回了五个全省工业发展年度贡献奖,“谈农业大半天,谈工业一支烟”的吉安,经济结构历史从此改写:2011年,吉安规模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被外界称为工业发展“静悄悄的急行军”。

  2011年11月,曾建调任吉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此时,摆在他面前的不光有就业、社保等全市近三分之一的民生项目,还有如何服务中心任务的难题:全市工业发展壮大了,但招工难、用工难问题却日益突出。

  曾建又风风火火地走企业、访园区,然后,他带着人社局的同志在凌晨2点多踏上了开往贵州的火车。25个小时的车程,一路上吃泡面、啃面包,连同行的年轻人都有点吃不消,但曾建却精神抖擞。他上午和遵义人社部门签下劳务合作协议,下午又马不停蹄地赶往贵阳……仅劳务合作一项,就为吉安引进市外劳动力9000多人。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不管身处何种岗位,都应时刻牢记宗旨,管好分内的事,担好自己的责,做一个上不愧于党、下不愧于民、内不愧于心的好公仆。”曾建在一份党性分析材料里这样写道。

  工作30多年,曾建创造了诸多“第一”:履历上,他是原吉安地委组织员办第一任主任、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第一任党委书记、市工信委第一任主任。成绩上,他执笔调研的“党员队伍规模研究”课题,荣获中组部调研课题评比一等奖;他任上实现了全市博士后工作站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零”的突破,在全省首创“数字就业地图”,有关做法被中央电视台报道……

  历经多个岗位,曾建为何总是能很快成功转型?

  无论是曾建的办公室还是家里,到处都堆满了书,还有一摞摞报纸,上面满是勾勾画画。曾建的妹妹说,每次见到他总是拿着文件或书在看。曾建的妻子说,全家都跟着曾建养成了每晚看“新闻联播”的习惯。

  “一天不吃饭可以,但一天不学习不可以。”这是曾建给出的答案。

  “群众的开心是最大的开心,群众的认可是最大的褒奖”

  曾建的一生,刻满“为民”。

  在峡江工作时,曾建下乡乘坐的车上必放四样东西:毛巾、草帽、解放鞋、雨鞋。而在他的手提包里,始终装有六件东西:重要文件、干部名册、工作手册、民情日记、峡江地图和手电筒。这些物件陪伴他用不到两年时间就走遍了峡江所有的行政村。

  金江乡万宝库区老屋场村位于大山深处,进去要先乘船,还要再走六七里山路。有人建议别去了,曾建大手一挥:“这样更得去看看。”当得知他是县委副书记时,村民很是惊讶:“10多年来,村里没有来过县领导。”

  那一次,曾建在万宝库区住了两个晚上,走遍了库区8个自然村。聊天中,他得知村民乘船进出村常有翻船事故。回到县里后,他立即召集相关部门专题研究,从紧张的县财政中挤出资金,修建了万宝水库新码头和防护设施,为老屋场村修通了一条公路。路修通了,一位7旬的老人背着箩筐,沿着新路走到了县委,他要将村里的第一茬桔子送给曾建。

  很多干部群众仍清晰地记得那温暖的一幕:当得知曾建将前往市里赴任,百姓们自发买来鞭炮沿街送行,感谢他为当地所做的一切。

  温暖在心的何止是他们。无论在哪个岗位,曾建心里始终装着百姓,装着服务对象,赤诚情怀始终如一。

  2012年7月,军转干部颜小勇怀着忐忑的心情,摸到曾建的办公室,了解当年的转业安置情况。

  让颜小勇没有想到,曾建非常热情地招呼他坐下:“转业干部不容易。本来我们要主动听听你们的心声,掌握你们的实际困难,你来了提醒了我,这方面工作要加强。”

  颜小勇的心一下释然了,打开了话匣子。曾建倾听了他的想法,并介绍了有关政策。此后,只要颜小勇有问题咨询,曾建都给予详细回复。颜小勇走上新工作岗位后,曾建春节时还主动发短信给他拜年。至今,曾建勉励他在新岗位不要贪图安逸、要勤恳工作的话,依旧让颜小勇温暖不已。

  对曾建来说,他的心和群众的心是贴在一起的。为了提升民生福祉,近年来,在他的主持下,吉安实现了全市城镇医保“一卡通”,市内医疗保险转诊转院全面放开,真正解决了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他自我加压,在省政府下达给吉安5.5亿元创业小额贷款任务的基础上,2013年全市发放小额创业贷款提高至14.19亿元,直接扶持1.2万人创业;他还积极创新机制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群众的开心是我最大的开心,群众的认可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曾建说。

  “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管得住自己”

  担任县级领导近20年,曾建获得了几个绰号:“曾克思”、“曾夫子”、“曾干部”。这是干部群众对党性强、作风正的曾建的由衷称赞。

  曾建和身边的每个工作人员都有一个“约法三章”:不准在娱乐场所旁停车;不准收受土特产等物品;不准打着他的旗号搞特殊化。每次下基层调研到群众家吃饭,曾建都主动按标准交纳伙食费。

  对亲人,他表现出异常的严苛,以至于有老家的乡亲背后说他:“当了点官,就不记得姓什么了!”但他始终不为所动——

  妻子去峡江看望他,曾建让她下客车后,再乘人力车到县委;侄女大学毕业后和同学一起找了个峡江的单位实习,曾建无意中撞见了,动员侄女离开了峡江;得知一位亲戚要到老家遂川县当县长,曾建连忙赶回老家召集全家开会,要求不许找亲戚办任何私事。

  “好在曾建不在老家遂川县当领导,否则家人都要搬离遂川呢。”老家亲属说。

  曾建共兄妹四人,曾建是老大,有谁会想到,他的弟弟妹妹中却有两个下岗多年,大妹靠摆地摊卖菜为生,弟弟靠当保安为生。每逢有亲戚为孩子工作的事找到曾建,曾建就毅然拒绝:“你回去看看,我妹妹还在市场卖菜呢。”此后,渐渐就没有亲戚来托他办事。

  “我现在虽然有点小权,但不是给自己用的,是用来给百姓做事的。”曾建时常教育身边人,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管得住自己,做一个一尘不染的人。

  这几年因为肺结核的缘故,曾建多次住院。每次,他都悄悄地不告诉同事、朋友。偶尔有熟人知道了前来看望并送上慰问金,当面推不掉的,事后他就附上一封感谢信,和慰问金一起退回去。

  家人和朋友都说,曾建是个“无趣”的人,他不打扑克,不玩麻将,只知道加班加点工作、学习。春节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了,别人都在走亲访友,他却在家里看《资本论》。

  但曾建并不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

  曾建的小妹曾华说,当年哥哥主动把留城工作的指标让给了弟弟妹妹,选择了下乡当知青。在工作生活中,曾建像父亲般照顾和教导他们。下属说,曾建虽然当面批评不讲情面,但对每个人却会极力关怀,经常主动询问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为他们排忧解难。

  曾建身边的所有人都说,曾建的崇高品格深受家风的熏陶。

  曾建的母亲刘樟英曾担任过遂川县政协副主席,是两届全国“三八”红旗手,事业心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在曾建刚调到组织部工作时,母亲专门给儿子准备了一份礼物:一张“陶母拒鱼”的画。几十年来,全家一直有个规矩:每年的大年夜,全家围在一起开家庭会,逐个汇报一年来的成绩,畅谈来年的打算。这个看似平常的惯例,时时刻刻提醒着他们不能混日子、也不敢混日子。为了鼓励曾建兄妹四人忠诚奉献,父母在四人的名字里分别嵌入了四个字:建、设、中、华。

  这样的家风,值得后辈品味一生。在遗体告别仪式上,尽管没有父亲的遗嘱,但曾建的女儿、女婿的一则讣告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丧礼从简,免收礼金!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生与死,勾连的是一片短暂的时光。在有限的时间里,一个人该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曾建立身为竹,如竹劲节,忠实地践行着“三严三实”的要求,他的回答如金石掷地,却又大音希声。

  曾建没有离开,在群众的心里,他像井冈山上的翠竹一样,凌云迎风,挺拔屹立……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11日 17:23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阙东临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