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张永进:各族群众为什么叫他“喜喜连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图为张永进(前左二)为牧场职工宣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

图为张永进(前左二)为牧场职工宣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

  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一牧场,土地连着土地,草场毗邻草场。在这片维吾尔族人口占88%以上的区域,一个汉族人赢得“喜喜连长”称号,这其中有什么故事呢?

  在赶往一牧场的大客车上,几位维吾尔族乡亲的对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努尔买买提,你听说了吗?昨天阿里曼家的儿子结婚,‘喜喜连长’也去了!”

  “策勒县几个乡镇谁家有喜事和麻烦事,都必须找‘喜喜连长’,他哪能不去?去了一定是贵客。”

  “你认识‘喜喜连长’吗?”

  “这里的人都认识他。”

  “你们为什么叫他‘喜喜连长’?”

  “他叫张永进。因为他办事公道,再难的事他一出面,大家都喜笑颜开,所以我们都叫他‘喜喜连长’。”

  “要把矛盾纠纷这块‘绊脚石’踢开”

  2006年2月,一场大雪模糊了草场边界,努尔乡阿其玛村的1000多头(只)牛羊进入一牧场草场,双方200多人由口角争端升级到紧张对峙。

  听到消息后,张永进骑上摩托车一路飞驰。远远地看到十几个人已经扭打成一团,张永进大喊一声:“住手!”一边赶紧冲上前去。

  “‘喜喜连长’来了。”人群里不知谁喊了一声,大家立刻安静了下来,200多双眼睛齐刷刷地投向张永进。

  “一牧场和阿其玛村一直都是好邻居,各族群众谁也离不开谁。没有团结稳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为争草场伤了感情,太不值了。”张永进用流利的维吾尔语大声说。

  从稳定大局到法律法规,不知不觉中,张永进站在风雪中讲了两个多小时,站立的人们悄悄地坐了下来。

  “牧场的草牲畜吃不完,咱们每年让出一块草场支援阿其玛村,大家看行不行?”张永进大声地问道。

  “行。”

  就这样,一场纠纷在张永进的耐心劝解下化解了,阿其玛村的牧民宰了6只羊款待一牧场的职工,表达道歉加感谢。

  2011年,一牧场职工白克图尔·阿不都因养羊的事与他人发生了债务纠纷,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撺掇他去上访。听说此事后,张永进主动找到白克图尔·阿不都,与他谈心,帮助他解决债务纠纷。2013年当听说白克图尔·阿不都拿不出5000元缴纳养老保险金时,张永进将自己的积蓄送上门,白克图尔·阿不都感动地抓住张永进的手摇了又摇,久久不放。

  “我认这个朋友,他的话我听。”白克图尔·阿不都说。

  “要把矛盾纠纷这块‘绊脚石’踢开。”张永进常讲这句话。据不完全统计,40多年来,张永进协调解决各类矛盾纠纷700多起,一牧场与当地的纠纷越来越少,仅双方联姻的家庭现在就有120多户,成了名副其实的兵地团结模范。

  “和各族兄弟姐妹手拉手,是我一生最快乐的事”

  张永进现在的身份是一牧场政法办主任,但因为他曾经当过连长,当地维吾尔族群众还是习惯叫他“连长”。

  张永进不是新疆人。两岁时,他和姐姐随父母从甘肃老家来到一牧场。说起与维吾尔族职工群众的交往,他最难忘的是当年家里最艰苦时,乡亲们送来的一块玉米面的馕和一碗热茶水。为了与维吾尔族职工群众更好地交流,20年前他开始自学维吾尔语。

  “那时我身上常常带着收音机,只听维吾尔语的广播节目,在家也只看维吾尔语的电视节目,加上身边许多职工的帮助,很快我就可以与维吾尔族职工群众沟通了,我也成了毡房里的常客。只有用心、用情,才能融入少数民族群众之中。”张永进说道。

  2008年3月的一天,摔断了胳膊的二连牧工吐逊·巴特正在治疗,张永进赶到家里看望他。

  破旧的土炕上,毡子已看不出颜色,两个孩子在炕上玩耍,身上的衣服破旧不堪。吐逊·巴特不好意思地说:“我有四个孩子,但只有两双鞋,没鞋的孩子就只好在炕上玩了。”

  摸了摸孩子的头,张永进一句话也没说就出了门。一个小时后,他拎着一袋面粉、4双鞋再次来到吐逊·巴特家,掏出200元钱塞到他的手里:“买几只羊发展养殖业吧,地要会种,羊也要会养,这样才能富起来。”

  春耕季节到了,张永进心里牵挂着伤愈的吐逊·巴特,帮他垒起了羊圈,又拿出2000元钱帮他买回种子和肥料。这一年,从春到秋,张永进每星期都要骑着摩托车跑38公里的小路赶到吐逊·巴特家帮忙。

  一天,张永进刚走近毡房,就听到孩子的哭声。

  “怎么啦?”

  “孩子要上学,我身上一分钱也没有……”吐逊·巴特嗫嚅地说道。

  “学费我来交,不能让孩子去放羊啊。别担心,资助你的钱不用还。”

  吐逊·巴特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他知道,张永进并不富裕,一件夹克衫穿了十几年,但为了帮他从不吝啬。

  4年后,吐逊·巴特的羊发展到30只,苜蓿地和核桃园进入丰产期,第一次拿到两万元的收入,兴奋得几天几夜合不上眼。

  多年来,张永进拿出5万多元积蓄无偿帮扶19位牧工脱贫,从没有要过一分钱的回报。过上了好日子的一位牧工说:“我们都感谢共产党,感谢‘喜喜连长’,没有这样的好党员,我们不可能过上这么幸福的生活。”

  最让记者感动的是,一牧场远离医院,不少牧工小病拖成了大病。张永进就自学医学,获得了医疗专业大专文凭和执业医师证,经他诊治的各族群众超过2000人次。

  2005年2月,一牧场大雪封山,张永进用自己的工资买了一车馕,一袋袋背上海拔3000米的山区,逐户送到牧工家里。

  多年来,张永进有7次机会被调走,维吾尔族群众听说后,翻山越岭来到他家里挽留他。“‘喜喜连长’走了,我们到哪里去找你呀?”望着维吾尔族职工群众真挚的眼睛,张永进最终选择了留在一牧场。

  张永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和各族兄弟姐妹手拉手,是我一生最快乐的事。”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12日 16:49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阙东临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