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特别关注:如何保护好传统村落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树立文化自信。作为承载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记忆的传统村落,究竟应该怎样认识?保护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新华社记者兵分多路,历时近一个月,行程万里,深入多省偏僻传统村落调研,播发系列稿件,给予关注。

  ------ 

  首获中央财政支持 传统村落保护仍“喜中有忧”

  我国传统村落正在遭遇千年来未有的大变局。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大量村落被空置,甚至遭遗弃,而交通、信息网络改善、人口流动增加等正加剧外部文化渗透农村的速度,延续几千年的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面临消失的危险。

  根据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的调查,近年来,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地颇具历史、民族、地域和建筑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数量正以“平均约3天1个”的速度在快速消亡。

  住建部刚刚完成的全国村庄调查报告显示,1978年至2012年,全国行政村总量从69万个减少到58.8万个,年均减少3152个;自然村数量从1984年的420万个减少至2012年的267万个,共减少153万个,年均减少约5.5万个。

  针对2008年到2013年全国约10%村庄的抽样调查进一步显示,5年间消失了2982个行政村、12624个自然村,其中因城镇化减少的行政村数占行政村减少总数的71%,东部地区占比更高达80%。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正引起国家的高度关注。记者近日从财政部获悉,中央财政将用3年时间集中投入超过100亿元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这是中央财政首次针对传统村落保护拨付资金。

  ------

  传统村落保护三大怪相

  大拆大建、张冠李戴“假古董”、过度商业化……尽管近年来我国已经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但是新华社记者近日深入福建、广东、湖南等全国多地调研发现,保护过程中仍出现了令人忧虑的三大怪相。

  怪相一:拆建频繁“二次破坏”令人忧

  记者调研发现,在“新农村建设”“城镇化”浪潮中,因为认识不足,很多极具特色的古村落在被整合、拆建、挪移中消亡。

  怪相二:张冠李戴“假古董”令人笑

  明明是宋朝建筑,拆掉后重建了“明清一条街”;原本遗留的街区颇具明清特色,却被拆掉仿建了牌坊,用上了钢筋混凝土;古时江南古桥用石头建造,如今却用水泥重修……一些地方麻木“拆古”,一些地方却疯狂“造古”,造出了很多形态像古建筑的“假古董”,令人啼笑皆非;一些地方由于盲目复古,热心搜罗抢拆各类古民居,凑拼新的“古村落”。

  怪相三:盲目开发“过度商业化”令人怕

  过度商业化,正在逐渐侵蚀传统村落。一些开发商把古村落当景点,把遗产当卖点,随心所欲地增加景点,然后将古村圈起来收取门票。

  ------

  “我不想民族的家园也断壁残垣!”——“痴人教授”的乡愁

  图为胡彬彬拍摄走过的村庄

  他热爱家乡,热爱乡村,然而,现在他最怕的是,再回家乡。

  在中南大学教授胡彬彬的梦里,故乡湖南省双峰县印塘乡花家村是花乡,一年四季都是花的海洋,有祖先留下的老院子,然而如今很多院子已是杂草丛生、断壁残垣。

  “我的家乡已经破败了,可是我不想民族的家园也断壁残垣!”他的这番话痛彻心扉。

  ------

  谁来为古村“买单”——那山、那人、那狗背后的那村

  15年前,一部《那山、那人、那狗》的电影震撼了观众:湘西南美丽的景色、淳朴的山里人、真挚的心……

  15年后,记者再度到访那村--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关峡苗族乡大园村,这里的一切还如电影里展现的一样。村子依然淳朴美丽,但村民却依然贫穷。那山,那人,那狗,无不期待新的发展和变化。

  ------

  带你探访深山里的那些古村

  神州华夏,山川苍碧,水汽氤氲,徐徐展开这一幅钟灵毓秀的山水画卷,一座座村庄就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走过千年岁月的那些古村,犹如一粒粒珍珠散落在华夏大地上。历史的尘埃,不能掩盖它们温润柔和的光芒。现代商业社会的喧嚣,衬托得它们的自在安宁如此美好。这一次,记者就带你探访深山里的那些古村。

  雄村

  雄村地处安徽省歙县古城西南郊外,被誉为“新安第一岛,徽州最雄村”。雄村青山环抱,竹林掩翳,清碧新安江水傍村流淌,是一块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的风水宝地。这是一座以教育发达、人才辈出著称的古村。

  卖花渔村

  卖花渔村位于安徽黄山歙县雄村乡境内,距县城10公里。村庄坐落在新安江上游,皖南山区的丘陵地带,是我国著名的盆景之乡。村中家家种植盆景,尤以梅花、桧柏、罗汉松、榔榆为代表树种。虽然远在深山,但村子在当地知名度很高。每年冬天梅花盛开时节,很多人会开车前来,情愿在在山路上排队也要一睹秀色。

  桂峰村

  沿着蜿蜒颠簸的山路车行1个小时,眼前的福建省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满目皆古,仿佛走进一幅格调文雅?笔墨清秀的山水国画——古桥下流水潺潺,古道旁土墙斑驳,39幢尚存的明清古建筑,依山傍水在三面山坡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整村宛如一只凤凰在山间起舞?

  书京村

  福建省尤溪县台溪乡书京村,坐落在海拔450米以上的丘陵上,背靠琵琶山,前有下洋溪,是典型的山地古村落。书京村由书山和京岭两个自然村组成,缘于各取两个自然村的首字得名。书山,俗称书坪,原为福建省延平府尤溪县廿五都龙溪境书山保,为邱氏单姓村落。书山邱氏始祖海三公于明洪武十年迁到书山村定居,至今636年。京岭自然村始建于清乾隆庚申五年,至今273年。书京村内有山坡类型土堡——瑞庆堡,前方后圆,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由堡屋前通道、台阶、门坪、护堡濠、堡墙、堡门、下堂、天井、厢房、主堂、护厝、后花园、跑马道、碉式角楼等组成。瑞庆堡兼有土堡、围拢屋的建筑元素,但防御功能比围拢屋强得多。

  林寨村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林寨村位于浰江河谷平原,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古村建筑以明清时期居多,在村内核心区2平方公里范围内,保存较完好的客家四角楼有24座,平均每座占地超过3000平米,更保留有古巷?古井?古墙?古道?古寺?古亭?古桥?古树等独特的“老八古”?

  黄田村、杨家堂村、团山村、大园村、上堡村......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31日 13:49 来源:新华网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