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被钢筋水泥吞噬的“海绵城市”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近日,住建部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顾名思义,“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要像海绵一样,遇到雨水时把它们吸纳起来,缺水的时候再吐出来利用。“海绵城市”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纯文科出身的我并不懂这个概念。我知道的是,在原生态的情况下,森林、道路、河湖就是一个个天然的海绵体。

  大约因为在冬季,也大概因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蓝天需求和尽量不影响双十一收货速度才是当前的最大矛盾,《海绵城市建设指南》并没有引发多大的关注。把全国几千座城市建成海绵城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改造好城市的老城区的难度可能更大。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一起来做个“海绵城市”梦。

  “海绵城市”的概念之前就在不少地方提出。住建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指南》的意义当然更重大。根据指南要求,今后各地城市将建立“渗,蓄,滞,用,排”五位一体的新型城市雨水处理系统,80%左右的雨水留住,以便涵养水源,改善城市生态效益。建设海绵城市要求城市有更多的海绵体,包括河、湖、池塘等天然水系,特殊的规划设计让城市中的绿地、花园、道路、房屋、广场成为滞留雨水的绿色设施。这也就意味着,城镇排水防涝系统将改变目前各地所采用的雨水快排模式和以“修大管子”为主城市排水系统改造思路。城市中的雨水将被视作可供利用的宝贵财富而不是为祸人间的洪水。这还意味着,城市内涝或许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个更为完善合理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将建立起来。

  大中小城市的外表在改扩建的浪潮中变得越来越光鲜亮丽,可是,只需要一场暴雨,城市靓丽容颜背后的丑态就显露无疑。一份统计数据显示,过去3年内,全国有超过360个城市遭遇过内涝,其中60多个城市单次内涝淹水时间超过12个小时,淹水深度超过0.5米,北京、深圳、长沙等地还曾造成过严重的人员伤亡。大雨倾盆,不仅深圳、厦门等沿海城市可以看海,长沙、济南、北京等内陆城市也可以看海。看海,多少人心中浪漫的一件事,那一刻却成为了多少人的噩梦。谁也不会希望自己生活的城市在一场暴雨面前变成了一片汪洋。财产损失不说,生命安全也受到严重的威胁。北京721暴雨的遇难者,长沙街头被冲入下水道的花季少女杨丽君,每每思之,他们的不幸就让人心中陡生寒意。

  造成城市内涝的原因有很多,有自然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人祸。我国的下水道主要学习的是前苏联“地下管网式”排水的经验,这样的排水管道,设计偏保守,排水管口径小,很难应对大流量的来水。它带来的问题,尤其对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江南地区,近年来尤其严重。随着城市扩张加快,湖泊河道被填埋,硬化路面的面积越来越大以及城市管理的不善造成的管道堵塞,内涝便成为了逃不掉的噩运。

  下水道一直被许多人比喻城市的良心。2012年,湖南长沙的杨丽君因为井盖被移走在暴雨中被冲进下水道,我写过一篇叫作《杨丽君之死拷问城市良心》的文章,呼吁城市规划建设者们不能只关注城市外部的光鲜亮丽,还要重视“城市的良心”。但是从“海绵城市“的概念看来,解决内涝问题,不仅要改造好“良心”,还要从整个城市整个躯体动手术才行。值得期待的是,保护并利用好现有的城市“海绵体”,恢复被破坏的“海绵体”,并建设一定规模的“海绵体”,将从根本上改变城市内涝的局面。

  同样值得期待的是,建设好了的“海绵城市”将成为一个巨大蓄水池,它能把大部分雨水收纳起来,像北京这样的有一定降水量的城市的缺水状况将有待缓解。北京的年降水量为每年600毫米,每年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流失的雨水超过10亿立方,而南水北调工程每年输往北京的水量为10.5亿立方米。北京之外,我国有1100座城市严重缺水,如果能把雨水最大限度地收集起来利用而不是让他们白白流走,它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不言而喻。

  建国初期,武汉城区有127个湖泊,武汉因之而被誉为“百湖之市”,在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填湖运动中,100多个湖泊人为消失,近30年武汉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曾经“优于水”的武汉,现在不得不“忧于水”。天然河湖的消失,带来的不仅仅是内涝的频发,还有诗意家园的消失。没有水的滋润,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就会少了一股动人的灵气。如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指南来改造或者建设我们的城市,这种破坏固有海绵体的做法将逐渐得到纠正,生硬的钢筋水泥将少一些,吞吐自然的柔软的海绵体将更多,我们的生活的城市将更加绿色,更加诗意。(来源:新华网 思客 作者:杨三喜)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2日 14:46 来源:新华网 思客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