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聚焦居民“腰包”:哪里收入高不能光看平均数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又到新年,乡下的四叔每天都在忙着赶集卖苹果。我问他:“收获时为啥不一次性卖给苹果贩子?这样多省心!”四叔说:“贩子给的价钱低,留着自己卖,能多卖些钱。到了年底,手头能宽裕些。”

  这几年,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年年增是事实,但城乡、行业、区域间收入差距仍在拉大,农民和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慢,挣钱不容易,也是事实。

  有数据显示,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达到1.8万元,比2005年增加1万多元。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52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44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仍达2.59。

  在统计学中,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不能完全代表真实情况。广大中低收入人群达不到平均数,更凸现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和分配的不公。曾有人戏言,“张家有财1000万,9个邻居穷光蛋,平均下来人人100万”,正是反映了平均数的不真实。

  比如,在某乡、某村,人均收入可能达到几万元,户均种植果树几百株、饲养牛羊几十头……这样的数据,可是“成绩斐然”。但是,细察平均数背后的“真相”,结果往往令人吃惊:这些数据可能只是几个大户的成果,刨去大户,人均收入水平不高,果树、牛羊有限,就藏不住了。

  同样在城市,在相对较高的“平均数”下,收入水平也总是高低不平,消费能力差别很大:有些人为了省几元钱宁愿在超市特价蔬菜摊前排长队,有些人为了新款名牌包、“限量版”手表不惜豪掷千金。这种反差,是收入结构复杂现状的写照。

  真正的民生冷暖,并不能完全用平均数来衡量。对收入来说,“平均数”只是参考值,“每一个”才是重点。必须认真分析研究这些平均数背后的实情,不要迷失在平均数的陷阱里。

  近年来,“缩小收入差距”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经济换挡减速、财政收入也转入低增长,如何更有效保障改善民生、让中低收入人群的腰包尽快鼓起来,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新挑战。

  新常态需要新思维,惠民生要“多些雪中送炭”,强调“精准发力”,“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实现这个目标,就应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在GDP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转型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就业保障,使居民收入增速不仅比得上GDP,更要跑得赢CPI。让收入水平整体倍增的过程,变成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缩减收入差距的过程,使中低收入者增收“多一些”“快一些”,这是老百姓最希望看到的。(杜海涛)

  延伸阅读

  看看哪里的收入高

  根据各地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2014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9元,同比名义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广东、天津、福建7省市的城镇居民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从收入数额来分析,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达到了24312元;北京排第二,为21635元;浙江位列第三,为20937元,这三地也是全国仅有的三个收入突破2万元大关的地区。

  从收入同比增幅来看,新疆、青海、贵州、江西、甘肃、湖北、吉林、广西、湖南、安徽、陕西、福建、辽宁、内蒙古、四川、河南等16个省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超过了全国水平。重庆则与全国水平持平。其中,新疆增幅最高,达到了11.5%,其次是青海,为11%,贵州和江西两省增幅同为10.1%,并列增幅第三位。宁夏增幅最低,仅为8.1%。

  另据广州南方人才市场2014年底发布的调查报告,2014年广东318个职业薪酬平均涨幅为4%。其中深圳平均月薪达7261元,居首位,排在第二位的广州平均月薪为6830元,佛山由上年的第六位跃居第三位,平均月薪6082元;中山、珠海、潮汕地区平均月薪分别为5654元、5633元、4966元。(尚文 整理)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09日 11:46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燕妮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