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改革攻坚期:给理想一点照亮现实的时间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崖,急转弯一个接一个,狭窄的道路经常只容单车通行。当天下午,在山路上颠簸一小时后,李克强走进黎平县大山深处的侗族寨子蒲洞村。”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2015年2月13下午李克强总理走进贵州一个小山村的情景。这个国家一类贫困村的贫困人口比例超过43%,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160元,许多房子四面透风。

  看到这段文字,我想到了中国经济。这一路走来,中国经济的情形与前文所述颇有几分相似。尽管我们的统计报表总是让人眼睛一亮,尽管我们已经习惯将之表述为经济“新常态”,但是,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艰难,我国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发展关键期。经济下行压力大,面临的困难多,工作任务艰巨繁重。说得更具体一点,美、日、德高端制造回流本土,三星、耐克、富士康、优衣库等移师东南亚和印度;国资央企负重爬坡,社资民企步履蹒跚;小微企业举头望明月、低头叹央行,融资难融资贵叠加;城镇化率提高,部分边远村落荒芜;大学生数量增长,失业就业难增加;阿里巴巴在大洋彼岸敲响巨钟,若干传统运营模式应声趴下;房地产继续捆绑金融业,地方负债高耸入云,资本市场阴晴不定、多云为主;外汇储备加快累积风险,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举步维艰。

  种种迹象表明,转方式、调结构出现了新情况:改革引向深入,红利若隐若现;都明白反腐绝不能松,百姓却普遍感到实惠未至,观望情绪弥漫;再加外部环境波云诡谲,内部不平衡依然占据主导。这是怎样的一种新常态,我们当如何去面对?平心静气地冷静想一想,我们确实需要——给理想一点时间。

  在纵横交错的国际局势中求发展

  从国际形势看,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加入WTO后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心态变得复杂,美国重返亚太,周边地区麻烦不断,“四海” 起危机,俄罗斯不消停,乌克兰深陷泥沼,非洲、中东以及伊斯兰世界动荡不已,整个世界乱哄哄一片,仿佛这个世界就没有真正太平过一天。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出现前所未有的新特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经济复苏乏力、大国博弈加深、国际安全局势恶化、地区冲突加剧,和平与发展受到各方挑战。经济危机与社会危机叠加发生,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面临深刻调整。旧的平衡被打破,大国关系走向出现了不确定性。经济全球化同时也加深了全球的两极分化,政治激化导致对抗性因素上升,发达国家利用资本、技术优势,通过不平等的国际贸易控制、盘剥发展中国家,数字鸿沟愈来愈大。西方国家正在经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出现经济衰退、政治动荡、社会抗议等种种困境。伊斯兰国家对社会现代性的诉求与其原有的文化、宗教、体制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引起地区规模级的持续动乱并严重外溢。地球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社会造成的负荷几近极限,生态危机正向社会危机转化。网络媒体的消极作用持续发酵,网络空间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的新挑战。气候变化、非传统安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全球性问题对全球治理的需求空前高涨,非常态下的利益冲突难以调和,国际社会的诸多矛盾在非常态氛围中存在激化、失控的危险。

  在纷繁芜杂的国内形势中求改革

  从国内形势看,2012年11月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执政之基,正带领国家行进在复兴之路上。这既有很好的顶层设计,又兼具目标和举措、全局与重点,有机统一、浑然一体。未来,尤其是在中国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过渡的特殊时期,规律和惯例都可能被打破,旧常态下的“不可能”都可能在新常态下发生,唯一确定的是不确定性会增加,所以,更需要理性和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情怀。

  经济方面,流动性维持适度宽松,钱荒一去不回,市场资金充裕;股市陷入持久战,结构性行情延续,全局性牛市难现;货币政策仍以定向宽松为主,或有降准;中央加杠杆托底经济,信用风险引而不发;通胀高于2014年,但上涨压力依然有限;房地产市场平稳,调控思路回归常态;经济增速不再死守7.5%,增长目标更具弹性;外汇储备居高不下,外汇及汇率风险加大,人民币国际化道路坎坷。改革从顶层设计进入落实阶段,改革红利加速释放;反腐力度有增无减,依法治国加快步伐。

  理想走进现实的路径在哪里?

  从未来趋势看,全球化的结果会更加突出中国软实力的提升,2014年北京举办的APEC会议,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让世界听清楚了中国的强音,“APEC蓝”成为一种象征,相信会影响全球政治未来十到二十年的走向以及各国战略的制定。如果说全球化就像一个平面一样,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全球化的边缘正在向中心移动。美国总统奥巴马跟习近平主席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山庄会谈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实际上就三点,不对抗、不冲突、不损害各自核心利益和严重关切。中国核心利益三条:第一主权。领土完整,红线是藏独、台独不能踩,包括南海的九段线,老祖宗留下来的;第二,安全。除了主权外,包括经济安全、网络安全,一切安全;第三,发展。全球化就像一个圆圈,中国正在圆圈的边沿地带带领13亿人实现小康,向中心移动,难免磕磕碰碰,但是,我们采取策略是融合包容,互相发展,而不是我活你死。“一带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的实施,正是这个思路的落地。

  不挑战美国的核心利益,承认它的全球霸主地位。我们管好自己的事情,希望两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融合,就像基辛格所说,想当初英国被美国代替的时候,其过程是和平的,相信未来中国代替美国这个过程也是和平的,“中美合作不见得解决世界上一切的事情,但是中美不合作,世界上一切事情都解决不了”。当然,对美国我们一定要争取最大限度的排除负面影响,争取上下做最大的工作,尽量延长我国的战略机遇期,中国一定要抓住当前这个时机。

  从科技进步看,互联网在全球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崛起对整个全球经济的格局具有划时代的影响。新的产业布局以及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带动全球新的贸易关系和格局的形成。互联网、物联网正在推动一个协同共享、合作共赢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最新力作《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书中描绘出一个崭新的时代,物联网分散和互联的本质深化了个人参与创业的程度,该程度与个人在社会经济中协同关系的多样性和强度成正比。这是因为通信、能源和物流的民主化会使每个个体变得强大,同时,每一个个体必须参与到社会资本支撑的点对点网络中。一个通过提高社会内涵来增强自主创业精神的时代即将来临。年轻的社会创业者可以通过众筹资本组建新的公司,市场的“交换价值”可能会逐渐被协同共享下的“共享价值”替代。众筹社会资本、民主化货币、人性化企业,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对等信贷”、“社会信贷”,正在消除大型金融机构以高利率形式向借贷人索要的成本,众筹、众包等新词汇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包括智能制造、智慧建设与智能建筑、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环保、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与智慧物流、智慧医疗健康服务、智慧农业、智能硬件与智慧生活、互联网教育与文化传播创新工程,加快互联网、物联传感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各行业的融合发展。

  布局当下,期待未来

  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奋发有为,开拓创新,以结构性改革推动结构调整,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稳增长、调结构的平衡和民生持续改善,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和“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从微观上看,过去一年,被媒体称为“超级推销员”的李克強五次出访,足迹遍布欧亚非的13个国家,在能源、基建等领域,帶回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大单。这些遍布全球的“大单”不仅释放了国内优质的富余产能,也为中国与世界各国找到了一条互利共赢的合作新模式。中国经济要升级,出口也要升级,我们不能总是买鞋袜、衣帽、玩具,中国的高铁、中国的装备要“走出去”,可以在世界市场上接受竞争的检验、提质升级。

  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強总理承諾“打破一切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全体人民中蔚然成风。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政府通过放开市场,激发9亿多劳动大军的热情和创业精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能激发无穷的生产力。中国劳动人民是市场改革的力量,也是生产力前进的源泉。

  如果说,开放的“市场”是推动未来经济发展的首个新引擎的话,第二大引擎就是主动转变政府职能,把过去的直接干预经济活动,转变成为社会和市场提供其发展所必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李克强不仅提出双“引擎”的概念,而且还提出双“中高”的概念。中国按照这个思路,耐心去做好,就能维持可持续发展。他总结说,“对中国经济而言,就是要主动适应新常态,保持中高速度的增长,平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改革。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扩大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用‘双引擎’助力‘双中高’,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同时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大机遇” 。

  探索和运用PPP(公私合作)模式,李克强说,“我们将推进财税改革,给企业尤其是服务型企业减税降费,推出扶持中小企业的新举措。深化金融改革,继续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同时,注重发挥政府在‘软环境’建设中的作用,扮演好市场监管的角色,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为所有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让世界分享发展红利是中国一贯理念,“中国经济转型的全球影响”正在显现。中国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等国家战略,为此,习近平主席多次访问欧洲和中亚五国,向世界宣示中国发展的力量和机遇,展示出与各国携手合作的决心。

  特别是在全球化去中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更希望中国能够提供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应对危机与合作的机会,期待有更多的由中国提供的方案纾解挑战。中国经济发展信心、全面深化改革决心、与世界携手合作初心,这无形中能够增进世界对中国发展道路了解、认同、支持,进而在共赢中实现发展。

  总之,做好当下和长远系列重要布局,实施好一系列国际国内宏伟战略,中国发展不可阻挡。道路崎岖不平,理想高远丰满。

  请给理想一点时间。(来源:新华网 思客 作者:汤继强)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05日 13:58 来源:新华网 思客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