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支教九年,他被大凉山的孩子们哭着留下来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4月17日,寻找乡村教师“玫瑰行动”四川线正式开启。由新华网记者和自媒体人组成的采访小分队,踏上寻访乡村教师的全新旅程。

  17日清晨,采访小分队从成都迎着晨光出发,驱车赶往美姑县城,准备18日去走访四川之行的第一位老师,大桥中学的支教青年——肖善文。

  行车途中道路两旁满眼尽是绿色,葱郁的树木向前延伸,一路上山花烂漫,山路沿着河道蜿蜒盘旋。十个小时的车程穿过了一个又一个山,经过了一个又一个滑坡路段,路途夭夭,山路崎岖,颠簸得厉害。

  行至美姑县时已然是傍晚,美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采访小分队在县城稍作休整准备着第二天的行程。

  4月18日一大早出发,但却依旧路途多舛,刚出美姑县城又遇到了塌方,蜿蜒的山路上尘土飞扬挤满了车辆,沿途摆摊的彝族妇女带着孩子,沿着车队一个个兜售烤土豆和煮好的土鸡蛋。从县城去往各乡镇的乘客索性就坐在路边围坐一团喝起酒来。就这样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又被拉长了三倍。

  中午两时许,终于见到了肖善文老师。他是一名大学刚毕业就踏上贫困地区的支教老师,看起来就和大山外边的青年没什么两样,只是晒得有些黑罢了。

  见到我们他显得十分高兴,善于言谈的他拉着我们就进了他支教的大桥中学。

  这所学校依傍在大山脚下,9个年级共1000多学生,有50多名老师。当天山风很大,太阳照在人身上火辣辣的疼,但这并没有妨碍到孩子们的热情。正值周六他们都在校园里玩闹,一群男孩围在一起练操,女孩们拿着刚洗好的床单晾晒,还有拿着被罩在风中奔跑打闹,几个正在打篮球的男孩看到我们的到来显得十分的好奇。他们的皮肤黝黑,但脸上都挂着纯真自然的笑容。

  肖善文老师从2006年大学毕业来到这里支教,没有水,没有新鲜的蔬菜,甚至不能洗澡。但是却遇到一群可爱的彝族娃娃,他们虽然不懂汉语,但他们很渴望知识。

  三年服务期满后,肖善文老师打算悄悄离开,但孩子们却舍不得,哭着留他下来。肖善文同样也舍不得这些孩子,只能又留了下来。谁曾想这一坚持就是九年,这期间肖老师除了帮助孩子们读书写字外,还张罗着给孩子们买过冬的衣服,给孩子们一日两餐的土豆加些肉,给孩子们看病,帮助没有学校和老师的村子找资源。

  肖善文老师新婚不久,学校里的一间宿舍就成了他的新房。几个简单的彩带和大红的囍字装饰的房间除了一张桌子外再没有其他的家具。他自豪地拿出孩子们送给自己的信和涂鸦,虽然都稍显稚嫩却是最纯真的表达。

  肖善文老师告诉我们,大凉山的孩子们不仅需要衣服、鞋子和文具,更需要的是知识,是观念的转变。这些孩子们需要老师,需要的是那一双温暖而又能够引领他们的手。所以他现在主要是把精力投入到为乡村支教寻找师源上,他通过自己有限的朋友圈传播已经为周围的几个山村找来了21个支教的老师。由于山里物资短缺,肖善文老师得每月数次跋山涉水,为其他支教的老师送去必备的生活物资。他希望能够通过散发自己的光和热帮助需要帮助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会做人、学到知识、学会生活、走出大山。

  肖善文老师感慨道:“一路下来真的很累,几次由于山里的泥石流差点丢了性命。但我并不后悔,孩子们会说普通话也会唱歌,会写字也会算数了。”

  “离开这个地方,只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我的父母需要我,二是这里不再需要我。”肖善文老师九年的辛苦很难用文字能表达,路还很长,他还在坚持,他还在路上。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2日 16:20 来源:新华网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