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陈云:原则问题,该顶必顶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他志历来提倡共产党员要敢讲真话,敢于顶不正确的意见,哪怕这种意见来自上边或者一时占据上风。他常讲的一句话叫做“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最欣赏的干部是在原则问题上“能顶”的人,称赞他们“头皮硬”;最瞧不起的则是那些见风使舵的人,把这种人称之为“风派”。

  陈云同志倡导干部要勇于坚持原则,他自己首先做到了。

  1959年4月,毛泽东同志就陈云同志向他表示当年钢铁生产指标难以完成一事,在党的八届七中全会的讲话中指出:“那个时候有人说陈云是右倾机会主义,并非马克思主义,而自己认为是十足的马克思主义。其实陈云的话是很正确的。”接着,他说:陈云同志“这个人是很勇敢的,犯错误勇敢,坚持真理也勇敢”。

  在我即将离开陈云同志秘书的岗位之前,他同我谈了一次话,说他一生一方面小心谨慎,一方面又很硬。他说:“1962年七千人大会时,毛主席要我讲话,我不肯讲,在陕西组的会上讲了‘交换、比较、反复’。1978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我也是顶的,讲了彭德怀的问题,超出了当时华国锋关于平反冤假错案不得超出‘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界限。以后,审判‘四人帮’,政治局开会讨论,许多同志主张江青判死刑。我说不能杀,同‘四人帮’的斗争终究是一次党内斗争。有人说,党内斗争也可以杀。我说党内斗争不能开杀戒,否则后代不好办。”这里说到的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现在知道的人很多了。但此前还有一次中央工作会议,在那次会议上,陈云同志也是顶“两个凡是”的。那是1977年3月,开会前,当时的中央主要负责人打“招呼”,要求会上不要提天安门事件平反和恢复邓小平同志工作的问题。陈云同志不顾压力,在发言中照样说了“四人帮”粉碎后全党全国人民最为关心的这两件大事。事后,简报组提出他的发言删去这方面内容才能登简报,那位负责人也亲自登门做他的工作,但都被他拒绝了。后来,他的这份发言果然没在简报上刊出,但其内容还是不胫而走了。

  当年,财经战线的干部中流行陈云同志的四句话,叫作“原则问题,该顶必顶,现在不顶,今后检讨”。陈云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后主持过两次较大的国民经济调整,第一次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前期,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这两次调整开始时,阻力都相当大。如果不是陈云同志顶住压力,一抓到底,根本调整不动。就拿第二次调整来说,许多干部想不通,甚至认为调整会耽误时间,基建经费不够可以借外债,即使搞一点通货膨胀也不可怕。结果,1979年和1980年的基本建设规模不仅没有降下来,相反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财政赤字,物价大幅上涨。面对这种情况,陈云同志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在中央工作会议、省市委第一书记会议等各种场合,反复给大家讲道理。他指出,调整不是耽误时间,如果不调整才会造成大的耽误。用发票子的办法弥补基建投资赤字,无以为继,到了一定时候就会“爆炸”。在党中央和陈云同志的竭力推动下,调整方针终于得以贯彻,很快理顺了严重失调的各种重大比例关系,为后来的全面改革和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稳定而宽松的环境。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又出现过热现象。他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再次提醒大家,百分之二十几的工业发展速度是不可能搞下去的,因为目前的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都很难适应这样高速度的需要。他说:“还是要有计划按比例地稳步前进,这样做,才是最快的速度。否则,造成种种紧张和失控,难免出现反复,结果反而会慢,‘欲速则不达’。”

  陈云同志在事关党的重大原则问题上从不退缩,在党和国家的危难关头更是无所畏惧,挺身而出。1989年春夏之交的那场政治风波发生时,他正在外地养病,但当党中央发出两种声音后,他毅然提前返回北京,召集中顾委常务委员开会,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坚决拥护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并说:“现在是关键时刻,不能后退。如果后退,两千万革命先烈用人头换来的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会变成资本主义的共和国。”由于他当时任中顾委主任,又在党内有崇高的威望,因此,他的这一表态对于促进全党团结在邓小平同志周围、齐心协力平息那场政治风波,起到了其他人难以起到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13日 20:45 来源:共产党员微信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