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张珍强:倾力办好教育 扶贫必先扶智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郡县治,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说,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为了进一步宣传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展示新时期优秀县委书记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新华网与共产党员微信易信公众号联合推出《当好执政兴国的“一线总指挥”——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对话录》访谈系列报道。近日,新华网贵州频道专访了贵州省德江县委书记张珍强。

  德江县委书记张珍强。

  “我以前就是中专农校毕业的,起点很低,参加工作后常常感到自身能力不足,所以我就函授大专,接着又去读脱产的大专,然后又函授本科和研究生,一直在不断地学习,也一直在进步。”张珍强微笑着向记者讲述起他工作后的求学史。

  因为对教育工作近乎执拗的偏好,张珍强这位德江县的“一线总指挥”曾被当地群众称为“教育书记”,德江这个仍有13万贫困人口的国家级贫困县,在他的引导下,立志要“供养”两所大专院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恰逢第三十一个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再次发出“扶贫必扶智”的强音。在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教育对贵州来说太重要了。

  德江县位于贵州高原的东北部,地处武陵山、大娄山汇接处,长期以来一直是贵州的经济洼地,也是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但是,现在我们344个行政村中还有174个贫困村,贫困的面还是很大。”张珍强说,“未来几年的扶贫工作难度将更大,为什么?教育不扶贫,难有真脱贫啊。”

  贵州工程职业学院校园一角。

  在张珍强看来,一个地方人口文化素质提不上来,决策者没思路,劳动者没技能,即使资源禀赋再好,扶持力度再大,也难以真正发展起来,贫穷还会像基因一样在一代代遗传下去。

  为了改变当地“人穷智短”的落后面貌,“教育书记”再次发力,他提出,要打造黔东北教育中心。2013年,在许多人认为县里不能办大学的情况下,德江县顶住压力,拿出近1600亩土地在县里兴办贵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乌江农林经济学院两所大专院校。

  “1600亩土地,按现在市场价格出让的话可以换来16亿元的财政收入,我们要拿来办大学,有方方面面的工作要做,压力可想而知。”张珍强说。

  德江乌江农林经济学院已投入使用的教学楼。

  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在张珍强的带领下,县委班子陆续解决了征地拆迁、寻求建设投资、争取教育部批复、引进高素质师资人才、招生等问题,这个远离省城317公里的山区农业县最终用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了办大学的梦想。据悉,两所学校今年开始正式招生教学,4000多名新生已陆续开始到校报名。

  “卖地是一锤子买卖,要可持续发展就得授人以渔,教育就是德江未来发展的优势和实力所在。”张珍强信心满满地说,高等职业教育未来将为德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德江的学子在学校深造后,即使出去打工也是技术工人,是蓝领工人,“掌握知识和技术,对他们今后脱贫致富是非常重要的。”

  说起“教”与“学”,张珍强开始侃侃而谈,“贵州是偏远落后地区,相对比较封闭,像我们这些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干部,谈农业可以谈大半天,谈工业只能谈一支烟,现在谈金融、谈网络,就完全不着边际的,人民群众要学习,我们基层干部也必须经常性地学习,才能做好发展的开路人。”

  张珍强用他的笔墨为一个西部贫困县谱写着一曲发展乐章,“教育”和“学习”是中间最重也最动听的音符。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14日 16:57 来源:共产党员微信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