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鄂伦春族李氏家族:“大李”“小李”血战沙场

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车陆乡公共服务中心主任 吴德恒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1995年4月,李英格列纪念碑被黑河市委、市政府公布为黑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兴安岭一带,居住着一个被称为“树中人”的民族,他们最早在文献中以“俄尔吞”或“俄罗春”的名字出现,最终以“鄂伦春”作为统一的族称。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地区,抗战时期,鄂伦春族人口不足一千,却涌现出了大批抗战英雄人物。作为东北地区的原住民,鄂伦春人为保卫家园顽强抵抗、奋起反击侵略者的事迹,展现出了高贵的民族气节,是东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母亲的家族中,就有许多为家乡人熟知的少数民族抗战英雄,他们是鄂伦春李氏家族。

  战火蔓延家乡,鄂伦春人拿起了武器

  黑龙江省黑河市,是中国最北方的一座边城,是鄂伦春族的主要居住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久,黑河沦陷。作为战略要地的黑河处在日军侵华大后方以及日苏作战最前线,遭受了不可想象的战争摧残,当地的鄂伦春人率先加入到抗日队伍中,同东北抗联部队一道抗击日寇,其中孙树沟乡鄂伦春李氏家族是最早一批参与抗日的鄂伦春族部落之一。

  李保格列,又名李保太,世居在黑龙江省逊克县松树沟乡,1884年生人。出身于鄂伦春族猎户家庭的李保格列,和胞弟李英格列自幼丧父,兄弟二人以狩猎糊口,相依为命,艰苦的生活赋予了兄弟二人坚强不屈的性格。

  1935年冬,正值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在通河方正一带开展抗日斗争活动,李家人经常暗地里为抗联部队带路、送信、运粮、收集和传递情报。当时,抗联第三军执法处设在小古洞山,李保格列的家便成了第三军唯一的伤员安置点。第三军的伤病员在李家养伤治病,李家人每天为伤员捕猎野味、采集中药,并把自家的干粮、马匹送给抗联部队,李家人和三军战士们成了一家人。

  随着抗战的深入,李保格列和他的儿子离开家乡,跟随赵尚志的部队四处征战,凭借着对地形环境的熟悉,他们协助抗联三军在深山密林中与敌人展开游击战,在一系列战役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立下赫赫战功。

  两度救下三军指战员,“大李”、“小李”战死沙场

  1936年,日本侵略者加紧了对抗联部队的围剿,抗联活动更加艰险,李保格列在安排好儿媳和孙儿后,毅然和儿子李桂下布、女儿李桂丽艳同时加入抗联第三军。李氏父子参军后,先后在抗联第三军执法处、一师警卫连当战士。父子俩因多年狩猎生活,练就了能骑善射的本领,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他们过人的枪法和丰富的山林作战经验为部队指战员所敬佩,赵尚志将军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大李”和“小李”。1936年春季,日伪部署了大批“讨伐队”围剿抗联部队,第三军一师与敌人在通河、方正一带展开周旋。在一次追敌战斗中,师长常有君负重伤摔下马背,紧随其后的李桂下布立即跳下马,冲过枪林弹雨将常师长背下火线。

  1937年4月,北满省委通知哈东司令李福林到通河凤山沟开会,由少年连和警卫连担任护送,不料途中被日伪警察发现,连夜报告祥顺警察署,祥顺敌军勾结方正、依兰日伪军,纠集七百余人向二道河子袭来。次日早上四五点钟,敌人便摸上来,李福林司令带领部队边打边撤,并把敌人引入二站北山。李保格列带一部分人守在东山,儿子李桂下布同少年连守西山。战斗异常激烈,从早上一直打到傍晚,激战中李保格列几次端起机枪猛烈扫射,打退敌军数次进攻。但终因寡不敌众,李福林司令在指挥突围时双腿被打中,李保格列奋不顾身背起司令员突围,但没走多远就不幸被机枪射中,壮烈牺牲,时年53岁。儿子李桂下布含泪掩埋了父亲的尸体后,继续随第三军征战各处。同年11月,李桂下布随第三军一师在通河县祥顺江截击日军的军用爬犁。战斗打响后,日军猛烈还击,李桂下布见状跳上高地端起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正在这时一颗子弹射中他的头部,李桂下布缓缓倒下,年仅28岁。 

  抗联三军战士们沉痛怀念这两位特殊的战友和亲人,赵尚志将军亲自悼念:“向鄂族兄弟致敬”。为保护李保格列唯一的后人,1937年,党组织将他的女儿李桂丽艳派到苏联学习。一时间,李氏父子的英勇事迹在黑河地区传开,激发了更多鄂伦春人投身抗日。

  三大部族齐聚沾河口,与侵略者决一死战

  鄂伦春人把最出色的猎人称之为“莫日根”,李保格列的弟弟李英格列是部落中有名的莫日根,在哥哥的影响下他也走上了抗日道路。李保格列父子壮烈牺牲后,李英格列继承遗志,继续为赵尚志的部队做向导、传送情报。1937年春,赵尚志的部队袭击伪逊河县的日本驻军小分队时,李英格列将自己的住房腾出,给部队作战斗掩体,因为占据有利位置,战斗大获全胜,重创了伪逊河县境内的日军。

  1945年夏,苏联红军对东北地区的日军发起全面进攻,一路上日军节节败退,苏军突破原黑龙县后,在进攻地势险峻、处于要冲的日军防线“四不漏子”要塞时,受到猛烈的阻击,该要塞易守难攻,被当地人形容为“十几个人便可挡住千军万马”。苏军在此久攻不下,伤亡惨重。在这紧要关头,身为松树沟部落首领的李英格列带领部族的另一名“莫日根”玛哈依尔,二人快马加鞭赶往另外两个鄂伦春部落,逊河达部落和山湾子部落,号召他们集合人马一同抗日。很快三族部落便拉出了一支数百人的猎手队伍,他们从“四不漏子”要塞的后方向日军发起了猛攻,一举歼灭了镇守在“四不漏子”要塞和逊克县境内日军的最后一股势力。

  李氏家族英勇抗日,英雄事迹被后人铭记

  抗战期间,因为鄂伦春人积极参加抗日,许多部落遭到日军的整村屠杀,仅黑河市逊克县境内就有近百名鄂伦春人惨遭杀害。随东北三军四处征战的李氏家族在抗战中牺牲了6人,他们的遗体被安放在逊克县烈士陵园,家族中唯一的幸存者李宝格列的女儿李桂丽艳,与抗联朝鲜战士金大宏结为夫妻,成为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高级干部。1981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编辑的《东北抗日烈士传》,以《鄂伦春族战士大李和小李》为题,为李氏父子立传。他们的事迹还被记录在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走出山林的部落》、香港同济出版社出版的《普列忠传》等多部书籍中。

  鄂伦春李氏家族积极投身抗日斗争,在黑河地区掀起了一场爱国救亡、抗击日寇的热潮。他们英勇抗击法西斯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宁死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也验证了抗战胜利是全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团结一致,戮力同心的伟大成就。他们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转化成为了今天家乡人民坚定不移的发展志向,是黑河人民建设家园的永恒动力。(此文原标题为:东北抗联第三军中的勇敢鄂伦春人)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3日 08:17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梁秀君 打印